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輝
自2018年1月1日起,一大波稅收新政向我們襲來。本文對此進行了梳理分類,下面讓我們來看看新實施的稅收政策有什么新的變化吧!
中國首部環境保護稅法出臺施行。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25日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主席令第61號),這是中國第一部專門體現“綠色稅制”、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單行稅法。該法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這也意味著我國施行了近40年的排污收費制度將退出歷史舞臺。
環境保護稅法的總體思路是由“費”改“稅”,即按照“稅負平移”原則,實現排污費制度向環保稅制度的平穩轉移。《環境保護稅法》全文5章、28條,分別為總則、計稅依據和應納稅額、稅收減免、征收管理、附則。該法規定,在中國領域和中國管轄的其他海域,直接向環境排放應稅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為環境保護稅的納稅人,應當依照本法規定繳納環境保護稅。確定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固體廢物和噪聲為應稅污染物。環保稅法讓各地自行依法確定稅額,一方面是給與地方政府一定的自主權,調動地方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是考慮到各地經濟發展水平和污染程度的不同。

1月5日,湖北省隨州市地稅局組織40多名稅務干部開展“愛在冰天雪地中”掃雪活動。有效解決了車道因積雪不暢、車輛不能分道等候、車輛嚴重堵塞的狀況,受到當地群眾和來往司機的贊許。圖為稅務人員在馬路上鏟除積雪。 (圖/文:隨州地)
1.資管產品增值稅實施。《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資管產品增值稅有關問題的通知》(財稅[2017]56號,以下簡稱56號文)規定,資管產品增值稅有關問題,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對資管產品在2018年1月1日前運營過程中發生的增值稅應稅行為,未繳納增值稅的,不再繳納;已繳納增值稅的,已納稅額從資管產品管理人以后月份的增值稅應納稅額中抵減。
56號文明確了資管產品、資管產品管理人范圍以及資管產品應稅收入涉及的計稅方式、征收率、核算方式、實施時間。資管產品增值稅的實施,有兩大利好消息:一方面降低了信托業務的稅務成本。實行3%的征收率,較信托產品應稅收入(如貸款服務)所對應的通行稅率大幅降低;另一方面簡化了操作。簡易計稅不需要抵扣進項,免去了大量的發票勾選、認證工作,同時解決了表內傭金收入與表外成本進項的傳遞問題;可選擇分別或匯總核算銷售額與應納稅額,方便納稅人操作。
2.延續小微企業免征增值稅政策。《財政部、稅務總局關于延續小微企業增值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7]76號)規定,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繼續對月銷售額2萬元(含本數)至3萬元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免征增值稅。
3.金融機構貼現、轉貼現業務處理有變化。《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建筑服務等營改增試點政策的通知》(財稅[2017]58號)規定,自2018年1月1日起,金融機構開展貼現、轉貼現業務,以其實際持有票據期間取得的利息收入作為貸款服務銷售額計算繳納增值稅。此前貼現機構已就貼現利息收入全額繳納增值稅的票據,轉貼現機構轉貼現利息收入繼續免征增值稅。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跨境應稅行為免稅備案等增值稅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發布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7年第30號)規定,自2018年1月1日起,金融機構開展貼現、轉貼現業務需要就貼現利息開具發票的,由貼現機構按照票據貼現利息全額向貼現人開具增值稅普通發票,轉貼現機構按照轉貼現利息全額向貼現機構開具增值稅普通發票。
綜合兩個文件政策內容:自2018年1月1日起,金融機構開展貼現、轉貼現業務,均以其實際持有票據期間取得的利息收入計算繳納增值稅。在上述政策變化后,為滿足貼現人全額索票的需求,明確貼現人在申請首次貼現索取發票時,貼現機構應按照票據貼現利息全額向貼現人開具增值稅普通發票,轉貼現機構按照轉貼現利息全額向貼現機構開具增值稅普通發票。
4.簡化建筑服務增值稅簡易計稅方法備案事項。《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簡化建筑服務增值稅簡易計稅方法備案事項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7年第43號),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建筑服務增值稅簡易計稅方法備案辦法。
增值稅一般納稅人(以下稱“納稅人”)提供建筑服務,按規定適用或選擇適用簡易計稅方法計稅的,實行一次備案制。納稅人備案后提供其他適用或選擇適用簡易計稅方法的建筑服務,不再備案。納稅人跨縣(市)提供建筑服務適用或選擇適用簡易計稅方法計稅的,應按上述規定向機構所在地主管國稅機關備案,建筑服務發生地主管國稅機關則無需備案。
5.逾期增值稅扣稅憑證抵扣政策將發生變動。《國家稅務總局關于進一步優化增值稅、消費稅有關涉稅事項辦理程序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7年第36號)規定,自2018年1月1日起,逾期增值稅扣稅憑證繼續抵扣事項由省國稅局核準。允許繼續抵扣的客觀原因類型及報送資料等要求,按照修改后的《國家稅務總局關于逾期增值稅扣稅憑證抵扣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1年第50號)執行。50號公告規定,抵扣憑證逾期的,經主管稅務機關審核、逐級上報,由國家稅務總局認證、稽核比對后,對比對相符的增值稅扣稅憑證,允許納稅人繼續抵扣其進項稅額。36號公告修改為“經主管稅務機關核實、逐級上報,由省國稅局認證并稽核比對后,對比對相符的增值稅扣稅憑證,允許納稅人繼續抵扣其進項稅額”,即將核準權由國家稅務總局下放到省級國稅局。顯然權限下放有利于縮短辦理周期,提高工作效率。
