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煜鑫 魏朝暉 李 潔
(西安航空學院能源與建筑學院,陜西 西安 710077)
航空煤油(Aviation kerosene),學名噴氣燃料(Jet fuel),是針對渦輪、渦噴、渦扇、渦槳、渦軸等噴氣式航空發動機用燃料。航空煤油作為國家重大戰略資源類物資,在民用和軍用領域有著極其重要的社會經濟利用價值,其質量安全是影響飛機飛行安全的重要因素。
航空煤油成分復雜,由上千種成分組成,包括C7-C16等多種鏈烴、環烷以及芳香族化合物,其具體成分隨產地、廠家和年份等而有所變化[1-6]。目前,國際上標準航空煤油主要為美國的Jet A,Jet A-1,Jet B,JP-8和JP-10。我國航空煤油一般分1號,2號,3號和4號,1號適用于寒冷地區,2號、3號適用于一般地區;4號餾分較寬,輕餾分較多,有利于啟動點火,但不宜于炎熱地區;3號一般也叫做RP-3,用途最廣,供出口和過境飛機加油。
作為材料的基本物性,熱物性參數的準確測量和描述對于航空煤油的應用具有重要作用。比熱是航空煤油重要的熱物理參數,是航空煤油合成、燃燒、傳熱、冷卻技術的基礎研究中必不可少的設計參數。開展航空煤油的熱物性研究,獲得準確可靠的航空煤油的比熱熱物性數據和模型,不僅可以為航空煤油的生產、基礎和應用研究提供基礎的熱物性數據,還能為民用和軍用航空飛行器的研發、安全運行提供技術支持。
在工程科技領域中,比熱容是物質的重要熱物理性質之一,在工業生產、化學工程和節能設計的研究中是非常重要的基礎數據。定壓比熱容的數據應用比較廣泛,在實驗中也比較容易做到定壓過程。它的測量原理如圖1所示,當質量流量為qm的流體穩定流經量熱器時,加熱器的加熱功率為Pm,溫度計1和2分別測量流入量熱器的流體的進口和出口溫度分別為T1,T2,因此,在溫度為T,壓力為p的狀態下的比熱容的計算公式[7-9]為:
(1)
其中,P為加熱器的加熱功率,W;qm為質量流量,kg/s;T1為加熱前的溫度,K;T2為加熱后的溫度,K。
式中的定壓比熱容所對應的溫度為:
(2)
根據上式得到平均定壓比熱容cp為實際氣體(或者液體)在溫度為T的比熱容。然而,在實際測量的過程中,加熱器前后兩支標準鉑電阻溫度計所測試的溫差,并不能單純地認為是由于吸熱而引起的溫升,由于在液體經過加熱器時,在沒有加熱的情況下也會產生一定的溫差,因此,只有把加熱時所測出溫差ΔTm減去不加熱時的溫差ΔTb所得到的溫差才是真實液體所吸熱而產生的溫升。該溫升的計算公式為:
ΔT=ΔTm-ΔTb
(3)
另外,在實際測量的過程中,存在導熱損失、對流散熱損失和輻射損失等影響實驗結果,因此,真實的比熱容的計算公式為:
(4)
其中,φs為漏熱量,W。

流動型比熱容實驗系統主要包括:主要是量熱器結構的設計,包括加熱器結構、耐壓和管路的設計,為了減少漏熱損失;另外將背壓閥接入實驗系統,拓寬了測壓范圍。流動型量熱實驗系統主要是由量熱器、溫控系統、溫度測量系統、壓力測量系統、真空系統、測量軟件系統和管路流動系統組成,流動型比熱實驗系統圖如圖2所示。

流動型比熱實驗系統流程:首先,采用真空系統進行抽真空,保證量熱器在一定的真空狀態;接著開啟平流泵和恒溫槽,被測液體樣品由平流泵以均勻的流速流入實驗系統,通過循環浴對管路中液體進行預熱;預熱完成后進入量熱器中,量熱器主要包括進出口測溫裝置和加熱器;整個管路中的壓力通過背壓閥控制;最后通過三相閥進入取樣瓶。量熱器進出口鉑電阻的溫度、加熱器的電壓、流量和恒溫槽的溫度通過Flow Calorimeter1.0軟件實現自動化測量。
整個實驗系統是開式流動系統,待測液體的流量的大小是通過平流泵調節,流量的恒定與溫度、壓力、調節背壓閥的開度有關,恒溫槽是為實驗系統提供一個恒溫的環境,一方面是為了選擇需要測試的溫度點,對管道內的工質進行加熱;另一方面是為了防止量熱器出來的工質溫度梯度過大,使得溫度降低過快,而導致測量誤差。壓力是通過調節背壓閥來控制系統中的壓力,在整個實驗過程中,為了防止漏熱損失,需要對量熱器的真空腔進行抽真空。
1)漏熱損失。
量熱器的內部的漏熱量的大小會影響比熱容的測量結果,當漏熱量較大時,可以通過實驗加以消除,當漏熱量較小時,可以忽略不計,在改進的流動型絕熱量熱液體比熱容的系統中,數據采集系統可以自動地采集和計算一定時間內加熱器的加熱量Q,被測液體的溫升ΔT和質量m,因此,比熱容的實驗公式為:
(5)
因此,漏熱量的修正原理:在加熱器的加熱熱量Q中,大部分熱量Q1被樣品吸收,另一部分熱量QL從量熱器中散失,傳遞給真空腔壁。
由式(5)分析可得出:
當QL=0時,則cpexp=cp;
當QL≠0時,必須對實驗值加以修正。為此進行這樣的實驗。
因此,在一定的狀態下,保持ΔT基本不變,改變流量,由于ΔT不變,流量變化后還必須增大或減小加熱功率。在這種情況下,cpexp和1/m應是直線關系,若直線是水平的,說明QL=0,則cpexp=cp;若QL≠0,則當1/m=0時,cpexp=cp。
2)純水。

