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勝生
(撫州市東鄉區第一中學,江西 撫州)
從目前高三學生的寫作情況來看,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偏題跑題、籠統空洞、偷換概念以及含糊不清等等,出現這些問題的重要原因就是學生沒有對相關概念進行準確理解。因此,要想提高高三學生的作文寫作質量,就必須從作文概念闡釋入手,培養他們的概念闡釋能力。
概念屬于人類的一種思維方式,人類會在感性、理性等的基礎上對事物本質進行抽象概括,進而形成概念,由于人類的思維方式、理解能力等不同,因此對同一事物、同一詞匯的概念也有可能不同。比如,對于“感情”這一概念來說,既可以將其理解成愛情,又可以將其理解成友情、親情等,因此對于高三學生來說,在作文寫作過程中,需要對概念進行具體化,進而增強對新材料作文概念的理解,對偏題、跑題等問題進行有效避免。比如對于幸福、時間、舍得等一些抽象化概念來說,學生在對其進行闡釋時,可以對其進行具體化,如將幸福視為一種擁有、一種等待、一種收獲、一種感動等等,在此基礎上進行準確立意,進而增強作文的廣度與深度。
概念語境化指的是通過材料的上下文語境對概念進行理解,只有這樣才不會偏離材料的中心思想。比如,在對“中心與邊緣”進行理解時,就需要對材料情境進行分析,因為對于中心以及邊緣來說,是相對的,如果將某一點作為中心,那么其余部分就應該是邊緣。再比如,對于“疤痕”這一概念來說,不同語境下的概念也是不一樣的,既可以將其理解為經驗、教訓,又可以將其理解成心靈創傷或者是身體上的傷疤,因此對于高三學生來說,在寫作過程中需要結合材料的上下文語境對相關概念進行深入解讀,進而提高作文寫作質量。
在對概念進行闡釋時,不能只從表面對其進行理解,而應該在原來的基礎上對概念進行適當延伸與創新,進而提高作文的寫作質量。對于高三學生來說,在作文寫作過程中,需要對時代背景進行充分考慮,通過時代發展對概念進行創新。比如,對于“田園生活”來說,在古代,可能是一種逃避責任、逃避現實的隱居方式,具有一定的被動性,但是在現代社會中,卻是一種高品質的生活,是多數人主動追求的一種回歸方式。再比如,對于“英雄”來說,在古代可能是一種見義勇為的俠客或者是在戰場上拼命廝殺的將軍、戰士等,而對于現代社會來說,指的是為人民、為國家、為社會做出貢獻的人,既可以是國家公務人員,又可以是基層勞動人員或者是其他社會群體。因此,高三學生在對高考新材料作文概念進行解讀時,可以從時代的視角對概念進行創新,進而拓寬自己的寫作思路,豐富自己作文的內涵。
高三學生在對高考新材料作文概念進行闡釋時,可以從概念的定義入手,這也是一種最基本的概念闡釋方法,有利于增強學生對概念基本特征的了解,其基本公式為……是……,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也可以對排比修辭手法進行運用。比如,誠信是做人之根本,是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美德;誠信是力量的象征,是一個人高度自重與內心尊嚴感的重要體現;誠信是一種心靈的開放,是人與人情感建立的根基。如此一來,不僅可以確保概念闡釋的全面性,同時還可以增強作文的語感。
通過分解法對高考新材料作文概念進行闡釋,實際上就是對概念進行分解,將核心概念進行拆分,通過具體的字、詞等對其進行解釋,在整合、提煉的基礎上對概念的內涵、本質等進行準確把握。例如,苦盡甘來是一種人生哲學,“苦盡”是一種境界、一種精神、一種態度;“甘來”是一種回報、一種安慰、一種鼓舞。“苦盡”與“甘來”是對等的,能“苦盡”方能“甘來”,這便是苦盡甘來的真正含義。
高三學生在對高考作文概念進行闡釋時,也可以對比較法進行靈活運用,也就是將相反概念與核心概念進行對比,明確二者的差異,在對立、互補的基礎上,對概念進行深刻闡釋。從最近幾年的高考作文命題來看,不管是“虛擬與現實”,還是“老實與聰明”,或者是“星火與燈火”,都存在一定的對比色彩,因此對于考生來說,可以對比較法進行靈活運用。比如,虛擬與現實是兩種境界,二者雖然看似矛盾,但是從人的意識角度來分析,二者卻是統一的,因為人既可以活在虛擬的世界里,又可以活在現實的世界里,通過虛擬對現實的不足之處進行補充,通過現實對虛擬的一些想法進行實踐,因此擁抱現實、適度虛擬是人最佳的生活方式。
總而言之,作文是高考語文試卷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占有較大分值,對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因此對于語文教師而言,應該以概念闡釋為出發點,對學生的寫作能力進行培養,向學生普及概念具體化、概念語境化以及概念創新化等概念闡釋路徑,并引導學生通過定義法、分解法以及比較法等對作文概念進行闡釋,進而對各種寫作問題進行有效避免,提高作文的寫作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