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沙莎
本期主角:加什威·克萊恩
神奇咒語:我們要尋找與其他族群共處的方式,而不僅僅是滅絕它們。我們可以建立一種新型的互利關系。
一次,克萊恩的一位朋友不停地抱怨說,烏鴉們把他家的后院弄得亂七八糟。
“我們得把這些鬼東西消滅掉!”他很認真地說。
“這真是個壞主意!”克萊恩說,“我們為什么不訓練它們,讓大家相處得更開心一些?”
克萊恩把自己的業余時間花在了研究烏鴉的習性這件事情上。
烏鴉們在人類世界里活得很精彩。在地球上,除了南極、北極和部分地區,幾乎有人生活的地方,就有烏鴉飛過的身影。它們的棲息地距離人類的居所不會超過5000米。克萊恩驚訝地發現,烏鴉是一種很聰明的動物,它們通過一些奇特的方式在我們的社會里求得生存。
在森林里,烏鴉會用樹枝從林木中挑出蟲子和其他食物。在城市里呢,它們用鐵絲或其他類似的東西從瓶子里、罐頭里取得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它們甚至能把鐵絲折成鉤子使用。
瑞典的冬天,冰雪覆蓋了水面。漁夫們會把釣竿從冰層的縫隙里伸進去釣魚。這時,烏鴉們悄悄守在旁邊,等漁夫們離開后,它們就飛過去,拉起釣鉤,吃掉上面的魚餌或者小魚。這讓當地的漁夫很煩惱。
在美國華盛頓大學,那里的研究員幾年前做了一個實驗。他們請同學們幫忙在校園里捉來一些烏鴉,在實驗室加以標記、稱量,然后把它們放走。在隨后的那個星期,他們驚喜地發現,這些烏鴉在校園里一見到那些捉過它們的學生,就會沖著他們鳴叫,還會在它們頭頂拉鳥屎。研究員們和同學們都沒想到,這些“待遇”會一直伴隨他們在華盛頓大學度過的每一天。沒有辦法,這些參與烏鴉研究的同學在校園里行走時,不得已都帶上巨大的假發,有些還套上了面具。
“我了解得越多,研究得越深,就越發現烏鴉比我們所想象的還要聰明。”克萊恩說。
在日本東京近郊的一條公路上,烏鴉發明了一種吃果仁的新方法。它們把堅果丟在馬路上,然后飛走,等待汽車駛過。它們在馬路邊等待人行橫道的指示燈變綠。綠燈亮了,奔馳的汽車停下來。烏鴉跳到馬路中,安全地銜走那枚果仁。
“這件事有趣的倒不是用汽車來當‘開果器’,事實上烏鴉老早就學會這門手藝了,而是它們都學會等紅綠燈了。10年前,當第一只烏鴉這么做了之后,附近的烏鴉也學會了這種吃果仁的方法。現在,方圓5000米的烏鴉都在人行橫道上守候著,等待過往車輛為它們‘開’好午餐。烏鴉們向父母學習,向同伴學習,甚至還向它們的敵人學習。烏鴉們學會適應不同的生態文化,能快速而融洽地適應新的挑戰及環境中的新資源,還懂得相互之間分享生存的秘訣。”在一次演講中,克萊恩笑著說,“知道這一切后,我打算為它們做一臺自動售貨機。”
克萊恩真的做出了烏鴉自動售貨機。在這臺機器上,烏鴉可以用硬幣來購買它們喜歡的花生。
克萊恩說:“每年都有上億元的硬幣被丟棄在大街上,烏鴉可以幫我們找出來。當然,我做這臺機器不是想靠烏鴉來賺錢。我們的眼光可以放遠一點,我們可以訓練烏鴉來做其他事。比如,讓它們幫我們從大堆廢棄的電子元件里頭挑出有用的部件,又或者讓它們參與搜救工作。我想說的是,我們能找到與其他族群共處的方式,而不僅僅是滅絕它們。我們可以一起努力生活得更好。”
·芝麻實驗室·
我用四階段訓練法來訓練烏鴉
首先,把這臺售貨機放到田野,或其他烏鴉經常出沒的地方。每一天,我們都會在機器上放滿硬幣和花生。烏鴉來了,吃掉機器上的花生,并且也習慣機器的存在。
第二階段比較簡單,我們把花生蓋在硬幣底下。它們飛過來,掀開硬幣,吃掉底下的花生。
第三階段,我們只把一枚硬幣留在機器上。烏鴉飛過來,沒有看到花生,很失望。它們出于尋找食物的本能,會把嘴在機器上掃來掃去,如果不經意把硬幣“掃”到了硬幣口里,于是,它將獲得一顆花生。于是,它們學會了,每次來到這里,只要把硬幣掃落到硬幣口里,就能吃到花生。它們對此非常熟悉后,就可以開展最后一個階段的訓練了。
第四階段,它們來到機器旁,卻發現什么也沒有。經過前面幾個階段的訓練,烏鴉們覺得肯定還有更多的方式可以獲得花生。偶爾有一些烏鴉會注意到地上有硬幣——于是,它們飛起來,銜起硬幣,投進投幣口,啪——花生掉出來了!
這個技巧很快就會被附近所有的烏鴉學會。

——加什威·克萊恩
主持人語:
我從不知道烏鴉是這么有趣的動物!
“建立新型的互利關系”,是不是也可以運用到我們生活中來呢?
當然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