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鵬宇
(1 武漢大學法學院,湖北 ,400000; 2 湖北真武律師事務所,湖北 441000)
從秦始皇開始到唐末長達一千年的時間里,越南中北部區域一直是中國的直接領土,是中國的郡縣,由于唐末五代的戰亂,大唐帝國的安南地區(現在的越南中北部區域)才慢慢的從中國獨立出去。從宋代開始到清末越南一直是中國的屬國,兩國在中國主導的東亞天下秩序中建立起了宗藩關系,直到法國人來到亞洲,把越南變成法國的殖民地,中越兩國才結束了千年宗藩關系,因此越南是一個中國化很深的國家。中越兩國由于古代復雜的歷史關系,越南對中國存在很多的誤解[1],以至于越南不能真心實意的與中國保持友好的關系。在我國發展“一帶一路”倡議面前,我國需要什么樣的越南,如何處理好與越南的關系,是建設“一帶一路”必須解決好的問題。要解決好兩國存在的問題,就需要從歷史中尋找兩國問題的癥結,對癥下藥,才能更好的開創兩國關系發展的未來。
越南文化深受中國文化影響,古代一直通行漢語,越南的古代史書都是用漢語寫成的。在越南李朝(中國宋代),開始學習和仿效中國的教育和科舉制度,如李圣宗神武二年(1070年)“秋八月,修文廟,塑孔子、周公及四配像,畫七十二賢像。四時享祀,皇太子臨學焉。”[2]在越南當你站在河內街頭,看著越南保留的古建筑,濃濃的中國氣息撲面而來,你可能完全感覺不到身處異域。撥開歷史的迷霧,我們會發現古代中國人的目標是天下,《論語》曰“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3],中國哲學講“天人合一”,董仲舒提出“天人感應”的大一統思想[4],天子代天牧民,君萬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維護天下體系是天子不可推卸的責任。越南中北部區域在古代一直是中國天下體系的一部分,為了維護天下秩序,古代中國與越南發生了很多的恩怨。在越南中北部區域是中國郡縣的一千年中,中國與越南的關系是內地和邊疆的關系,當時越南中北部區域的問題屬于中國內政。在這一時期越南中北部地區發生叛亂,朝廷就要派兵平叛,是中國主權內的事情,是平定叛亂,是維護國家的統一。典型就是東漢光武帝時交趾征氏姐妹的叛亂,伏波將軍馬援帥軍平叛,斬征氏姐妹,立銅柱而還[5],中國歷史認為這是一次維護國家統一的正義戰爭。在越南是中國郡縣的一千年中中原政權針對越南中北部區域的發生的叛亂歷代幾乎都有過征討,馬援將軍的往事只是比較有代表性的一個而已。在越南是中國屬國的一千年中,中國和越南的關系是宗主國和藩屬的關系,是天子和臣子的關系,通過天子的冊封,藩屬政權獲得合法性,這一時期,中國和越南各自尋找并確立了其在東亞天下秩序中的位置,共同的維護著東亞的天下秩序,大部分時間里兩國保持了友好和平的關系,但當越南挑戰天下秩序的時候,為了維護天下秩序,兩國就可能發生戰爭。如明代初期,安南就開始四處擴張,向南侵略占城,向北侵占明朝所屬的廣西思明府五個縣[6]。更有甚者,明成祖派都督金事黃電、呂毅率五千士兵護送安南前國王之孫陳天平歸國,結果進入安南境內不久即遭道安南方面伏擊,并殺死陳天平,這對明政府和明成祖都是一種難以容忍的羞辱[6],直接挑戰大明主導下的東亞天下秩序,最終爆發了戰爭。在中越宗藩時期,從宋代開始到清代,都有中原王朝為維護東亞天下秩序而對越南用兵的記錄。從中國大歷史的視角上看越南,郡縣時期中原王朝與越南中北部區域是內地與邊疆的關系,越南中北部區域的問題是中國內政的問題;宗藩時期越南是中原王朝的屬國,越南與中原王朝不是平等的國家關系,而是中原王朝領導的天下秩序中的君臣關系。
