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部長肖捷在去年12月27日至28日舉行的全國財政工作會議上表示,各級財政部門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落實并完善營改增試點政策,出臺簡并增值稅稅率等措施,進一步清理規范政府性基金和涉企收費,多項為企業減負的舉措落地,著力降低企業稅費負擔,全年為企業減負將超過1萬億元。
會議提出,過去五年間,營改增累計減稅近2萬億元;不斷擴展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范圍;實施加大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力度等政策;取消、免征、停征和減征的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業性收費達1368項,涉及減收金額3690億元。 (新華網)
國家稅務總局近日印發《關于進一步深化國稅地稅聯合辦稅的指導意見》,全面指導各級國稅和地稅部門持續優化稅收服務環境,更好地滿足納稅人高效便捷服務的新需求。
《指導意見》要求,各地國稅局、地稅局要結合實際,采用互設窗口、共建辦稅服務廳和共同進駐政務服務中心等方式,進一步整合資源、融合升級,統一管理制度、統一績效考評、統一服務標準、統一崗責培訓,促進國稅、地稅辦稅服務的有效融合。各級稅務機關要不斷拓展聯合辦稅深度和廣度,實現國稅、地稅納稅服務事項“一廳辦理”“一窗辦理”,對于涉及納稅人基本信息確認、存款賬號報告等國地稅共同事項,要通過信息共享方式實現前臺一次受理、后臺信息共享,切實減輕納稅人資料報送負擔。 (央視網)
日前國家稅務總局公布的《個人所得稅微觀模擬模型項目中標公告》指出,隨著“十三五”規劃進程的不斷推進,財稅和金融改革將成為“十三五”的重要改革領域,個人所得稅稅制改革方案正是其中的關鍵環節。本項目構建的個人所得稅微觀模擬分析應用,將為改革方案的制定及實施提供科學、可靠的量化依據。
國家稅務總局收入規劃核算司有關負責人指出,目前中國的個稅政策不僅與國際上主要國家地區的政策有明顯的差距,而且與中國經濟發展水平和人民生活實際情況相比有一定的脫節,因此,需對個稅的政策進行分析和研究。 (證券日報)
從近日召開的全國商務工作會上獲悉:目前,中國對外投資規模躍居世界第二,成為凈資本輸出國。未來中國將努力由第二大對外投資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對外投資國,對外投資水平進一步提升。
去年前11個月,化工、電力、機器人制造等實體經濟和新興產業領域并購增多,上億美元并購項目達到52個。對“一帶一路”相關國家投資123.7億美元,占對外投資總額比重提高3個百分點,非理性投資得到有效遏制。
在外資促進工作方面,商務部將全面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大幅減少市場準入限制,深化制造業、服務業開放,積極穩妥推進金融業開放;優化區域開放布局,提高西部地區吸收外資規模和質量等。(人民日報海外版)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關于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創新監管方式等精神,按照經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并由中辦、國辦印發的《深化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方案》的有關規定,以及國辦印發的《關于完善反洗錢、反恐怖融資、反逃稅監管體制機制的意見》中的相關要求等,近日,根據中央編辦批復,國家稅務總局繼設立駐北京特派員辦事處之后,分別設立駐廣州、重慶特派辦,主要承擔對工作范圍內國稅地稅機關貫徹執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情況的督查、稅收執法合規性檢查、財務內審、跨區域涉稅大案要案稽查等任務。其中廣州特派辦的工作范圍為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和深圳等5省(市);重慶特派辦的工作范圍為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和廣西等6省(市、自治區)。 (總局辦公廳)
