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育新九龍湖新城分校 江西南昌 330046)
在新課程改革中、素質教育的推動下,較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等教學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地位穩步上升,但重視程度卻不夠。在初中地理教育中,情感教育顯得薄弱,理論基礎下的現實不容樂觀,實施過程中也存在眾多的問題和障礙。
初中地理的情感教育包含著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全面教育,培養學生社會性情感態度價值觀品質,發展自我調控能力,促使學生對學習、生活和周圍環境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形成獨立健全的個性與人格特征,真正成為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的獨立個體,培養新一代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素質教育大背景和影響下,對于中學生的情感教育的地位逐步上升,顯得尤為重要。
此外,近年來心理學的相關研究亦表明,情感教育有利于培養個體認識的選擇力、提高認知的積極性、深化、內化并傳遞。所以,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可以有效的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一種充滿激情,思維活躍的狀態下學習地理,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增強學生的自我參與意識,從而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力。
在地理教育新課標的的引導下,并結合實際的教學經驗體會,認為情感教育踐行主要有來自于以下幾個方面的困難和原因:
素質教育已推行數年,但應試教育理念和考試制度根深蒂固的影響下,中學考試制度沒有根本性的轉變。一個學校升學率依舊是評價其辦學好差重要標準之一。另外,中學地理在很多的地區并未納入中考科目,在追求高分和升學率的同時,地理學科就極易被忽視,故而在這樣的教育大背景下,中學地理學科一直被冠以“副科”的帽子,開課特別少,為了保障在有限的課時中完成教學任務,地理課堂中的情感教育亦會被忽視,地理學習興趣和素質的培養也難以實現,這就是地理教學中情感教育踐行和實施的薄弱的重要原因之一。
結合我的實際教學經驗,對于初中地理教育的體會是,教學方法單一守舊,不善變通。在于各大九年一貫制的學校,地理教師的數量都是較少的,教學上的交流和創新也是有限的,甚至有很多學校由于地理教師資源的匱乏,地理教師的專業性不強,專業素養的補充和積累不足。故而在,課堂的教學中,對于地理知識普遍只是簡單的陳述,為應對地區性的檢測考試,以記憶和重復性知識切磋,導致地理教學空洞和乏味,傳統的授受模式,降低了地理學習興趣,難以發現學習地理的有用之處,抑制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時,不注重學生對于地理知識的好奇心的保護和積極性培養,缺乏學生學習地理的人文情感的關懷和重視。
地理教育中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多屬于隱形目標,呈現的不夠明顯和直觀,不易直接發現。另一方面,教學任務要求和課時給予的相矛盾,教師可能會將更多的時間放置于教學任務的完成,而忽視教學情感素材的挖掘。此外,很多教師對地理學習的興趣培養、動機的激發和保持,地理學習習慣的養成,以及全球意識等現代教育理念則挖掘不夠。相對于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而言,地位容易被忽視。
教師專業素養的不斷提高和成長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中學地理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手段。教師只有具備良好的專業情意,才能在培養好學生良好的情感體驗。但是,實際情況是,教師通常將自身專業知識與專業能力的發展作為教師素養提高的關鍵,多忽略專業情意的培養。這樣缺乏地理情趣,缺乏生動活潑的情感體驗的地理課堂,對于中學生來說,很難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保持他們的注意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與學生的價值取向,學生的全面發展密不可分,也是更好的在地理教學中踐行素質教育。情感目標的實現過程較為緩慢,對情感目標是否實現以及實現的程度很難有合適的、準確的評價方法。眾多的主客觀的障礙嚴重的影響了中學地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的實現。 結合地理教學的實際分析,影響中學地理情感教育的因素包括很多方面?;诖耍鹤鳛橐幻袑W地理教師,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一方面要從意識上堅定、重視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并努力挖掘。另一方面,作為基礎教育領域的教師,還應該不斷的、全面的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
同時,隨著世界人口、資源、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人類在加速現代化進程中也面臨著一系列的新問題和挑戰。 因此,在教育方面應重視: 國家意識、生態環境教育、人口教育、信仰教育、世界和平教育。地理課堂中,重視和強化初中生的情感教育,可以有效地引導學生關注,并嘗試判斷和評價周圍自然和人文環境的變化。從而實現學生對己、對人、對社會、對未來的責任感的塑造和培養,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做到不失時機進行情感教育,促進基本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
[1]《地理教育》2015年,2期.張雪晴,張衛青《中學地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學文獻綜述》
[2]《民風(科學教育)》2013年5期.卓瑪央宗《情感教育初探》
[3]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劉沖《新課程背景下地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學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