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膠州市李哥莊鎮第二小學 山東青島 266300)
合作學習的代表人物約翰遜兄弟認為:如果學生不能夠把所學的知識和技能應用于與他人的合作學習性互動之中的話,那么這些知識和技能都是無用的,這種教育是失敗的。國內現代社會學家同樣認為:合作的交往,較之競爭的交往,在當今和未來世界里更為重要。由此可見,合作能力對于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有著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意義。然而事實上,目前學生普遍缺乏合作意識及相應的操作技能。析其主要原因:1.獨生子女居多,從小嬌生慣養,容易養成“自我中心”的思想,不愿與他人合作;2.日常生活中的許多事情由家長代為完成,不需要自己動腦筋,思維中沒有合作意識;3.學業負擔過重,缺少與他人合作的時間和機會。種種外界因素會對學生的成長與發展造成許多不良影響。如與同學、同事相處不融洽、社會交往能力差、心理自閉等。因此,把合作學習引入教學活動,不但符合《課程標準》的教育理念,而且是順應教育社會化和培養社會所需人才的需要。
合作學習是指以學習小組為基本單位,以教學動態因素(老師、學生)互動為資源,圍繞既定教學目標,通過各種組織形式,努力達到預期教學效果的教學策略體系。就學科而言,體育教學中的合作學習,雖然也要經過小組同學相互探討與研究,但大部分任務的完成是要通過身體活動表現出來的,這是區別于其它學科也是優越于其它學科的地方;從組織實施方面來看,體育教學中的合作學習可操作性強,對于培養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更具實效性。
合作學習倡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進行多邊互動,是對現代教學人力資源的有效開發和對課堂教學互動理論的創新與發展。體育教學中的合作學習是從學生主體的認知特點出發,巧妙地運用了學生之間的互動,多角度促進學生更加生動活潑地參與體育鍛煉。在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中獲得體育鍛煉的知識、技能,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感悟獲取知識的形成過程。教學中,老師把大量的課堂時間留給學生,為學生提供了參與交流的學習空間,使他們有機會相互切磋、共同提高。例如在進行球類項目的分組比賽活動時,學生要根據個人特點進行角色分配、推選技術全面、素質較強的同學為隊長、安排隊員參賽順序、位置、如何進行場外指導等,學生自然形成一種合作。他們會在這種自然合作中明白一個道理:只有大家齊心協力(即合作),才能使本小組取得更好的成績。在分析問題(針對比賽)─解決問題(參加比賽)─驗證問題(比賽結果)的合理性學習過程中,不僅讓學生感受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更增強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學生在合作小組中,成員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尊重,既充滿溫情與友愛,又像課外活動那樣充滿互助地競賽,每個人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也樂意傾聽他人的意見。同學們合作融洽,心情愉悅,學習就會變得更加輕松、更加自信。例如在游戲“救護傷病員”活動過程中,“傷員”演得要像真正負傷的樣子,救護的同學要通過快速奔跑表達“救護”急切的心情。同學們在游戲中學會合作、學會溝通、學會互動、學會分享,既能夠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賞他人,也能使自己更好地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與欣賞。這種合作的意識和品質對學生今后的發展大有益處。
由于經驗背景的差異,學生對問題的理解也常常不同,各種差異本身便為合作學習提供了一種寶貴的學習資源。通過合作交流,學生可以利用他人的想法激發自己的新的靈感,這對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創造性思維十分有利。例如:學生對于投擲實心球練習比較淡漠,基本不感興趣。為激發學生練習積極性,可采用分組練習。通過小組練習發揮合作學習的優勢。老師可以要求各小組展示至少兩種能夠幫助提高投擲實心球水平的新方法,于是就有了“打保齡球”、“打靶”、“紙球”“紙飛機”等方法新穎、效果顯著的所謂“投擲實心球”練習。
教師要在活動的場地和游戲設計上下功夫,盡力為運用合作學習創造有利條件。就我校而言體育場地不夠寬敞班級數多,通過精心設置器材場地和游戲教學不僅能加強小組合作學習還能解決學校操場小的問題。例如:30米跑可采用快速反應跑、結伴跑、接力跑;立定跳遠可以創設情境進行教學,在操場上畫出一條小河(一條起跳線,在對面畫三條等級線成績一般、良、優)或設置跳圈場地,在練習時學生自由結伴選擇練習方式,通過練習不僅激發了學生向更遠目標的進取還能促使學生自由結伴進行比賽;投擲沙包在教學中要達到教學效果的難度很大,特別是要求揮臂動作自然、快速、連貫、協調。在本教學環節中我將學生分成兩組迎面站在投擲線后,中間架設一條2~3米高的橫繩,橫繩的長度將學生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在投擲線前面一米處各設一條2米高的橫繩,高度促使學生在投擲時充分體驗了肩上屈肘、背后過肩、自然揮臂的正確姿勢,確保投擲的高度。待動作熟練之后,再逐漸增大投擲距離,以提高學生揮臂的力度和出手的速度;練習時由學生自由分組,要求4-5人,小組合作使學生練習的次數增多,增強了學生小組合作的能力,還能讓教師有更多的時間巡視,指導教學。
我將學生的體育成績分兩部分組成:一部分為個人體育技術技能實踐成績占百分九十,要求個人獨立完成;一部分為合作學習成績百分十,這是本文所探討的問題。它是以小組為單位,培養每位學生都要有團結協作、互相學習、充當小老師的精神和能力。
合作學習將學生之間的合作互助、互相幫助視為教學活動中賴以進行的動力源泉。合作學習不僅有合作,也有競爭。由于合作小組的成績就是代表每個人的成績,這樣小組成員就會意識到他們之間是一種“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關系,學生要達到小組的目標、得分和榮譽感等,就必須對小組做出自己最大的貢獻,而且還必須鼓勵同伴去爭取好成績。小組成員通過對動作要領的討論、爭辯、表述及傾聽同伴意見,可以相互啟發、取長補短,增進了團結協作,并尋求最佳的練習方案。如果某個小組贏得的次數太多,教師可以調整小組成員,從而使小組之間的競爭更加公平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