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福
(欽州市浦北縣福旺中學,廣西 欽州)
在初中階段的學科教學體系中,化學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不僅是初中階段的必修科目,更是中考的必考科目之一。初中化學包含大量的實驗內容,如果有效利用這些實驗內容開展教學,可以極大激發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更加深入了解與掌握,同時對學生的創新能力發展也有較大幅度的推動作用。但是在傳統的初中化學教學中,因為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過于深遠,教師始終在沿用傳統的教師為主導、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造成了學生的實驗水平提升緩慢的現象。另外,教師的實驗教學過于傳統,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受到壓制,更是對初中化學教學的發展不利。那么,如何開展初中化學教學中的趣味化學實驗呢?
初中化學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邏輯性,對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具有較高的要求,因此如果學生不具備濃厚的學習興趣,不能以更加積極、主動的態度投身到初中化學的學習活動中來,就不可能實現初中化學教學效果的更大進步。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方面,廣大初中化學教師可以說是費勁了心思,而趣味化學實驗為化學教師帶來了更大的希望。比如,在第一節化學課上,學生初次接觸化學,教師一般都會向學生展示初中化學的趣味性,讓學生了解化學和生活的密切關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此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變魔術”,把一條手帕放到一個燒杯中,然后倒入一些液體,把手帕徹底浸透,撈出擰干,用坩鍋鉗夾住,用打火機點燃。這時候可以看到一陣濃烈的火苗從手帕上燃起,瞬間把手帕吞噬了。等到火焰熄滅之后,學生驚奇地發現手帕并沒有被燒壞,都在交頭接耳地議論著原因。這時候教師再對學生進行講解:同學們,很神奇吧?其實我這個魔術就是運用了化學的知識。浸手帕的液體是酒精和水的混合物,比例為3比1,燃燒的是酒精揮發的蒸汽,所以火苗看似很大,卻實際是在外圍燃燒。此外手帕因為有水保護,所以根本不可能受到損壞。學生頓時恍然大悟,對學習化學的興趣也被充分激發出來了。
化學是一門自然科學類學科,是在分子、原子的層面上研究物質的組成、性質、結構以及變化規律的學科,是創造新物質的科學。在初中化學學科教學中,需要對多種物質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進行研究,同時這些性質也是我們認識、了解一種物質必須掌握的內容。因為這些物質的化學性質比較抽象,所以學生的理解難度較大,所以教師可以采用趣味化學實驗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物質的性質,實現教學效果的提升。例如,在科粵版初中化學九年級上冊第三章《維持生命之氣——氧氣》第一節《氧氣的性質和用途》教學中,需要讓學生了解氧氣的化學性質,而氧氣又是無色無味的,這就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一定難度。這時候教師仍然可以給學生變魔術——死“鐵”復燃:首先拿出一個用玻璃片蓋緊的集氣瓶,在集氣瓶底部預先裝入了一定數量的水,又拿出一段鐵絲,在酒精燈上燒紅,緊接著伸進集氣瓶中,可以看到鐵絲在集氣瓶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學生眼睛瞪得大大的,表現出不可思議的神態。此時教師再對學生進行引導,學生對氧氣的性質有了更加深入的把握,實現了教學效果的提升。
當前的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重視對學生知識系統的培養,更要重視對學生能力系統的培養。例如,在學習了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知識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趣味化學實驗,利用礦泉水瓶、膠皮軟管作為實驗器材,以白醋和小蘇打為實驗藥品,使用排水取氣法制取二氧化碳,不僅強化了實驗的趣味性,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促進了學生的綜合能力發展。
總而言之,初中化學實驗教學關系到初中化學教學的效果,對學生的實踐能力、操作能力、創新能力、探究意識、合作精神都具有極其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作為一名初中化學教師,必須高度重視初中化學教學中的趣味化學實驗教學,激發學生的化學探究興趣,保證化學教學效率的提升,為學生的綜合素養發展提供更加強勁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