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建 勇
(山西二建集團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13)
建筑日新月異發展到今天,人們對地下空間廣泛的開發利用,使地下空間的埋置深度逐漸加深,這樣就導致了地下工程的漏水情況時有發生,維修的難度也在不斷加大,我們不僅在加強施工和驗收環節的同時,還要尋求一種既能滿足使用功能,又能做到工藝合理,同時還能做到綠色環保、節能高效,達到防水與結構同壽命的工藝技術。2006年11月,建設部科技發展中心發布了全國建筑行業科技成果推廣項目“FS101,FS102剛性復合技術”,同時在GB 50208—2011與GB 50108—2008的相關條文說明中也特別提到,并給予了一定的肯定。該技術是在混凝土中摻入FS102混凝土密實劑,并配合在混凝土結構面抹FS101防水砂漿,構成“剛性復合”的“軀體”防水系統,可以減少收縮、控制開裂,同時具有良好的抗滲性能,大大提高了地下工程防水的抗滲保證度,滿足了工程防水和結構同壽命的要求。
FS102是混凝土防水密實劑,能提高混凝土膠凝的密實性、抗滲性,同時減少混凝土的早期收縮,有效控制混凝土裂縫的一種混凝土改良外加劑。
FS101是一種砂漿防水劑,主要由增強組分和催化組分反應而成,與水泥水化析出物發生化學反應生成膠凝材料和結晶體,從而提高水泥膠凝的密實性、抗滲性的特種無機砂漿防水材料。
基于上述情況,在地下結構混凝土中摻入FS102混凝土防水密實劑的基礎上,結構表面面層上抹FS101防水砂漿,同時在細部節點、變形縫等部位采用柔性密封材料處理,構成“剛性復合,以柔適變”的防水系統。
1)采用FS101,FS102剛性復合技術,著重強調“本”的回歸,真正體現了“軀體”防水,提升了工程質量并提高了地下防水工程的保證度。
2)施工時,防水和混凝土的施工能同步進行,省掉了柔性卷材鋪貼前找平層干燥的時間,節省了施工工序,弱化了施工條件,有效合理地縮短了地下防水工程的施工工期,同時減少了冷底子油涂刷和熱熔卷材帶來的環境污染,真正實現了綠色施工。
3)應用FS101,FS102剛性復合技術將地下防水與混凝土結構融為一體,實現了防水工程與建筑結構壽命相同的效果,防水層與結構緊密結合成一體,即使后期出現了滲漏水也不會產生四處竄水的現象,只需在滲漏處對點修補即可。
4)根據GB 50108—2008中5.1.2的條文說明中,在混凝土中摻入FS102外加劑措施后,伸縮縫間距可以達到80 m~100 m,因而可以適當減少或取消后澆帶的設置。
適用于工業與民用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防護工程、隧道以及城市軌道交通等地下防水工程。
1)FS101防水砂漿的基本性能指標見表1。

表1 FS101防水砂漿的基本性能指標 %
2)FS102混凝土防水密實劑的基本性能指標見表2。

表2 FS102混凝土防水密實劑基本性能指標
1)采用傳統工藝流程。基礎底板:墊層→1∶2水泥砂漿找平層→涂刷冷底子油→熱熔SBS卷材施工→50 mm厚細石混凝土保護層→基礎混凝土施工。外墻施工:外墻混凝土澆筑完畢后→涂刷冷底子油→熱熔SBS卷材施工→粘貼5 cm厚聚苯板保護層→回填土。
2)采用FS101,FS102地下剛性復合防水技術工藝流程。基礎底板:墊層→抹FS101防水砂漿→基礎混凝土施工(混凝土內摻FS102混凝土密實劑)。外墻施工:外墻混凝土(混凝土內摻FS102混凝土密實劑)澆筑完畢后→抹FS101防水砂漿→回填土。
通過1)與2)工藝的對比,不僅省去了冷底子油的涂刷工序,減少了對環境和施工人員的污染,同時省去了粘貼聚苯板保護層的工序,從而提高了易燃品危險源的控制,提高了施工速度,充分體現了綠色施工。
以厚度為300 mm的C30外墻為例進行對比分析,見表3。