歷史上中國人以維護天下統一為己任,而越南人大部分時候只是想掙脫中國主導的天下體系,保持獨立。為了維護天下秩序,中國歷史基本上每個朝代都有過征伐越南的歷史。越南人認為從秦始皇侵略他們到現在的22世紀中,越南民族進行了十三次極其激烈的衛國戰爭,而其中九次都是抗擊中國的侵略[7],因此越南人對中國這個龐然大物的鄰國有一種深深的恐懼感,“北方威脅論”在越南很有市場。自越南脫離中國后為激發民族意志,越南統治者將中國軍隊形容成為兇殘無度的侵略者,這種印象被各種傳說和英雄故事所深化,最終在1979 年的中越邊境戰爭(對越自衛反擊戰)中達到極致[1]。在越南歷代官方大力宣揚中國侵略的教育下(包括現在的越南政府),越南人對中國又有一種深深的仇恨感,每逢兩國發生爭端,這種恐懼、仇恨就會被無限的放大,比如981鉆井平臺沖突、南海島礁爭端等。站在越南歷史的視角看,越南自古就是獨立的國家,越南北屬中國時期是越南的亡國時期。越南自脫離中國后,越南官方一直把中國描述成一個巨大的威脅,視中國為侵略者,越南人認為[7]“我們民族的敵人,原本是一些具有很大經濟和軍事潛力、懷有高度和頑固侵略野心的大帝國。因此,只有在愛國戰爭取得轟轟烈烈的勝利、完全粉碎敵人的侵略意志或至少使其遭受的基本失敗的情況下,才能真正的取得并保持我們的獨立。只有如此,他們才肯放棄侵略的野心并不敢再來侵犯我國。”而越南這種錯誤的歷史觀導致越南人認為“天堂太遠,中國很近”[1]。因此,在當今越南民族主義高漲的情況下,中越的很多問題都被越南片面的情緒化了,只有解決好兩國之間的歷史問題,才能更好的服務兩國的發展,建立兩國正常的國家關系。中越兩國歷史上友好時期居多,而對兩國沖突的解讀要有一個公證、客觀的立場,不能只從片面的一個角度看問題,這樣不利于兩國關系的發展。在建設一帶一路倡議面前,我們更需要加大對越南的研究,公證的解讀兩國歷史的問題,為兩國的友好和平作出貢獻。
在上世紀中蘇沖突中,越南人出于防范中國,倒向蘇聯來制衡中國。而當蘇聯解體后,越南又面對著重新的戰略選擇。現在越南的走向大體上已經明朗了,在1991年中越關系正常化到現在,越南一方面積極的在南海搶占島礁,制造事端,另一方面加快引入域外勢力介入南海爭端。中國周邊這些國家自從從西方殖民體系解放后,無一不以西方殖民者的繼承人自居,拼命想繼承西方殖民者在亞洲的遺產,這其中就包括越南。還有越南經過法國人八十年的殖民,也學會了在大國之間搞平衡,學會了遠交近攻。如美越聯合軍演,像釋放一枚信號彈,試探著已經發生微妙傾斜的中美越三方關系,國防大學戰略教研部主任朱成虎少將說“越南想在大國之間搞平衡。”[1]。而從目前的越南的表現來看,越南有可能或者正在走向倒向美國的路上,正在配合日本對中國的大菱形包圍(美國、日本、印度、澳大利亞)和小菱形包圍(日本、越南、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戰略,這些都要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從最近幾年的越南的表現來看,先是拉近越美關系,后又發生針對中國981鉆井平臺的惡性事件,以及菲律賓制造的南海仲裁案鬧劇中越南在幕后發揮的作用,從這一系列的事件來看,越南究竟想要一個什么樣的中越關系值得我們深思。從美國全球大戰略的角度來看,越南是一個無足輕重的國家,但是從中華復興的戰略角度來看,越南是中國經略南海,走向深藍,建設一帶一路重要支點。處理好越南問題,越南就是中國經略兩洋的前沿,處理不好越南問題,越南就成為阻礙中國南下的橋頭堡。
如果越南的戰略抉擇選擇了中國,則兩國人民友好關系將更近一步,同時也有利于亞洲一體化的建設;如果越南選擇向美國靠攏,美國出于防范中國崛起的心理,在其重返亞洲的戰略支持下,必然鼓勵越南成為圍堵中國南下的橋頭堡,在這個過程中,美國必然給予越南極大的好處,比如武裝越南,轉移對抗中國的武器武裝技術。現在美國已經解除了對越南的武器禁運,鼓勵越南在南海制造事端威逼中國,阻礙中國的一帶一路建設和和平崛起的大計。在這個過程,固然中國和平崛起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但是最后受到傷害的一定是越南,為了亞洲人民的福祉,我們有義務引導越南作出正確的戰略抉擇。
