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青
(江蘇省鎮江市揚中市新壩中學,江蘇 鎮江)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國家以及家長對教育事業越來越支持和重視,而初中生的知識儲備量以及學習能力都普遍提高,教師要在這個過程中幫助學生拓寬知識儲備量以及邏輯思維能力。數學作為一項極其需要邏輯思維能力的科目,需要引起教師的高度關注,以此幫助學生提高數學水平。本文深刻探究學生對數學習題產生錯誤的原因,分析并找到對策。
在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錯誤,所以找到錯誤的原因是極為重要的。只有找到錯誤的根源所在,才能幫助學生改正錯誤并找到正確的解題方法。只有認真深入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過后教師才可以為學生制訂詳細的計劃,糾正他們的錯誤,良好的做題方法是習題練習的基礎,而很多時候,學生在基礎過程中就出現了錯誤,這致使學生在初中階段無法提高數學成績。所以這些都體現了初中數學中找到錯誤原因的重要性。只有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自己錯誤的原因,才能讓學生對初中數學進行深入的思考問題,從而發現數學的奧妙,找到數學的興趣,更好地學習初中數學[1]。
現階段我國的初中數學教育中,教師過度重視書本上的知識,而忽略了學生的習題練習以及對學生習題錯誤的分析。這就使得學生的數學成績普遍不高。使得學生缺乏了對數學的興趣,沒有為學生未來的數學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所以初中數學起著極其重要的過渡作用。所以,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對學生習題的練習,并針對學生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然后讓學生了解自己的錯誤所在。只有學生了解了自己的錯誤所在,并進行分析,提高數學水平才能對數學產生興趣,并愿意進行自主的數學習題練習[2]。
很多情況下,學生不愿意對初中數學進行深入探究,而教師進行分組探究,可以引導學生互相幫助,共同進步,尤其是對數學錯因的分析有極其重要的幫助。在小組的大環境下,學生愿意對錯誤進行分享,通過小組內的探討,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這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效率,活躍了課堂氣氛。分小組進行探究,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意識。
以任務式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對數學的問題進行分析,從中發現自身的問題,并進行解決,從而提高學生對數學的理解能力以及做題時的思考能力。有些時候在錯誤改正過程中如果由教師指出,就會使學生失去對數學的興趣,而引導學生自身發現錯誤并進行改正,使學生發現數學的奧秘,愿意對數學進行深入思考。例如,在學生習題面對錯誤的時候,教師指明問題存在的方向,然后學生自行尋找錯誤所在,學生在尋找錯誤的過程中也是對自身數學能力的一種提高,合理利用錯誤資源形成自身的數學素質提升[3]。
很多時候,學生由于受到了錯誤的打擊,失去了對數學原本的興趣。在初中數學的習題過程中,錯誤是在所難免的,教師要正確開導學生,以鼓勵式的方法引導學生正確面對數學中所存在的錯誤。例如,在學生面對錯誤時,教師積極引導,分析其錯誤原因,即使學生一錯再錯也不要進行深入批評,要進行鼓勵,告訴他相信自己能行,數學很簡單,讓學生在數學習題的解答過程中形成自信心,從而更好地對數學錯誤資源進行利用,提升數學思維能力。
在數學習題的練習過程中,學生并不是對知識掌握不夠充分,而是在分析題的時候就出現了錯誤,致使學生在以后的解題過程中也會出現錯誤。所以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思路,并加以引導,將學生進行分類,針對性教學,拓寬學生的思維能力,從根本上找到學生習題錯誤的原因,在解題過程中,教師要了解學生的思路,有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是解題的基礎,只有在審題思路都正確的情況下,才能保證學生習題練習正確性。
總而言之,在初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對習題的錯誤分析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不僅僅是為學生改正錯誤,而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好的學習離不開基礎練習,而學生在習題的練習過程中就幫助了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扎實掌握,教師要不斷探索發現學生的錯題原因。在過程中不讓學生產生挫敗的心理,要積極引導學生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對數學知識掌握不扎實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