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如軍
【摘 要】本文介紹了基于UG軟件的小熊模型的逆向設計及模型加工,重點闡述通過現有的零件實物原型,利用逆向工程的三維測量,求出零件的三維數據。再應用UG軟件,在計算機上生成實物模型,從而進行零件加工。
【關鍵詞】逆向工程;曲面造型;數控加工
中圖分類號: TP391.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8)34-0153-003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34.063
Reverse Design and Model Processing Based on UG Software Cubs Mode
WANG Ru-jun
(Suzhou Institute of Technicians,Suzhou Jiangsu 21500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everse design and model processing of the bear model based on UG software. It focuses on the 3D measurement of the parts by using the existing physical prototype of the parts and the three-dimensional measurement of the reverse engineering to find the three-dimensional data of the parts. UG software is applied to generate physical models on the computer to process parts.
【Key words】Reverse engineering;Curved surface modeling;CNC machining
0 引言
傳統的產品實現通常是從概念設計到圖樣,再制造出產品,我們稱之為正向工程(或順向工程),而產品的逆向工程是根據零件(或原型)生成圖樣,再制造產品或作為其它設計的基礎。它是一種以先進產品設備的實物、樣件、軟件(包括圖樣、程序、技術文件等)或影象(圖象、照片等)作為研究對象,應用現代化設計方法學、生產工程學、材料學和有關專業知識進行系統分析和研究、探索掌握其關鍵技術,進而發出同類的更為先進的技術,是針對消化吸收先進技術采取的一系列分析方法和應用技術結合。逆向工程系統主要由三部分組成:產品實物幾何外形的數字化、CAD模型重建、產品或模具制造。
下面以小熊模型為例,簡單介紹逆向設計以及模型加工的過程。
1 數據獲取
工作步驟如下:
①根據用戶提供的樣品和具體要求,分析樣品需要重點測量的部分。
②采用合適的數字化量測儀器,常用的數字化設備有三坐標測量機、數控仿形機床、專用數字化儀、激光追蹤站和掃描儀等。
③確定測量力方案。
④輸出數據點陣。
零件原始圖形如圖1。測量區域的劃分,既要便于測量,又要便于今后建立數學模型。觀察分析后發現,小熊模型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區域:
(1)小熊頭部
(2)小熊腿部
(3)小熊肚子
(4)小熊側面
(5)小熊臉部特征
(6)小熊凸緣部分
小熊零件為對稱件,故只需掃描一半,這就大大減少了工作量,但是為了便于今后的造型,測量時應該超過小熊模型對稱中心線,而且測量是采用交叉測量,這樣能更好的擬合曲面便于以后的造型。圖2所示為掃描后的點云圖,為了更好的識別點屬于那個圖層,方便我們自己造型,我們可以把各個圖層分別設置顏色,并將文件以IGES數據格式。
2 三維造型
三維造型采用的是UG4.0做為三維造型軟件。
2.1 點云導入
首先將三坐標測量所得的數據用IGES轉換到UG能夠打開的文件,用UG打開此文件時桌面顯示的是被測體表面上的眾多個點,如圖3所示。
打開UG程序→文件→新建→輸入文件名“xiaoxiong”→確定→文件→導入→IGES→彈出“導入IGES”對話框→選擇IGES文件→以IGES格式選中“XIAOXIONG”→確定。
2.2 擬合樣條線
起始→建模→“曲線”工具條→樣條→彈出“樣條”對話框→類型“通過點”、→確定,選擇 “點構造器”→類型“存在點”,選擇要擬合的點→確定。
連接出構造網格曲面需要的線段,這樣重復上面的步驟,當主線造好后,重復以上的步驟直到全部的點擬合完成。
