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旸
(廣東省珠海市實驗中學,廣東 珠海)
核心素養的產生是教育工作者對傳統教育理念與教育方式的反思與修正,它使教育工作逐漸從急功近利的教學狀態回歸到以人為本的正確道路上,學生成為教育者最關心的對象。核心素養的概念在國內外獲得了高度關注,并且在教育界得到了廣泛認同與全面推廣。高中階段的學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趨向于成熟,這個階段的學生對于語文已經擁有了足夠的了解和認知,興趣與思維都逐漸穩定,而教師需要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目標與學習目的擁有更加清晰和明確的認識,同時掌握正確的學習意識與學習方法,有效實現語文學科的多種教育價值,為學生的德育發展創造良好條件。當前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的實質就是為了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既要讓學生的智力和思想都得全面發展,同時也要有效推動德育發展,使得學生的情感和精神都得到滿足。
高中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可以總結為社會參與、自主發展、文化修養三個主要方面。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漢語建構和運用,促使學生感受到漢語構建的語言世界,使學生對漢語學習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與感情。其次,教師要積極推動學生思維發展與提升,思維的形成與語言能力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系,思維方式直接決定了學生對漢語把握的內涵,教師要積極利用多種多樣的語文活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繼而有效培養學生的語言創設與運用能力。最后,核心素養教育更要完成高中學生審美能力與文化傳承等重要使命,審美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學生逐漸清晰和明確的自身定位,有效認清自我并超越自我。中國具有非常悠久的文化,在當前社會背景及教育背景下開展文化傳承教育能夠帶給學生們豐富的文化體驗,使得學生逐漸形成較強的人文素養,這將促使學生更好地融入文化環境,產生更加強烈的文化認同感與文化自信,為中國文化發展傳承及學生個人精神世界的全面豐富構建良好環境。
高中語文核心素養培養在學生成長過程中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這能夠促使語文教育進入全新的發展軌道,因此教師要圍繞核心素養培養的總體需求構建培養路徑。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閱讀教學、語言交流教學、寫作教學等等內容,確保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更好地把握語言的使用方式,將語言教學與實踐活動有效地融合起來,確保學生能夠使用漢語言更加準確地表達自己的內心想法,特別是在不同語境環境下熟練運用不同的交流方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嘗試運用體驗式教學及實踐教學等模式,有效豐富學生們的語言體驗。
思維方式直接決定了學生對漢語的認知和理解,漢語思維培養要從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兩個角度入手,圍繞學生思維特點展開積極有效的培養,重點關注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使學生形成更加健康和健全的思維方式,同時也要對學生個性化思維的形成加以引導,關注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全面提升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這將有助于學生形成具有個人特點的語文思維。
審美能力的培養能夠有效凈化學生心靈,豐富他們的內心世界,教師要積極利用語文文本中的文字與文學形象來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形成,使學生能夠逐漸理解和把握這些形象,同時從更深的思想與情感層面塑造學生審美能力,引導學生主動創造美。文化傳承對于學生在激烈的世界競爭中保持文化自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教師要鼓勵和引導學生認識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從中汲取精神力量,特別是中華文化的精華,推動中華文化與其他優秀文化的融合與共存。
母語教育是每一個國家和民族都高度重視的內容,而漢語教育既能夠幫助學生了解漢語知識,更能夠幫助學生認識祖國文化,實現學生的全面成長與發展。學科素養的形成有助于學生逐漸認識到不同學科的特點,有效把握學科重點并在生活與學習現實中有效應用這些素養,實現個人素質的全面提升。高中語文教師需要圍繞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培養路徑展開有效研究,確保核心素養培養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