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雅華
不經意間,2017年已成記憶,2018年日歷一頁頁地翻開。新年伊始,我們說不清這種辭舊迎新的滋味。
2017年中國經濟給了我們那么多的憂患、艱難和磨勵,又給了我們那么多的驚喜、收獲和希望,讓我們沒齒難忘。那么,什么樣的2018年又在迎接我們?
——題記
2017年12月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簽署國務院令,公布了《國務院關于廢止〈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和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的決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國務院令的出臺意義重大,它實際上是在宣布,實施60多年的營業稅已退出中國稅收,營業稅改增值稅的歷史任務完成。對于中國的企業,這是一個里程碑式的事件。營業稅的時代已經大幕落下,增值稅全覆蓋的大幕已徐徐拉開。
從2012年在上海開始試點,到2017年12月4日,中國用了五年時間,完成了將營業稅改為增值稅的重大改革,其意義在于為企業大幅減稅。
在這五年中,中國經濟生機勃勃,姹紫嫣紅,中國經濟已經歷史性地跨過了10萬億美元的總量,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稅收的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功不可沒!
讓我們把中國稅收放到世界稅收的大環境下來考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看清中國稅收正在大步前進。
世界銀行(World Bank)于2017年10月發布了《2018年營商環境報告:改革以創造就業》(Doing Business 2018:Reforming to Create Jobs),報告以電力供應、獲得信貸、納稅等十項指標對全球190個經濟體2016年度的營商環境進行評估。其中,中國營商環境便利度列第78位,并在“開辦企業便利度”及“納稅”兩項指標上取得可喜進步。
普華永道聯合世界銀行共同發布《世界納稅指數2018》報告(Paying Taxes 2018),對《2018年營商環境報告》中的“納稅”指標進行了詳細解讀和分析。作為《世界納稅指數2018》的中國數據提供方之一,普華永道中國將通過本文帶您解鎖報告的關鍵內容,一覽2016年度中國的稅收環境進步。
《世界納稅指數》通過四項關鍵指標來評估全球190個經濟體的中型私營企業納稅環境。四項指標分別為“納稅次數”、“納稅時間”、“總稅率和社會繳納費率”、“稅后流程指標”。
《世界納稅指數2018》是該系列的第12本報告,展現的是各國2016年度的納稅環境。普華永道全球(包括中國)參與采集了報告所涉全球190個經濟體中160個經濟體的數據。
具體來說,《世界納稅指數》四項指標衡量的內容如下:
納稅次數反映樣本公司支付所有稅費(包括增值稅、個人所得稅等企業扣繳的稅費)的次數。若某一經濟體提供全面的電子申報和稅款繳納便利,并且被大部分中等規模公司采用,即使全年的納稅申報和稅款繳納非常頻繁,也將該稅種的全年繳稅次數合并視為一次統計。
納稅時間衡量樣本公司準備、申報、繳納三種主要類型稅費所需的時間,即:企業所得稅、增值稅,以及勞動力稅費(包括個人所得稅和社保、公積金)。
總稅率和社會繳納費率衡量樣本公司經營第二年,負擔的全部稅費占其商業利潤的份額。分子樣本公司負擔的稅費總額包括企業所得稅、由雇主承擔的社會保險及住房公積金部分、土地增值稅、房產稅等,但不包括由公司扣繳但不負擔的稅費(例如個人所得稅、由個人承擔的社會保險及公積金部分、可轉嫁的增值稅)。分母商業利潤是稅前凈利,即企業負擔所有稅費前的利潤。
研讀《世界納稅指數2018》報告發現,2016年度,中國的“納稅時間”指標表現亮眼,相較于前一年大幅縮短了52小時,即20%,反映了近年來中國稅務機關在不斷推進、落實納稅便利化改革方面的成效。