◇經營是一種理智的方式,僅憑愛情去維持一個家庭是遠遠不夠的。建立家庭之后愛情會被無數的家庭瑣事所磨滅,所以要理智地處理家庭問題,要有經營理念。
◇每天你都有機會和很多人擦身而過,而你或者對他們一無所知,不過也許有一天他會變成你的朋友或是知己。
◇我們得承認,自己有時很貪婪,有了愛情還不夠,還要激情,我們不甘于心靜如水,有時候就是想折騰起點浪花兒,證明自己還在折騰。
◇人生不如意的時候,是上帝給的長假,這個時候就應該好好享受假期。當突然有一天假期結束,時來運轉,人生才真正開始了。
◇懂事的孩子只是不會無理取鬧而已,只是適應了應該表現得成熟的環境,習慣了他人充滿誤解的視線罷了。懂事的孩子也只是個孩子。
◇一個人要有自己的目標,只有在自己的目標中前進、奮斗,才能體會到達到目標時一路上的辛酸滋味。
車輛購置稅恢復法定稅率。《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減征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車輛購置稅的通知》(財稅[2016]136號)規定,對購置1.6升及以下排量的乘用車,自2018年1月1日起,恢復按10%的法定稅率征收車輛購置稅。
需要提醒的是:只要是在2017年12月31日前買車并取得機動車銷售發票的,自發票開具之日起60天內來辦理車輛購置稅業務,仍可以按規定享受1.6升及以下排量的乘用車減按7.5%征收車輛購置稅優惠政策。此外,如果超過60天來辦理車輛購置稅,雖然還是享受減按7.5%的優惠,但需要每天按稅金的萬分之五繳納滯納金,納稅人需掌握好辦理時間。
1.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認定管理辦法實施。《財政部、稅務總局、商務部、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將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所得稅政策推廣至全國實施的通知》(財稅[2017]79號)規定,從2018年1月1日起,中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認定管理工作依照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制定的管理辦法實施。自2017年1月1日起,對經認定的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其發生的職工教育經費支出,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8%的部分,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超過部分,準予在以后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2.中羅兩國所得消除雙重征稅和防止逃避稅協定生效執行。《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羅馬尼亞對所得消除雙重征稅和防止逃避稅的協定〉生效執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7年第38號)規定,自2017年6月17日起生效,適用于2018年1月1日及以后取得的所得。《協定》在中國適用于個人所得稅和企業所得稅,在羅馬尼亞適用于所得稅和利潤稅。協定就稅種范圍、常設機構、股息、利息、特許權使用費、財產收益等作出規定,為防止協定濫用,規定,如果納稅人以獲取協定優惠待遇為主要目的或主要目的之一而對股份、債權或其他相關權利做出安排,則協定待遇不適用。我國主管稅務機關根據上述條款拒絕給予納稅人協定待遇時,在程序上應按照一般反避稅的相關規定執行。
小微企業借款合同印花稅免征。《財政部、稅務總局關于支持小微企業融資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財稅[2017]77號)規定,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對金融機構與小型企業、微型企業簽訂的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稅,以及小型企業、微型企業、小額貸款的范圍做了具體的定義。
四項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稅收優惠上升為法律規定。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9月1日表決通過了中小企業促進法修訂案,4項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稅收優惠規定被寫入其中,上升為法律規定。
修訂后的中小企業促進法將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四項稅收優惠政策法律規定為:第十一條國家實行有利于小型微型企業發展的稅收政策,對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型企業按照規定實行緩征、減征、免征企業所得稅、增值稅等措施,簡化稅收征管程序,減輕小型微型企業稅收負擔。
第二十五條高等學校畢業生、退役軍人和失業人員、殘疾人員等創辦小型微型企業,按照國家規定享受稅收優惠和收費減免。
第二十六條國家采取措施支持社會資金參與投資中小企業。創業投資企業和個人投資者投資初創期科技創新企業的,按照國家規定享受稅收優惠。
第三十二條國家鼓勵中小企業按照市場需求,推進技術、產品、管理模式、商業模式等創新。
中小企業的固定資產由于技術進步等原因,確需加速折舊的,可以依法縮短折舊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舊方法。
修訂后的中小企業促進法新增的4項稅收優惠規定在我國早已實行,上升為法律規定后,既是落實稅收法定原則,也穩定了中小企業對稅收優惠措施延續的預期。黨的十八大召開以來,我國對小微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不斷加碼。從6萬元、10萬元、20萬元、30萬元到50萬元,適用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優惠的小型微利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先后五次擴圍,越來越多的企業邁入減稅“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