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蓉
(重慶市永川萱花中學校,重慶)
高中化學課程一般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其中必修課程屬于教育部規定要求的統一課程,必修課側重基礎理論知識和實踐內容,為了加強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形成,教師還應當重視選修課本教材的開發,作為必修課的輔助和補充,通過精品選修課的教學模式,開拓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貫徹落實素質教育理念,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對于部分拓展能力強的,能夠延伸到學生大學學習的選修課內容,教師可以通過自主探究式教學,幫助學生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在教學過程中也應當遵循以下教學流程:提出問題—討論分析—實驗探究—分析結果—得出結論—驗證結論。
案例:在高中化學選修1《化學與生活》第三章第二節《金屬的腐蝕與防護》教學過程中,要對金屬的腐蝕原因和保護方法進行探究,教師可以按照上述教學流程進行教學。
(1)提出生活中的金屬腐蝕和保護問題,引起學生的討論和分析,并將討論進行整理。
(2)進行鋼鐵的氣體或液體氧化還原反應的腐蝕損耗實驗,通過了解化學腐蝕和電化腐蝕的不同特性得到鋼鐵的腐蝕原因。(析氫腐蝕、吸氧腐蝕的反應式)
(3)針對腐蝕原因進行分析討論,運用化學知識尋找保護方法。
(4)尋找生活中的實例,驗證結論。(不銹鋼、塑料搪瓷等覆蓋保護層、增加比保護金屬性質更活潑的金屬等)
隨著這樣的教學流程,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運用化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普遍提高,面對問題能夠養成科學的分析方法,提高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
自主閱讀式教學方法主要運用在化學知識的發現和歸納內容中,教師為學生提供某些化學知識的相關歷史資料,包括問題的提出,知識的發現過程、研究過程、理論完善過程等等,學生通過自主閱讀,能夠提高對化學知識的認識,促進學生的核心素養形成。
案例:在高中化學選修1《化學與生活》第一章第四節《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提供給學生大量適合學生閱讀的相關資料,讓學生從閱讀中發現問題,掌握利用化學知識科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從而獲得核心素養的提升。教師在布置閱讀任務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閱讀中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發現起因和過程。
(2)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早期的缺乏病癥及它們的作用和意義。
(3)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常見種類和人類對于它們的需求。
通過自主閱讀能使學生感受到生活與化學知識緊密聯系,學生能夠深刻了解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就像水、蛋白質一樣對人體產生著重要影響。這些元素在身體內部有著各種各樣的作用和用途,有利于人類的健康。
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十分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師應當給予學生更多的思考空間。同時,在選修課教學結束后,教師也應當給予學生一定的評價,使學生能夠了解自己的化學綜合素質與能力。教學評價不能僅僅采用考試這一種方式進行測試,還應當檢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態度和學習習慣,對學生的整體能力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評價,以便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
精品選修課程的開發和實踐有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在評價過程中,教師要以科學合理的態度、公平公正的原則進行分析考核,注重學生個體的差異性,促進學生的反思與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以學生為本,以強化學生的知識拓展、能力提升、素養形成和創新應用為目的,建立起必修課與選修課相輔相成的教學模式。教師必須將靜態的化學知識賦予動態的激發,為學生的成長打下基礎。在評價時,教師應當看重學生的化學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對問題的分析和解決能力、學生是否能夠通過教師的講解和展示對知識進行遷移利用的能力,從而形成完整的化學知識體系,能夠以正確的科學態度和研究方法進行問題的解決,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
另外,在評價過程中,教師應當將學生的參與行動和課堂討論表現也作為成績評定的內容。在評定時可以建立學生檔案袋,將學生在精品選修課中的研究和作品進行匯總(比如調查報告,小論文,課堂錄像光盤,原創設計方案等等),讓學生的具體表現成為衡量其學習質量的關鍵因素。
總而言之,精品選修課在培養高中學生化學學科素養方面有著天然優勢,更是應當深入挖掘教材內容,開展化學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和自主探究中獲得知識的進步和核心素養的形成。學生的化學思維能力和知識框架建構是提高學生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發展的重要因素,教師在選修課教學中要注重課程的引導和教學方式的轉變,不斷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