由于越南人對中國有深深的恐懼感和仇恨感,對中國產生了一種天然的防范心理。當中國熱情的擁抱越南的時候,越南人想著中國人又想控制我們,那種逆反的心理類似于青春期的叛逆,所以說越南還不是一個成熟的國家。由于歷史原因,越南在對華有沖突的問題上表現出極不理智的強硬,如南海島礁爭端,以至于兩國之間的問題通過談判解決的空間越來越小。在對越問題上我們容易忽略的一點是中越的歷史上的恩恩怨怨,這些歷史問題對中國來說是一個小事情,所以我們歷史教育中基本上都是忽略了這一點,導致我們普通民眾對越南歷史所知甚少。反觀越南,其民族和國家的形成與中國關系重大,中國參與了越南歷史上幾乎所有的重大事件,所以越南對歷史上關于中國的內容普及程度很深,越南人對中國所謂侵略他們的歷史更是一直耿耿于懷,越南排華是有群眾基礎的。越南的去中國化從其立國起就開始了,只是長期以來中國在東亞一家獨大,建立起了中國主導下的朝貢體系,越南沒有實力也沒有能力去中國化。近代以來中國主導的天下體系被西方的堅船利炮打破,越南獨立后終于擺脫了中國對越南的影響,完成了歷代越南統治者的最終追求,所以對于中國向其靠攏,或者中國要求其向中國靠攏的想法越南基本上都持反對態度。歷史給每個國家的機遇總是有限的,抓住戰略機遇期實現中華復興是我們的責任,時不我待,絕不能讓越南成為中華復興的絆腳石,對于越南的戰略選擇要早作預判。在這中華復興的關鍵節點上,中國的大國責任是什么,首先就要管控好周邊的小國,其次要制約周邊的中等強國,維護東亞的和平,造福東亞人民,創造中國和平崛起的外部環境。
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背景下,如何處理好兩國關系?研究中越兩國歷史上的關系,我們發現當代兩國對兩國歷史關系的解讀均有片面的從本國歷史角度出發對待兩國歷史關系的問題,其中越南方面問題尤為嚴重,并且在兩國歷史中形成不同的歷史理論體系,導致雙方對同一個問題的解讀的方向完全不同。比如二征起義和馬援南征,中國歷史認為馬援南征,很好的維護了國家的統一;但是越南則認為二征起義是越南人民不堪忍受北方侵略者的壓迫,是越南民族不屈精神的體現。這樣對同一歷史問題,兩國有不同的解釋在歷史上比比皆是,因此解決歷史問題是中越兩國關系發展的關鍵。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筆者認為應從三方面著手,一加強兩國歷史學界的交流,逐步形成共同解讀歷史,形成共同的歷史觀,必要的時候編著兩國共同的歷史教科書;二是加強兩國間的全面交流,相互理解,相互包容,不能只站在己方分立場片面的看問題;三是中國要自強,從歷史上看,中國越強大,中越關系就越好,同時再從歷史上看,中國變弱時,如宋代越南還侵略過中國。因此,解決中越問題,首先要加強兩國人民的交往,增強兩國人民的理解,這點很重要;但更關鍵的是中國要自強,只有強大的中國才會有更好的兩國關系。
中越在兩千年的交往中,友好和平是兩國關系發展的主流,近代兩國在共同抗擊帝國主義侵略的戰爭中又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我們相信,中越之間的問題都是暫時的,在兩國人民面向未來,共同發展的大背景下,兩國關系也必將發展的越來越好,但是我們也要注意到越南在新世紀的戰略選擇,適度引導越南戰略選擇,加深兩國人民關系,造福兩國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