表3 C30外墻(300 mm厚)對比表
以厚度為600 mm的C30混凝土底板為例進行對比分析,見表4。

表4 C30混凝土底板(600 mm厚)對比表
根據上述價格對比,采用FS101,FS102地下剛性復合防水技術比傳統的防水混凝土+防水卷材綜合成本能節約35%~45%;綜合工藝方面和經濟方面的對比,不僅具有社會效益,而且產生的經濟效益比較可觀。
FS102密實型混凝土除執行普通混凝土的相關規定外,尚應遵循以下幾點要求。
1)地下防水結構的抗滲等級不得小于P6。
2)FS102密實混凝土施工配合比通過實驗室進行確定,抗滲等級應比設計要求提高0.2 MPa。
3)配比中總的膠凝材料不宜小于302 kg/m3,在滿足抗滲等級和強度等級的條件下,水泥用量不宜小于260 kg/m3,水膠比不宜大于0.50,泵送坍落度一般控制在120 mm~150 mm,坍落度總損失值不應大于40 mm。
1)混凝土運輸到現場嚴禁發生離析,如果產生離析,必須進行二次攪拌,坍落度因時間和運輸損失達不到施工要求時,應加入FS102稀釋液配置的原水灰比的水泥砂漿進行攪拌,嚴禁直接在拌合物內加水。
2)混凝土在澆筑時必須連續澆筑,不得留設施工縫,當必須留設時,應按照相關規范要求進行留設,在澆筑新混凝土前,先將表面清理干凈,然后在舊混凝土表面涂刷FS101防水水泥漿后及時澆筑新混凝土。
3)高溫施工FS102密實型混凝土的入模溫度不應大于35 ℃,同時對作業面采取遮陽措施,并對模板、鋼筋和施工機具等進行灑水降溫,但必須保證澆筑時模板內沒有積水;冬期施工時要有足夠的保溫措施,確保混凝土達到抗凍臨界強度。
4)為提高混凝土的防水抗滲能力,在澆筑過程中要特別加強振搗作業的管理,確保混凝土振搗密實。對墻體上的預留洞底部寬度大于300 mm的洞口,要延長振搗時間,保證預留洞口底部混凝土澆筑振搗密實;墻角、后澆帶邊角、鋼筋密集部位應使用小型振搗棒輔助振搗,同時振搗點應適當加密,振搗時間適當延長。
1)FS102密實型混凝土終凝后立即進行養護,養護時間不少于14 d,根據現場條件、結構特點以及施工季節的氣候特點,可以采用澆水養護、覆蓋養護、蓄熱養護或涂養護劑等不同的養護方法進行養護。
2)柱墻等豎向結構側模拆除后宜采用帶膜養護的方法,確保混凝土濕潤養護,冬期施工的養護要確保混凝土免遭凍害。
1)FS101防水砂漿施工應在混凝土驗收合格后進行抹面,在結構的迎水面或背水面均可以施工,但必須保證FS101防水砂漿與混凝土表層緊密結合,不得在兩者之間穿插其他防水材料等。
2)為保證防水系統的完整和合理性,在FS101防水砂漿過程中要對抹面厚度進行控制:采用水泥素漿厚度不宜低于2 mm,采用砂漿厚度宜控制在10 mm~20 mm之間;FS101防水砂漿應在基層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值的80%以上再進行抹面施工,可以充分與基層結合。
3)拌制好的FS101防水砂漿應在初凝前用完,且施工中不得任意加水,抹壓FS101防水砂漿施工時,采用多層抹壓法施工,保證壓實、抹平、提漿、壓光。
4)施工時,平面要涂抹均勻,避免砂漿堆積,且表面應壓光不能留設施工縫,如必須留設時,要留成階梯狀坡形接槎,接槎寬度不小于150 mm,并距離陰陽角250 mm以上,見圖1;立面施工時盡量不留施工縫,如必須留設,不能留設豎縫,要留設成橫縫。

隨著地下工程規模的日益擴大,地下防水工程的質量已經提高到了一個更高的標準上,所以不僅在施工的各個環節中采取有效的保障措施,更要在工藝選擇、技術方案設計方面提供保障。實現節能環保、綠色施工已經成為當今建筑行業的主導方向,FS101,FS102地下剛性復合防水技術,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新的發展方向,在經濟效益合理的前提下,實現了綠色施工,并使防水工程質量保證度提高,更讓工程防水和結構同壽命成為一種可能,在以后的施工領域里會被愈來愈廣泛的推廣應用。
[1] GB 50208—2011,地下防水工程質量驗收規范[S].
[2] GB 50108—2008,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S].
[3] FS101,FS102地下剛性(復合)防水技術規程(備案號:JQB-13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