表1 水的定壓比熱容與文獻值[10]的比較
由于純水的物理化學性質穩定且具有較寬的液程,并且具有價格低廉等優點,因此,純水在國際上被推薦為測量比熱的標準物質。本文通過測量水在溫度為293.15 K,壓力為0.1 MPa,不同流量下的比熱容的測量結果如表1所示。基于表1在不同的流量下的比熱容值及與標準值[10]的偏差得到圖3。

從圖3可以看出直線的斜率接近于0,漏熱量很小,可以認為QL接近于0;表1表示測量結果與文獻值的偏差在0.2%之內;可以得出該實驗系統的漏熱損失可以忽略不計。
RP-3航空煤油樣品來自于中石化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分公司,通過色譜—質譜(GC-MS)聯用儀確定樣品中含量最大的前100種組分及其相對體積分數。根據GC-MS分析結果,國產航空煤油RP-3的不同烴類體積分數其中比例最高的是鏈烷烴為53.0%,平均碳原子數為10.8。其次是環烷烴為37.7%,平均碳原子數為10.2。而芳香烴含量只有4.6%,低于國外JP-8和Jet-A航空煤油。


本文基于流動型比熱實驗系統,測量了航空煤油在常壓下在溫度范圍為233 K~373 K的比熱容,實驗結果如表2所示。基于表2中的實驗結果得到圖4。從圖4中可以看出RP-3航空煤油的比熱容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升高。圖5將其數據與文獻中的數據[11]進行對比,偏差在1%之內。

表2 RP-3航空煤油的比熱容的實驗結果
本文針對廣泛應用于超燃沖壓發動機的吸熱碳氫材料,研究大慶航空煤油的比熱容性質。基于流動型絕熱量熱系統,采用純水檢驗流動型絕熱量熱器的漏熱損失,該實驗系統的漏熱損失可以忽略不計。測量了航空煤油在常壓下溫度范圍為253 K~393 K的比熱容,從實驗結果分析可以看出,航空煤油的比熱容數據與文獻中的數據進行對比,偏差在1%之內。
[1] Fan X,Yu G,Li J,et al.Investigation of vaporized kerosene injection and combustion in a supersonic model combustor[J].Propul Power,2006(22):103-110.
[2] 范學軍,俞 剛.大慶RP-3航空煤油熱物性分析[J].推進技術,2006,2(27):188-191.
[3] 江晨曦,仲峰泉,范學軍,等.超臨界壓力下航空煤油流動與傳熱特性試驗[J].推進技術,2010,2(31):231-234.
[4] H.W.Deng,K.Zhu,G.Q,Xu,et al.Isobaric Specific Heat Capacity Measurement for Kerosene RP-3 in the Near-Critical and Supercritical Regions[J].Chem.Eng.Data,2012(57):263-268.
[5] H.W.Deng,C.B.Zhang,G.Q.Xu,et al.Viscosity Measurements of Endothermic Hydrocarbon Fuel from (298 to 788) K under Supercritical Pressure Conditions[J].Chem.Eng.Data,2012(57):358-365.
[6] G.Q.Xu,Z.X.Jia,J.Wen,et al.Thermal-Conductivity Measurements of Aviation Kerosene RP-3 from(285 to 513)K at Sub-and Supercritical Pressures[J].Int J Thermophys,2015(36):620-632.
[7] 趙小明,劉志剛,陳鐘頎.流動型高壓液體及其混合物定壓比熱容測量裝置的建立[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1999(8):94-98.
[8] 趙小明,劉志剛,陳鐘頎.流動型量熱法測量液體比熱容實驗研究[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1999(3):55-58.
[9] Wu YT,Yu QS,Zhong HX,et al.A new flow calorimeter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isobaric heat-capacity of vapors[J].Thermochimica Acta,1995(254):93-101.
[10] Wagner W,Pruss A.The iapws formulation 1995 for the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of ordinary water substance for general and scientific use[J].Journal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Reference Data,2002,31(2):387-535.
[11] X.K.Gao,X.Wen,H.Zhou,et al.Novel measurement of isobaric specific heat capacity for keroseneRP-3 at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J].Thermochimica Acta,2016(638):113-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