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磊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征儀路學校,黑龍江 哈爾濱)
一個人的成功優勢在于心理狀態、性格及策略。而如何培養中學生的心理狀態,即激發學生的進取心和自信心則是引導學生邁向成功的關鍵。處在中學階段的學生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與信任,也希望得到友誼和關心。我們面對的中小學生絕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而獨生子女的心理又相對脆弱。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進取心的問題便顯得格外重要。教師要針對其年齡與心理特征,抓住其心理,輔之以正確的引導,培養和建立中學生的自信心與進取心。
適時、適度地表揚是建立學生自信心和進取心的重要手段,只有具備十足的自信心,才會有良好的自我感覺。自我感覺良好的學生往往會成為小群體的“領袖人物”,對其組織能力、表達能力的培養起到積極的作用。培養自尊、自信是激勵學生取得優異成績的主要因素,這種培養越早越好。
通過觀察,不難發現:有些學生在小學時期各個方面都比較優秀,但是由于學習方法的問題,沒能馬上適應中學的過渡,使得一些課程被落了下來,結果變得十分氣餒,對自己失去了信心。為了不使這樣的好苗子落隊,教師可以鼓勵他們展示自己的專長,并適時給予適度的贊賞,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此外,教師還應引導學生抓住目前的學習重點,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于此基礎上發展自己的業余愛好,走多才多藝之路。
自尊、自信是學生奮進努力的一個內在動力,它的培養和建立需從點滴之事做起。
對于基礎素質較好的學生要適時、適度地表揚和鼓勵,增強其自信心,激發其進取心。當他們犯了錯誤時,要十分注意對他們的批評方式;而對于素質較差一些學生的批評教育方式則更應注意。
進入中學生階段的青少年,獨立性的產生使他們渴求得到尊重和關心,作為他們的老師,要十分注意批評方式的選擇。否則,學生極易產生逆反心理。因此,批評教育時切勿在公共場合大聲斥責他們,以免挫傷其自尊心,而應注重誘導。每當學生犯錯誤時,不要“傾盆大雨式”地對他批評,而應針對他錯誤的行為,教育他,指出他的行為錯在哪里,同時告訴他正確的行為應是怎樣的。只有循循善誘,才能不傷其自尊心,避免其逆反心理的產生,防止他“破罐子破摔”,從根本上解決其思想問題,讓他感到老師是尊重和關心他的,并且是真心的希望他進步,使他從心理上接受你的教育,這種教育方式是積極的,效果是良好的。
從心理專家的忠告來看,人們容易接受與自己興趣、愛好、性格相同,有共同語言者的勸告與教誨。中學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點,更容易接受有共同語言者的勸告與教誨,教師在引導、教育學生前也一定要借助共同語言這一“橋梁”。讓學生從心里接納你、服從你,之后,他才能更愿意接受你的批評和教育,你的引導效果才能更好。
比如,面對某些瘋狂追星而嚴重影響學習的學生,在屢教不改的情況下,為避免直接教育時學生產生敵對情緒,或者一言不發的沉默,教師應先與學生交朋友,建立好共同語言的“橋梁”,再進行溝通。漸漸地,讓學生的思路回到教師的思想教育“軌道”上,并適時抓住契機,告訴學生,任何一個人的成功都要靠自己的真才實學,靠自身的努力,引導學生學習到“點”上。中學階段正是一個人學習知識、掌握技能、培養能力、提高素質,為將來步入社會、邁向成功奠下堅實基礎的最佳時期。要想將來有所作為,能為國家和社會做出貢獻,必須從現在就開始努力培養和鍛煉自己。
尋求共同語言,與學生交流溝通是從根本上解決學生思想問題,激發和培養學生自信心和進取心的有效途徑之一。通過“共同語言”這座橋梁,增進了師生間思想的交流,增強了師生間的親和力。使學生從內心里接納了你,接受了你的建議。
另外,培養和挖掘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與學生交朋友等方法在工作實踐中對學生的進取心和自信心的培養也很有實效的。
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進取心要循循善誘,關鍵在于抓住學生的心理,并不懈地進取、努力。實踐表明,采取以上這些方法,在工作中不僅能使學生德、智、體多方面發展,培養了他們的能力,提高了他們的素質,而且為他們今后走向社會、走向更大的成功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生活中,也使老師與學生之間建立起一種真正的“大于等于關系”(即師生、朋友的關系)。學生時刻以老師這位良師益友的言行作為自己效仿的典范;在課堂中,其表現得更為突出……一個學生喜愛的老師,他的課也會被學生所喜愛。
總之,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抓住其心理,進行正確的引導,是培養和建立學生自信心與進取心的有效方法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