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有昌
(榆樹市新莊鎮中學,吉林 榆樹)
受傳統教育理念影響,有些初中化學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仍然以自我為中心,嚴格依據教學大綱、教案等既定教育章程,向學生灌輸書本知識,學生長期處于被動接受化學知識的學習狀態中,無法掌握自主學習能力,在學習實踐過程中較為依賴教師,無法提升化學學習能力,基于此為使初中化學教學水平得以提升,同時達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目的,分析其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顯得尤為重要。
新課改雖在我國施行了一段時間,但基于教師教育能力、地方教學實況、教學條件等因素存在極大差異,教育創新熱潮無法在整個教育界廣泛推行,這就造成在當前初中化學教學實踐過程中仍然存在現實問題,影響其教學成效,為此初中化學教師需秉持實事求是精神,從自身教育實況出發,分析初中化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繼而為優化其教學體系,提高其課堂教學質量奠定基礎。
1.初中化學教師教育理念較為滯后。初中化學知識較為龐雜,對學生抽象思維、理解能力、計算能力等核心素養有一定要求,然而學生核心素養參差不齊,加之化學教學任務重且課時緊張,初中化學教師為有效落實教育目標,在有限時間內向學生宣講更多的化學知識,教師以自我為中心向學生灌輸書本知識,并不關注學生課堂教學反饋,無法實現師生高效交互目標,教師教育內容與學生學習需求不符,構建高效課堂教育理念淪為空談。
2.初中化學教師教育方法較為滯后。教師為有效完成教育目標,通常情況下采用口傳心授的教育方法,向學生宣講化學知識以隨堂測試、期中考試、期末考試等形式,檢測學生化學知識學習情況,使教學方法淪為應試教育“附屬品”,無法為提高化學課堂教學質量提供有力支持,影響初中化學教學水平提升成效。
3.初中化學教師存在創新型教學方法應用不當的問題。在新課改背景下,有些初中化學教師在“國培計劃”指引下,積極展開教育方法創新與實踐,并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總結經驗,充實原有教育體系,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然而初中化學教師在踐行創新型教學方法時,卻存在方法應用不當的現象,究其內因源于教學方法與學生學習需求不符,無法引導學生展開積極主動的自主學習,師生仍無法展開高效交互,構建高效課堂教育目標淪為空談。
例如,教師在進行“走進化學實驗室”教學時,為充分展現學生課堂教學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化學實驗內自由活動,這種教育方法雖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但缺失化學實驗經驗且不明晰實驗室管理規范的初中生,在化學實驗室內追逐打鬧,浪費自主學習及探究時間,本節課帶領學生了解化學實驗室的教育目標無法得到有效落實[1]。
通過對初中化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究可知,教師教學方法、教育理念滯后,以及創新型教學方法應用不當等問題,已然成為阻滯初中化學教育事業良性發展的重要問題,為此初中化學教師需秉持自省精神,明晰自身教育實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問題為導向思考應對良策勢在必行。
1.提高初中化學教師教學能力。初中院校應鼓勵化學教師展開教學研究工作,在研究過程中總結教學經驗,掌握初中化學教育事業發展脈絡,使教師秉持生本教育理念,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在落實教育目標基礎上,達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育目的。除初中院校應為化學教師發展營建良好氛圍外,教師還需秉持與時俱進精神,不斷吸納先進教育理念及教學方法,充實原有教學體系,提高自身教育能力,為有效解決課堂教學實踐具體問題奠定基礎[2]。
2.勇于實踐創新型教學方法。初中化學主要分為理論知識與實驗教學兩大模塊,針對這兩個模塊教師應依據學生學習需求,靈活運用創新型教學方法,為提升教學質量奠定基礎。例如,教師在進行“我們周圍的空氣”教學時,可采用案例分析法,向學生介紹空氣的重要性,及當前空氣質量,同時向學生提出案例分析問題,如“空氣中都含有哪些成分?”“如果我們生活的環境沒有了空氣會怎樣?”“空氣及其中所含成分有哪些效用?”帶著問題學生可展開科學有效的自主學習,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達到構建高效課堂的目的,其中學生依據問題分析案例的過程,還可培養學生分析理解、聯想、思考及總結等核心素養,凸顯新型教學方法的應用價值。
再如,教師在進行“溶解”教學時,基于該內容需配以實驗教學,為此教師可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法,依據本校實驗器材數量,學生化學學習實況等因素,以3~6人為基準,合理組建合作學習小組,引導學生展開獨立學習與合作探究,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質量,在落實實驗教學目標基礎上有效提升教學成效,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同時教師可依據學生合作探究學習成果展開針對性教學,構建高效課堂,提高化學教學質量[3]。
綜上所述,為有效解決初中化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教師需不斷提高自身教育實力,結合教育實況善用創新型教學方法,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在落實初中化學教育目標基礎上,達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