國家稅務總局1月4日公布了《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登記管理辦法》,自今年2月1日起施行。
在取消行政審批方面,《辦法》中取消了稅務機關審批環節,將審批制改為登記制,主管稅務機關在對納稅人遞交的登記資料信息進行核對確認后,納稅人即可成為一般納稅人;在簡化辦事程序方面,一是簡化了辦理登記所需的資料,由原來的六項減少為兩項,二是簡化稅務機關辦事流程,取消了實地核實環節,對符合登記要求的,一般予以當場辦結;在適應稅制改革方面,《辦法》中涉及政策差異的條款內容未列舉明細規定,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規定”“按照政策規定”概括。(經濟日報)
2017年,全國稅務系統持續優化服務,深化國地稅征管合作,全面落實“放管服”改革,連續第四年啟動“便民辦稅春風行動”,取得顯著成效,納稅人獲得感不斷提升。據最新統計,全國目前已建成國地稅聯合辦稅廳1萬余個,2000多個辦稅服務廳實現了“一窗一人一機”,使納稅人辦稅流程壓縮35%以上,平均辦稅時間減少50%以上。

同時,“網路”已經逐漸成為納稅人辦稅的“主路”。目前,網上辦稅服務廳覆蓋率達到100%,稅務系統實現100%全部開通網上辦稅服務廳,納稅人辦稅“網路入口”全部開放,涉稅信息采集(稅務登記)、申報繳稅、發票業務、稅收優惠、證明辦理等90%以上涉稅事項已實現網上辦理。 (經濟日報)
近日發布的《城市商業銀行發展報告(2017)》顯示,截至2016年末,首批試點的五家民營銀行資產總額1720.7億元,不良貸款率為0.58%,資本充足率為16.75%;全年共實現凈利潤9.8億元,五家民營銀行已全部實現贏利。除這五家以外,全國累計共有17家民營銀行獲批籌建,8家已開業,其總資產規模達到1825.59億元,較上年增長129.83%。
《報告》指出,新生的民營銀行運用大數據等互聯網信息技術,創新和擴大對小微企業、網絡消費者的金融服務。浙江網商銀行針對線下小微企業推出“多收多貸”服務。江蘇蘇寧銀行自成立之初就走出一條高科技手段和線上線下全渠道服務方式。 (人民日報)
“請拿好您的稅票,票面稅額1050萬元”,2018年1月2日上午10時,隨著西安市地稅局曲江分局辦稅服務廳“水資源稅專用窗口”辦稅員的一聲提示語,陜西省作為第二批水資源稅改革試點省份的第一張水資源稅稅票順利開出。這標志著,陜西省水資源稅改革試點順利落地實施。
“此次水資源費改稅,是在現行水資源費制度基礎上實現稅費平移,不增加城市居民和城鎮公共供水企業的負擔。”西安市地稅局相關負責人對記者介紹說。
“目前西安市水資源嚴重緊缺。國家開征水資源稅,加大了水資源節約和保護力度,非常必要也非常及時。”繳納全省第一筆水資源稅的西安市水務集團代表在辦稅大廳表示,作為全省繳納水資源稅的大戶,西安市水務集團將嚴格按照規定,及時足額繳納稅款。(西安日報)
從安徽省地稅局獲悉,1月1日起,現行征收的排污費改征環境保護稅。地稅部門聯合環保部門開展納稅人資料交接和識別認定工作,共接收8844戶排污單位檔案資料,初步識別認定6940戶環境保護稅納稅人,建立基礎稅源數據庫。開展環境保護稅網報系統開發測試,與環保部門開通數據傳輸專線,啟動搭建省級環境保護稅涉稅信息共享平臺相關工作,做好征管信息系統各項準備。 (新浪網)
今年1月1日,環境保護稅法正式施行。上海稅務和環保部門已完成排污信息共享數據的傳遞,建立全市環保稅納稅人稅源數據庫。
上海市稅務部門表示,相較于其他稅種,環保稅征收的專業性更強,涉及污染物判定、檢測、計量等專業技術知識;綜合性更高,既涉及稅收、化學、工程等各類知識,也涉及數據監測等綜合手段;實時性突出,污染物排放具有不可事后檢測的特點,無法事后評估核查。基于此,環保稅征收,對政府職能部門提出非常高的協同共管要求。(新華社)
俄RBC通訊社網站去年11月27日報道,俄總統普京已簽署關于推行境外旅客購物離境退稅制度的法律,該法將于頒布后一個月內生效(即12月27日),俄羅斯稅法典也將做出相應條款修改。鑒于俄增值稅納稅期等因素,境外旅客購物離境退稅政策開始實行將不早于2018年1月1日。

根據該法,外國人(歐亞經濟聯盟成員國以外國家的公民)若一天內在俄退稅定點商店購買金額不少于1萬盧布(約合172美元)的商品,則在離境時可獲得18%增值稅的返還。(商務部網站)
拉通社1月1日報道,拉脫維亞財政部表示,自2018年1月1日起消費稅將有所上調,無鉛汽油價格上漲0.048歐元/升,柴油上漲0.038歐元/升,一瓶0.7升葡萄酒上漲0.119歐元,一瓶0.5升伏特加上漲0.532歐元,一瓶0.5升啤酒上漲0.072歐元,一包香煙價格上漲0.243歐元。 (商務部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