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錦
(淮北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安徽 淮北)
課程改革已經在不斷的深化,而“核心素養”教育已經成為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環節,歷史課程不能單單地只是學習歷史,這樣單方面的授課提高的僅僅是學生的成績,但如果能夠結合核心素養視角下的高效教學方法,鍛煉的則是學生的能力。所以探究如何在核心素養視角下提高高中歷史高效教學方法顯得尤為迫切。
課程改革已是必然趨勢,老舊的歷史教學方法必然要革新,這就需要高中歷史老師能夠轉換教學理念,跟上課改腳步。在現階段高中歷史課堂中,知識不再是單一的重要的點,全面落實核心素養的培養已然成為另一個重要的點。知識是歷史教學的最終目的,但是核心素養則是歷史教育的靈魂。老舊的教學方法需要革新,歷史核心素養是順應時代發展提出的新內容與新實踐。課改要求高中歷史課程不單單只有知識這一個維度,要求教學目標在知識上面能有一個更高的層次,這就需要各高中歷史老師全面的、積極的配合。教育部在2003年提出了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所謂三個維度就是“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度教學的提出,需要老師有一個更深層次的思考,如何教學?2017年高中歷史核心素養最終定稿,五大核心素養既是對三維價值目標的繼承,又有所突破,二者是一脈相承的。如何在核心素養視角下教學,是老師在課堂教育中需要解決的問題。這一次的改革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決過去歷史教學的弊端,在核心素養下的教學不再是簡簡單單傳授知識,應對未來的高考,更是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讓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人,從而在未來的挑戰中立于不敗之地,這才是教育的意義所在。高中歷史核心素養的出臺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一名一線教師,貫徹實施核心素養要求已經刻不容緩。
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主要靠教師的引導,而教師需要把核心素養的內涵內化于心,融入課堂,才能提高教學方法,所以理解核心素養的內涵對于教師來說至關重要。2017年底,按照立德樹人的要求,教育部公布了各科的核心素養,歷史的核心素養最終是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五個方面。歷史核心素養,是一個培養的過程以及結果,素養是一個時間的積累,不會一朝而就,它是學生在學習歷史、探究歷史過程中逐步培養的一種思維、一種能力,是一個學生歷史知識、動手能力、學習方法以及價值觀念和情感態度的表現。想要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歷史核心素養。在高中課本中,很多知識都是用歷史唯物史觀體現出來的,只不過平常可能會被忽略,比如通過讓學生學習人類的發展歷程,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溝通以前與現在,通過各個史料的展現,使學生可以更好地摸清歷史發展的脈絡,這期間可以讓學生通過思考、與他人討論等方法,了解人類發展文明的精髓,繼承老祖先優秀的文化并加以推敲,這樣既繼承了優秀文化,也弘揚了民族精神,并且培養了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可謂一舉多得。歷史核心素養能夠使學生站在一個客觀的角度,對歷史做一個客觀有效的認識,而不是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客觀地認識歷史,才能夠認識歷史的內涵。
不能說想要培養核心素養就培養核心素養,它不會憑空而來,而是需要方方面面的滲透。這就需要高中歷史教師的教學關注點發生轉變,從關注學生對一個知識點的記憶轉變為關注這個知識點對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滲透效果。在以往傳統的教學課堂上,當老師傳授一個知識點時,他的關注點在于我要教我的學生什么,我要怎么教他們,而想要有效地滲透核心素養觀念就要將關注點改為我的學生學會了什么,主觀意念不再是教什么,而是學會什么,這是思想的轉變,也是有效滲透核心素養觀念的方法。每一位高中歷史教師都要時刻記得,教育和育人永遠是不能分家的,沒有獨立的教育,就無法培養獨立的人,只有將教育和育人結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教育。歷史課程是學生學習歷史的主要途徑,而在歷史課堂上有效地滲透,則是培養歷史核心素養的主要方法。
高中歷史教學的目標不僅要仔細地研究課程,完成試卷,還要將核心素養作為前提,領會這門學科真正的內在精神、內在意義,不再盲目地學習,要將二者進行有機結合。在設立教學目標時不能只是根據課本某一課講的內容,就片面地將教學目標設定為此,而是要根據章節內容,將知識面擴散一些,比如時代背景,以及前后知識面,使學生對知識能有一個串聯。這樣能夠更好地滲透歷史核心素養,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并且讓學生學習了該學的歷史知識,這就是二者的有機結合。
人類是感情動物,人活在世上就會與周圍事物建立聯系,建立感情。在歷史核心素養的教育與培養中,高中歷史教師可以使用適當的方法,將正確的價值觀、情感觀滲透到課堂當中。多媒體教學現在已經得到廣泛的普及,各任課教師可以通過電腦播放圖片、歷史題材系列劇等,使學生更直觀地通過自己的感情來認知一段歷史,或者也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增加一些活動,比如歷史人物扮演,可以讓學生想象自己就身處于那段歷史,自己就是那段歷史里的人,這更能增強學生的情感認知,從而更好地增進歷史文化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