國家稅務總局重點打造的“互聯網+稅務”、“便民辦稅春風行動”等,采取一系列便利納稅人的措施,取消大部分納稅人的增值稅發票掃描認證,減少辦稅環節,降低增值稅納稅人準備、申報、繳稅的時間。
2017年國家稅務總局還在各地區逐步推廣增值稅納稅申報一表集成服務,將增值稅申報表“一主表、九附表”匯總簡化為一張“基礎數據表”,力求讓九成以上一般納稅人申報實現“零錄入”,尚未納入“改革”范圍的企業也可拭目以待。
國家稅務總局還致力于健全數據共享共用機制,加快金稅三期系統與增值稅發票管理新系統、網上辦稅系統的集成步伐,實現三大系統功能整合、數據自動傳遞,一處錄入多處使用,進一步便利納稅人辦稅。
《世界納稅指數2018》報告稱贊了中國的“互聯網+稅務”行動,指出中國的一系列措施充分釋放了大數據的潛力,促進了政府各部門的信息共享、發票便利、納稅人在線學習,以及其他納稅服務。
一說到國家的經濟,我們的第一落點經常是GDP。那好,我們便從2017年的GDP說起,2017年的GDP統計數據尚未發布,但基本已經可以肯定,在6.8%,誤差不會超過0.1%。GDP的下行,應該說是正常的。
第一個理由是:GDP的增速很像一個人的生長,在出生的第一年,在新生兒的襁褓期,身高和體重會一年翻一個跟頭,也就是說增速可以超過100%,其增長速度是3位數的,幼年期和少年期的增速也很驚人,一年的增速可以超過10%,甚至達到20%,但增速會下降到兩位數,青年期也可以保持在10%的增速,這個增長的過程是遞減的。中國經濟已經到了成年期,GDP的增速下降到個位數,再正常不過,如果再按兩位數增長,恐怕就會患上巨人癥,那不是中國經濟之福,而是中國經濟之禍。
第二個理由是:中國GDP的基數已經非常龐大,2015年,中國的GDP便已經達到了10萬億美元。僅次于美國,位居全球第二,是全世界GDP超過10萬億美元俱樂部僅有的兩個成員,當一個分子的分母非常之大的時候,分數值就會變小,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
第三個理由是:中國已經到了應該改變GDP的統計方法的時候,過去中國在GDP的統計上,是以該年的投資增長幅度來計算的,今后,中國GDP的統計方法以消費的增長幅度來計算,所以GDP適當下行是必然的。我們已經從重視數量升華到了更加看重質量。
即便中國經濟的GDP下降到6%,中國的經濟仍然是強勢經濟,仍然是世界經濟繁榮強有力的發動機。有朝一日,中國經濟的GDP,有可能會下降到3%左右,對此我們要有心理準備。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在北京發布《2018年經濟金融展望報告》,預計2017年GDP增長6.8%左右;2018年中國經濟增長6.7%左右,比2017年小幅回落0.1個百分點,CPI上漲2%左右。這個數字對于我們來說是很理想的。
2018年,中國新興行業將繼續快速增長,新舊動能持續轉換,服務業繼續加快發展。但同時,房地產市場調整、傳統動能由強轉弱、金融政策易緊難松、環保督察力度加大等都將對經濟穩定增長帶來不確定性。
2018年中國經濟有三點值得特別關注。
一是面臨“錢”的約束,在金融去杠桿、防風險大背景下,貨幣監管政策易緊難松,全球流動性邊際收緊,對國內流動性會產生影響。應當說這是一種良性的影響,無論在什么時候,我們都要努力的保持金融的穩定。
二是目前股、匯、債、樓“四市”波動明顯減小,金融市場風險有所緩解,非金融企業杠桿率已經開始下降,因此要謹防因貨幣、宏觀審慎和監管三大金融政策同時發力而導致的政策“超調”。
三是解決環境污染問題,既要貫徹“建設美麗中國”的精神,也要通過建立健全法律法規提高準入標準并嚴格執行,通過制度“治污”,這是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體現。
中共中央第十九次代表大會順利召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提出和主要矛盾的重新定義,未來經濟的可持續增長取決于“質量、效率、動力”三方面的變革,而這三方面的變革讓人對中國經濟的未來充滿信心。
展望2018年,中國經濟仍將面臨方式轉變、結構調整、動能轉換的挑戰,下行壓力不減。消費增速預計保持穩健,歸因于收入的持續增長、消費升級需求、新消費業態和模式、消費信貸的指數級增長以及鼓勵消費的政策支持等。
