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海燕
(浙江省臺州市路橋區金清鎮第二中學,浙江 臺州)
隨著信息技術的興起,在教育事業中的重要性更是彰顯出重要的地位。在信息技術教學前,教師首先要對信息技術的特點進行深入研究,并以此為依據進行教學方法的采用,實現學生對信息技術的有效學習,為學生將來的發展做好充足的準備。同時,基于新課改的要求,教師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更應關注對學生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
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主要是借助任務驅動開展教學教學活動。在進行任務分布的過程中,教師需特別注意的是學生對已知知識于新知識之間的銜接教學。教師可以建設相關內容的問題情境,促進學生在信息技術課堂中的參與,實現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即對學生進行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
教學活動的枯燥導致學生對教師教學內容的厭煩。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筆者基于教學內容進行課堂設計,促進學生在課堂中參與度的提高。在“網絡與生活”的教學中,筆者將學生熟悉的QQ、微信等帶入課堂,并組織學生對其進行評價。學生說可以通過這些軟件進行交流。于是,筆者組織學生登陸賬號進行線上溝通。十分鐘后,筆者詢問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有什么必須的條件呢,學生說首先要具備一臺計算機,另外還有就是網絡。筆者根據學生的回答將本節教學內容“網絡與生活”進行教學,通過學生在課堂導入中的積極參與,促進筆者教學目標的完成。
筆者通過組織學生對生活中常見的聊天軟件的評價,激發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從而參與到筆者對“網絡與生活”的教學中。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進行課堂設計,實現情境建設,促進學生在課堂中的積極參與。
新課程改革的提出,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提出新的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可以對學習內容下放,引導學生自發學習知識。一方面實現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促進學生學習方法的改良。針對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教師可以結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組織學生對信息技術進行實際操作,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扎實學習,最終實現對學生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
信息技術作為一門應用型學科,在初步認識的教學中,筆者組織學生自發對計算機進行學習。“走進信息技術”是對計算機知識的初步認識,筆者安排出一節課的時間組織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學生在對計算機進行點擊與返回的操作中,能夠對相關內容、作用及位置進行掌握,實現對信息技術的初步認識。之后,筆者組織學生對自學內容進行介紹,通過學生之間對學習成果的交流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補充與認證。
筆者將計算機初步認識的內容下放給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在自主學習后又組織學生對學習成果進行總結,實現對學生知識的補充與擴充。因此,在進行信息技術學科素養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基于新課改的要求組織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實現學生對知識的學習與應用。
初中生思維較發散、活躍,教師在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過程中,可以有效利用這一點,組織學生對學習內容進行深入研究,通過對解決方法的探究與討論,實現學生對知識的學習。針對信息技術這種實際操作學科,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更應鼓勵學生進行深入研究,實現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動畫知識是初中教學中的重點內容。筆者在對“動畫基礎”章節教學開展過程中,針對第一節“認識動畫”的教學,筆者組織學生進行了自主學習。但是,在學生進行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因對計算機的操作進行了動畫的舞臺布置,所以因為舞臺的設置變化,學生對動畫產生知識的混亂。學生通過筆者的相關引導對動畫舞臺進行了研究。直到快下課的時候,學生才討論得出之所以會變是因為舞臺布置進行了更改。
筆者根據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問題進行引導,鼓勵學生對“動畫的舞臺布置”進行深入探索。通過學生研究、探討,實現對動畫相關知識的了解。因此,針對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教師需鼓勵學生深入研究,通過在探索過程中的實際感受實現對知識的掌握,另外,對學生的知識寬度進行擴展。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正以不可阻擋的態勢走向人們的生活,并且信息技術課程與其他課程相比就有獨特性。所以,信息技術教學對教師具有巨大的挑戰,教師需結合新課標的要求進行教學理念的改善、結合相應教學方法的運用、有效進行反思,通過對課堂教學實踐的經驗總結與教訓,實現高效的信息技術教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