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璇
(江蘇省溧水高級中學附屬初級中學,江蘇 溧水)
對于教師來說,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要比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重要得多。學生只有能夠提出問題,才會自主地對問題進行分析,并主動進行探究,進而提升自身的思維能力以及分析能力。但是在當今的教學過程中,多數教師深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在實際教學中對學生實施填鴨式教學手段,將知識一股腦兒地塞進學生腦中,使其無法進行思考,進而無法提升自身的提問能力。
當今,在初中的數學教學中,多數學生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他們不會自主地進行思考。換句話說,就是他們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所傳授的知識。當做錯題目時,通過教師的講述學生能夠很容易地解答出來,但是換一種描述方式,他們又會犯錯誤。而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就是,學生由于沒有充足的思考時間以及分析時間,所以無法真正地理解數學知識,只能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進行學習。在此種情況下,學生很容易就會對數學學習產生抵觸心理,甚至會產生放棄學習的想法[1]。
當前,多數教師深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在實際教學中會對學生實施師生授受的教學手段,甚至部分教師深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實際教學中會實施填鴨式教學。以上兩種教學模式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教師維持課程秩序與課堂進度,但是卻會讓學生沒有思考的時間,進而使得其無法進行提問。因此,倘若教師想要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就應該解決上述問題。
所謂情境化教學模式,就是指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設定一個特定的情境,然后將知識放入情境中開展教學。此處值得注意的是,當教師在實施情境教學前,應該對學生進行分析,確定其是否了解所學知識。
比如,當教師在講解與扇形的面積相關的知識時,可以為學生構建這樣的情境:今天是小紅爺爺的70歲生日,爸爸媽媽都為爺爺買了生日蛋糕。爸爸買的是半徑為10厘米的巧克力蛋糕,而媽媽買的是半徑為15厘米的草莓蛋糕。這兩個蛋糕都是小紅喜歡吃的。于是她吃掉了十分之一的巧克力蛋糕和十二分之一的草莓蛋糕,那么請問她所吃掉的蛋糕面積是多少?
然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自行進行運算。學生在分析問題的時候,首先就要了解蛋糕的形狀以及蛋糕的計算公式,所以其會不自覺地向教師進行提問,間接提升自身的提問能力。
俗話說,知識來源于生活,同時也高于生活。所以將學習與生活相聯系,能夠很好地鍛煉學生的數學能力[3]。比如,當教師在講解與眾數和中位數相關的知識時,可以先要求學生進行排隊,使其意識到兩種數字的概念。隨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進行分組學習,統計班級學生的身高以及體重,并分別找出其中的眾數以及中位數。在此種教學模式中,學生會暫時忘記學習,進而就會對教師提出問題。但值得注意的是,當學生提出問題后,教師不能直接告知答案,而是應該通過反問的方式對其加以引導,使其自行發現線索,進行解答。這種教學模式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提問能力,同時也能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在講解統計調查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針對生活化的問題,引導學生在情境中主動提問。如將主題設置為“商場不同店鋪的顧客人數”,這樣可以激發學生主動提問的意向,屬于學生比較了解的情境。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商場單位時間內的顧客進出的相關視頻,讓學生對視頻進行觀察,完成統計調查。在這樣的情境下,學生會融入統計調查實踐中,在完成統計調查過程中,許多學生的思路被打開,提出了這樣的問題:使用哪種方法可以有效統計正確的人數?在結束統計之后,應該使用哪種表現形式來體現數據內容呢?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顯著提升教學效率,激發學生的提問意識。
綜上所述,在素質教學不斷深入的當今時代,教育部門已經優化了對于初中生的教學目標,不再過分地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而是逐漸將注意力轉移到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實踐能力上。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前提就是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優化自身的教學觀念,重視學生的學習地位,鼓勵學生進行提問,提升其提問興趣以及提問能力,進而促進其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