橫越線是通過構造輔助平面,運用線與面的交點來創建橫越線
點擊→→“平面”對話框中→選擇→彈出“點構造器”對話框→類型“存在點”、選擇需要的點→確定。
再點擊“曲線”工具條→樣條→彈出“樣條”對話框→類型“通過點”、→確定,選擇 “點構造器”→類型“交叉點”、選擇要擬合的點→確定。通過這種方法將要創建的曲線都畫好, 如圖4所示。
再點擊“曲面”工具條→網格曲面→彈出“通過曲線網格”對話框→主線選兩條,橫越線選四條,如下圖,→確定。通過這種方法將要創建的曲面都畫好,如圖5所示。
2.3 無測量點的曲面構造
在測量過程中,不可能測量到小熊的每一個角落,所以在一些沒有點云的地方需要自己去構造,點擊“剖面曲線”→彈出“剖面曲線”對話框→點擊“平行平面,選擇剖切對象,設置好參數,就可以生成許多剖切線, 在點擊“曲線”工具條→橋接→選擇第一條線,在選擇第二條線,確定.在點擊“曲面”工具條→網格曲面→彈出“通過曲線網格”對話框→主線選兩條,橫越線選四條,如下圖,→確定。通過這種方法將要創建的曲面都畫好, 如圖6所示。
2.4 縫合曲面
用將所有曲面縫合成片體。各個塊塊的曲面生成以后,用縫合的方法將所有曲面連成一體,這樣半個小熊的片體模型就已經生成了。然后點擊然后選擇“編輯”里的“變換”,桌面彈出對話筐,點“選擇所有的”即出現另一對話筐,選擇“通過一平面鏡像”有彈出下一對話筐,選擇三點構成一平面又彈出下一對話筐,選擇截面三個任意點即可。
注意:對于對稱產品我們要“做過頭、往回砍、中間做橋接”這樣才能做到盡量光滑,沒有缺陷。完成鏡像操作以后小熊片體模型即已形成。中間部分用橋接功能,將其生成網格曲線,在創建曲面的時候要運用G1,是創建的曲面能夠光滑過渡。再用縫合功能將所有曲面縫合成實體。上面做好后,可以通過手工測量繪制小熊的臉部輪廓,再運用拉伸功能。再運用“求和”將小熊合并成一個實體。如圖7所示。
3 自動編程及加工
3.1 創建加工程序
3.1.1 在起始→“加工”→彈出“加工環境”對話框→選擇“cam general”“mill contour”→確定。
3.1.2 建立加工坐標系,加工部件,毛坯:
應用→加工→操作導航器→幾何視圖→MCS-MILL→編輯加工坐標系→操作導航器→幾何體→WORKPIECE→編輯加工部件→操作導航器→幾何體→WORKPIECE→編輯毛坯160*160*60。
3.1.3 添加刀具:創建刀具組→刀具名稱(F16,R5,R2)→確定→編輯刀具直徑(16mm,10mm,4mm)→確定。
3.1.4 創建加工操作:
①粗加工:加工→創建操作→設置類型參數為MILL_CONTOUR→程序為NC_PROGRAM→使用幾何體為WORKPIECE→使用刀具為F16→使用方法為MILL_ROUGH→名稱為CAVITY_MILL→選擇切削區域→每刀切入深度為2mm→切削余量0mm→確定→生成→顯示后暫停去掉→確認→2D動態→播放→比較→確定。如圖8所示。
②半精加:工加工→創建操作→設置類型參數為MILL_CONTOUR→CONTOUR_AREA→程序為NC_PROGRAM→使用幾何體為WORKPIECE→使用刀具為R5→使用方法為MILL_FINISH→名稱為CAVITY_MILL→確定→編輯參數→百份比10→圖樣徑像線→切削類型ZIG→確定→在切削參數里將毛坯余量設成-0.8確定→生成→顯示后暫停去掉→確認→2D動態→播放→比較→確定。③精加工:加工→創建操作→設置類型參數為MILL_CONTOUR→CONTOUR_AREA→程序為NC_PROGRAM→使用幾何體為WORKPIECE→使用刀具為R2→使用方法為MILL_FINISH→名稱為CAVITY_MILL→確定→編輯參數→百份比10→圖樣徑像線→切削類型ZIG→確定→在切削參數里將毛坯余量設成0→確定→生成→顯示后暫停去掉→確認→2D動態→播放→比較→確定。
3.2 生成加工程序
點擊工具條→“后處理”→彈出“后處理”對話框→可用機床“MILL-3AXIS”、→單位“公制部件”,→確定。即可以生成加工程序。
3.3 模型加工
最后用DNC在線傳輸程序加工小熊的零件:加工零件與實物原型如下圖9和圖10所示。
4 結語
實踐證明,使用三坐標測量機進行三維掃描,獲得產品三維點陣數據,利用UG軟件強大的三維造型和NC后處理功能進行產品制造,可以大大縮短產品的設計和制造周期,更加有效地提高產品的競爭能力。
【參考文獻】
[1]王霄等.逆向工程技術及其應用.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
[2]張洪威.UG NX 高級應用指南.中國水利電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