2018年,中國在基本建設的大規模投資上將會更加審慎,中國在緊急處理可能發生的地方債危機。發生在2017年11月的,內蒙古包頭地鐵建設被國家發改委的緊急叫停,表明了中國政府在投資上的理性和謹慎,與此同時,全國的地鐵熱降溫,呈現出中國政府在把控建設節奏上的藝術。
預計投資增速穩中趨緩,基建投資企穩,制造業投資有望在“制造強國”戰略加速落地、鼓勵研發的背景下回升。房地產投資料略有下降。預計明年通脹回升,CPI在服務價格帶動下預計增速會在2.0%以上,一定程度上會限制貨幣政策的操作空間。政策方面,“貨幣政策+宏觀審慎”雙支柱調控框架日漸清晰,繼續關注金融穩定相關的監管措施,貨幣政策穩健中性基調不變,存在邊際收緊的可能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仍將作為主線。
去年12月,特朗普稅改法案正式落地,美國稅改即將迎來近30年以來最大程度的調整。
據此次參議院通過的特朗普稅改法案,公司所得稅將從35%下調至20%,以鼓勵美國公司把海外利潤帶回美國;個稅起征點從6350美元上調至12000美元,家庭免稅起征點由12700美元上調至24000美元。
不過,參議院通過的稅改方案較以往有一些不同之處。比如,個人所得稅稅率由四檔調增至七檔,分別為10%、12%、22%、24%、32%、35%、38.5%;標準扣除額中的個人免征額下調200美元,家庭免征額下調400美元;兒童稅收抵扣由每人1600美元調增至2000美元;不再廢除遺產稅,而將遺產稅起征點由現行的549萬美元上調至1000萬美元;將抵押貸款利息減免調增50萬美元;對不購買醫保的個人強制性稅收罰款不再征收等。
特朗普表示,希望通過稅改讓美國企業更有競爭力,進而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并提高工資水平;降低中產階級家庭的稅收負擔;實現將3萬億美元~5萬億美元的海外利潤帶回美國等目標。
根據美國國會稅收聯合委員會的估計,2018年至2027年,稅改法案將為美國家庭及企業減稅1.4萬億美元。這個數字夠嚇人的,主要的減稅效果將發生在2019年至2025年間;減稅高峰將在2020年,當年減稅有望達2500億美元,減稅比例將達6.4%,隨后減稅效果會逐步下降。
特朗普的稅改法案對美國經濟有積極意義,將吸引美企扎根美國,推動美企回流。這一點已經毫無疑問,特朗普的稅改可能會對美元匯率有提振作用,但從中期來看,美元匯率已經進入下行通道,特朗普的稅改還不足以從根本上改變這一走勢。
事實上,僅從稅改法案來看,還存在一些風險隱患,需要一系列配套改革。特朗普的稅改法案將不可避免推高美國未來10年的財政赤字水平。減稅可能帶來更大的貧富差距,引發社會矛盾。有研究顯示,到2027年,近50%的減稅福利將由1%的富豪階層獨享。
此外,美國稅改將引發“全球性競爭減稅”已成不爭的事實。目前,英國政府已經宣布,到2020年,將企業所得稅從20%降到17%,法國、印度等也宣布正在制定減稅計劃。近日有消息稱,日本政府為鼓勵企業投資以及員工加薪,將考慮以減稅作誘因,最低可能將企業稅率降至20%左右。
美國作為全球最主要的經濟體,其稅收政策調整的外溢影響雖不可忽視,但也沒有必要過度夸大其外溢效應。
應該說,美國稅改短期內對中國影響不大。美國稅改法案將企業稅從35%下調至20%,但20%的稅率不具備明顯優勢。我國的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5%,但對高新技術企業、外資企業都有相應的征收優惠。企業在哪里設廠,也不是僅考慮稅收一個因素。
實際上,近年來,我國一直在實施以營改增、清理收費為主要內容的降稅減費措施,而且成績有目共睹。
2016年5月至2017年9月,我國營改增已累計減稅10639億元,預計今年各項減稅降費措施仍將為社會減負1萬億元。這可不是個小數字,中國有中國的步伐。
2018年的中國經濟,決定著中國稅收前進的步伐!我們不想走得太快,但也不會走得太慢,這才是我們的中國節奏。堅定,穩妥,安全,不斷向前!

1月2日,新年上班第一天,武漢市國稅局局長孟軍(中),到湖北國稅12366服務熱線武漢中心,檢查指導實名辦稅工作并看望坐席人員。 (圖/文:葉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