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晨月 張文會 呂 涵 陳少陽 王泉茹 段連鵬
(1.東北林業大學交通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2.東北林業大學信息與計算機工程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共享單車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有固定的鎖樁,用戶可以通過下載共享單車APP、掃描單車二維碼的方式,實現開鎖和騎行,到達目的地后,把車停在劃定的公共區域內鎖上車鎖,完成騎行[1]。共享單車的創意,原本起源于高校,但共享單車目前在高校中現狀堪憂,截至2017年3月31日,僅有兩家單車公司通過正式渠道向一些高校申請在校園內運營,簽訂了交通安全及維護校園秩序的承諾書,并安排專人在校園內擺放、管理車輛。大多數高校暫時禁止未經許可的共享單車進入學校。由于共享單車投放量比較大,之前在校內亂停亂放無人管理,增加了學校的治安管理難度。
本文首先將對市面較常見的共享單車出行服務模式進行簡要分析,通過在東北林業大學范圍內進行抽樣調查問卷,掌握師生對于校園內共享單車意見和建議,進行較為詳細的需求分析和設計目標;提出校園有樁式共享單車租賃服務模式,并對校園共享單車APP進行功能及頁面的初步設計,通過各種功能模塊,利用手機的藍牙功能和GPS定位功能以及共享單車特定的藍牙鎖,實現一種基于手機的校園共享單車租賃服務系統APP。
共享單車的盈利模式,主要靠押金與分時租賃,通過收取押金來回收資金,來完成現金流并進行擴張。在使用共享單車時,用戶都必須進行實名認證,還需繳納押金[2]。共享單車市場參與者眾多,各有千秋。各類共享單車通常注冊方式為:實名認證+手機綁定+押金;目前能夠覆蓋全國主要大型城市的單車平臺較少,行業集中度較高,主要服務模式見表1。
共享單車雖然為廣大居民出行帶來一定的便利,但也存在亂停亂放、運行安全和運營維護等很多問題[3]。
對東北林業大學師生進行抽樣并采取問卷調查的調查方法,從而對校園范圍內共享單車的需求進行初步分析;在被調查的560份問卷中,有500份可采用,其中有42.9%為男性,57.1%為女性,有83.7%為18歲~22歲的大學生,他們其中有51.0%的人所在城市有共享單車,有18.4%的人所在城市既有共享單車又有城市公共自行車,調查的結果參數如表2所示。

表1 國內共享單車服務模式

表2 校園共享單車贊成度調查

表3 共享單車受眾數調查
由表2和表3可見,94%贊成校內投放僅限校園內部人員使用的共享單車,僅有6%不同意或持觀望態度;在調查中,人們普遍認為使用共享單車會有方便,便宜,環保等優勢,并且多用于日常上下班代步或上下學代步,69.4%傾向于能增加秩序性的有固定樁式共享單車服務模式,24.5%習慣了無樁式共享單車的方便性。
同時,還針對出行熱點區域進行調研(見表4),從而可以根據師生的滿意度來設置共享單車固定樁的具體位置,將滿意度50%以上的地區作為固定樁的設置點。

表4 單車停放點調查
1)針對的使用環境:東北林業大學共享單車是以實現廣大師生在校園內出行便利為目的的設施。
2)外部功能:建立停車樁,為保證校園內單車及共享單車的停車秩序,建立與國內各大APP無樁停放模式不同的有樁式共享單車服務;在校園自行車交通量密集地區設置相應的共享單車停放處;可以通過校園內部組織的人員定期定點對棚內單車進行查看和維護。
3)車鎖結構設計:采用市面上統一的馬蹄形藍牙自行車車鎖,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改裝,將鎖芯裝置安裝在固定樁上,同時將鎖和鎖孔裝置以及藍牙通訊模塊安裝在單車前側,用戶結束使用后將單車固定在樁上即可完成計時同時進行計費。
4)程序功能:校園卡綁定服務;嵌入校園地圖;實時車輛信息查詢功能,可以通過APP查詢校園某單車停放處的具體停放情況;提供車輛預約功能。
1)用戶登錄模塊。用戶需要區別于其他共享單車針對人群——僅限于東林校園內部教職工和同學們使用,因此采用校園一卡通認證模式。

表5 共享單車APP結構設計
2)借還車模塊。借還車模塊需要用戶登陸成功后,進入手機APP系統界面,輸入相應的車輛編號,系統自動讀取成功并使手機發送藍牙信號,傳遞給智能藍牙鎖完成借還操作的功能。
3)收費和賬戶查詢模塊。通過實名認證綁定的校園卡可進行繳納押金以及充值操作。用戶可以在充值完成或單車使用完成后對于賬戶的余額進行查詢。
4)站點查詢模塊。APP將嵌入地圖,并結合手機定位功能,用戶可以查詢當前每個租車站點的自行車數量和租賃狀態,以及每個站點已用樁鎖和空樁的數量[4]。
共享單車APP結構設計見表5。
根據上述設計的幾個功能模塊,對東北林業大學校園共享單車手機應用系統的頁面進行了初步設計,分為用戶登錄頁面、借還車頁面、收費和賬戶查詢頁面和站點查詢頁面,頁面以綠色為主題顏色,整體布局簡單,功能明確。
智能手機應用、移動4G網絡的普及為實現公共自行車的可移動服務提供了良好的基礎[5]。在面對高校對現有單車拒入或選擇性進入的現狀下,本文從用戶需求的角度對國內共享單車的現狀和服務模式進行了分析,通過實際調查問卷以及深入研究,得到如下結論:以東北林業大學為例,提出了校園有樁式共享單車租賃服務模式,對校園共享單車手機應用程序進行了功能和結構上的分析,并進行了初步頁面的設計和模塊的細化,實現一種基于手機GPS功能和藍牙功能的校園有樁式共享單車手機應用程序,希望能夠有效改善各高校共享單車秩序混亂、管理不善的現象,并優化共享單車租賃服務系統。后續對于有樁式共享單車智能藍牙鎖進行深入探索,希望能增加更多使用價值。
[1] 梁忠讓.公共自行車和共享單車的異同分析[J].市政技術,2017,35(4):31-32.
[2] 李 丹.中國共享單車發展特點、問題及對策研究[J].經貿實踐,2017(14):189-190.
[3] 江慧朋,周溪召.共享單車影響下大學生出行的變化——以上海理工大學為例[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7,39(7):143-145.
[4] 謝光前.基于手機APP的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5.
[5] 沙 強,曹婷婷.基于手機APP的江蘇大學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研究[J].設計,2016(1):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