趙 艷
(安徽省渦陽縣義門中學,安徽 亳州)
初中教學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教學階段,也是初中生獲取知識、發散個人思維的關鍵階段。所以,在這個階段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顯得至關重要。在以往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一般都是采取老師提問、學生回答的較單一的閱讀教學模式,對于一些固定的閱讀題目,老師會直接在課堂上進行講解分析,讓學生把答案抄下來,然后要求學生在課后花時間背下來,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學生沒有單獨思考問題的時間,不會對這一問題進行思考和提問,對學生思維邏輯的發展也有著不利影響。為了更好地提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效果,語文教師需要注重對學生閱讀問題意識的培養,從而提升學生語文的綜合素養。
目前很大部分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時還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往往不會以學生為中心從他們的角度去選擇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法,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導致學生自主閱讀能力較差。老師一般只是把文章大概的段落和中心思想進行分析解讀,把標準答案告訴學生之后就開始了下個階段的語文教學,學生基本上就是在聽答案,沒有很多自主思考的時間,也就不會在語文閱讀教學課堂上提出自己的問題和見解,極不利于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
再有就是目前的初中生不善于在課堂上提出問題,不善于思考和提問,常常把學習的重點放在語文教師講解的內容上,不知道怎樣表達自己在閱讀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很多學生在課堂上都不愿意提出問題,怕在課堂上提出問題,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語文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對語文老師和語文教材會產生一種盲目跟從的心理,久而久之就會缺乏對閱讀內容的自主分析思考,其獨立思考和實際運用能力也得不到很好的提升和培養,在主觀上就會認為沒有什么問題可以提問,逐漸地學生在語文閱讀上的問題意識就會變得很薄弱,習慣了去傾聽,而不會去質疑和提問,久而久之,也就不善于提出問題了。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改變傳統的閱讀教學方法,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地位,充分發揮學生在語文閱讀學習上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升教學效果。在課堂上應該創設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教學情境,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當中去,不斷引導學生對閱讀內容進行分析和探索,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充分培養學生在學習語文閱讀中的發散性思維,同時,教師還應該加強學生的問題意識,同時提高學生所提問題的價值。
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首先要讓學生敢于開口提問,因此,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活動時一定要積極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在課堂上建立一種積極自由探討、分組討論的學習模式,讓學生在嘗試中發現問題,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很大部分學生在課堂上不敢提出自己的見解和問題,一是怕老師責怪,二是怕受到周圍同學的嘲笑,所以就會在課堂上一直保持沉默。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營造一種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提問,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激發學生閱讀思考的積極性,通過有效的引導,使學生充分發揮他們在學習上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在對閱讀內容的理解上能夠深入思考,提出自己的觀點。
學生在學習中有興趣產生,才有可能產生問題意識,如果學生對語文閱讀的學習沒有興趣的話,那么就不可能對閱讀內容進行太多的思考與質疑,所以在培養學生問題意識之前,教師一定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才有可能對所感興趣的知識點進行提問。這就需要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的時候豐富語文閱讀教學內容,引起學生在閱讀方面的興趣,通過多媒體技術在語文閱讀課堂上的運用,增強語文課堂的趣味性,把學生的注意力充分吸引到語文閱讀教學上,讓學生主動參與到閱讀學習中來,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總之,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對提升初中語文教學成效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還能夠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創新能力。所以,初中語文教師在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上一定要給予一定程度的重視,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一定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