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英+楊清葉



【摘 要】在調研中發現,在老年護理服務領域工作的多為40-50歲未經過專門培訓的家庭婦女,年輕學生少有愿意進入這個領域的,即使進入,也很快轉入其他行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培養良好的職業情感與職業態度,是老年護理人才培養的重中之重。我校在這方面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關鍵詞】老年護理;情感態度培養;探索
人口老齡化是21世紀我國面臨的巨大人口挑戰,加快老年護理人才培養,服務社會經濟發展,是護理教育義不容辭的責任。我校以適應市場需求和就業導向為出發點,2015年護理專業開始招收老年護理方向班。
為了解老年服務機構對從業人員的需求狀況,確定我校老年護理人才培養方案,我們在大同、朔州地區組織了一次調研,調查對象涉及4家醫院、10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五家養老院。調研結果顯示,老年人心理健康問題凸顯,健康康復服務、身心照料需求增加。但在醫院老年病房或社會養老機構服務的年輕學生流失率很高。只有愿意服務于康養產業,知識、技能的掌握才有用武之地。所以說,在老年護理這一行業,職業情感與職業態度比知識技能更重要。職業情感與職業態度培養成為老年護理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為此,我們試圖摸索出一條有效的培養路徑。
1 確定培養目標
(1)了解老年護理人才的社會需求,認識老年護理工作的社會價值,具有為養老事業奉獻的精神和情懷;
(2)熟悉老年人的心理和生活規律,具備與老年人有效溝通的能力,能夠傾聽、認同老年人的傾述,并給以老年人更多的情感慰籍;
(3)能夠快速適應老年護理工作環境,并能為老年人提供富有愛心和耐心的優質服務;
(4)熱愛老年護理工作,弘揚工匠精神,具有大局意識、合作精神;
(5)具有較為穩定的職業思想。
2 培養對象
在我校2015級2個、2016級2個老年護理方向班級中,各選取1個班級作為實驗班,另兩個班級作為實驗對照班。在實驗班施行新的老年護理人才培養方案,在對照班施行原有人才培養方案。
3 制定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
為了能檢驗培養效果,同時對學生良好的職業情感態度養成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根據老年護理教學環節,分別制定了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學生情感態度評價標準,詳細指標及權重如下:
4 養老護理人才職業情感與職業態度培養實踐
4.1 集中宣講,激發熱情
對老年護理方向的學生,每學期組織一次集中宣講。通過向學生展示國家統計數據,傳達國家文件精神,讓學生了解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嚴峻現狀,國家解決老齡化突出問題的方針、政策,以及養老服務業的蓬勃興起,老年護理人才的嚴重不足,國家對養老服務業的投入及對老年護理人才培養的支持等等內容。讓學生逐步認識到養老服務業屬于朝陽產業,有光明的就業前景及廣闊的發展空間。作為緊缺的康養技能型人才,從事的不僅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項社會事業。他們的工作不僅僅是能養家糊口,而是能使人生更有意義,更有價值,更加精彩。從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激發學生對養老服務業的熱情。
4.2 德育教學,認識提高
充分發揮德育課堂主陣地作用,從馬克思主義理論、哲學、政治經濟學、建黨建國以來我國的發展成就、“十三五”期間及今后我國的發展規劃及前景,引今據典,引導學生進一步牢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深刻認識自己面臨的時代和挑戰,自己肩負的責任和使命。在這富有挑戰性的發展機遇期,對自己的職業生涯如何規劃,這將關系到人生的意義及價值。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對職業的認識程度逐漸提高,對愛崗敬業的理解更加深刻,老年護理職業思想更加穩定。
表2 生產實踐學生情感態度評價表
注:綜合得分=學生評價分值×20%+教師評價分值×20%+機構評價分值×60%;在學校實訓教學中進行評價時,由于沒有機構參與,綜合得分=學生評價分值×50%+教師評價分值×50%
4.3 課堂滲透,德技并進
4.3.1 理論教學,學習中認同
對理論性較強的教學內容,主要采取以問題為導向的講授、討論、案例分析等啟發式教學方法。在教學活動組織過程中,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踴躍發言,互通看法,以組別進行競答,取長補短,拓寬視野,加深理解和記憶。在熱烈愉快的氣氛中激發學生自覺思考、自覺探索的興趣,也形成了相互理解、相互配合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以及對老年護理這份職業的逐步認同。
4.3.2 實訓教學,感知中提升
對于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根據崗位典型工作任務,把教學內容整合為教學項目或模擬教學案例,在設計中融入情感態度培養環節。無論是項目教學還是模擬教學,按照任務安排學生分組訓練,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雖然在模擬的工作環境中完成工作任務,但引導學生按真實的任務來完成,發揚工匠精神,反復訓練,精益求精。任務完成自然銜接,動作輕穩嫻熟,表情自然親切,團隊合作和諧默契。經過評價未達標者,延時訓練,直至達標。
4.3.3 實踐教學,領悟中升華
對于2015級實驗班學生,按照教學計劃,分別把第四學期的第七周和第十四周確定為見習周。當學校教學進行到第七、十四周時,安排學生進入醫院的老年病房或養老機構進行實踐見習。學生的見習按組別分布在不同的崗位上,如接待、引導崗位,生活照料崗位,醫療護理崗位,臨終關懷崗位等。每組崗位都指定有機構專門的帶教老師,不僅從技術層面給予指導,從情感態度上也起到了感染和垂范的作用。同時學生在和老人們近距離的接觸中,也深切地觸碰到了老人們期盼的目光,感受到了老人們寂寞的心理,以及尋求關注及減輕痛苦的渴望。在這短暫的兩周見習中,學生在養老服務的真實環境中逐漸體會到了老年護理工作的意義,自己肩負的重任,該有的精神。每次見習結束時都要以組為單位,由帶教老師牽頭組織座談討論會,暢談各自的收獲和遺憾。根據工作時的表現及對養老服務的認知程度等,對每位學生的情感態度做出評價。
對于2016級實驗班學生,第二學期在校學習的內容屬專業基礎課,養老服務能力還沒有完全具備,故只安排一天時間在養老機構進行參觀和自愿者服務,主要以生活服務為主,如打掃衛生、換洗衣服和床單被套、洗頭洗腳、喂飯等。一天中,讓學生初步感知養老服務的內容、工作環境及老年人的主要需求,使學生對職業的認知從理論的層面逐漸向責任和精神的層面過渡。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學校和機構各派四名工作人員對學生的自愿服務進行組織、引導、評價,從而使活動達到預期目的。
4.4 情感態度培養效果比較
實驗班、對照班使用相同的評價標準,對學生不同教學環節中情感態度評價結果進行累加,求出平均值,即為學生情感態度得分。得分高于等于90分為優秀,80-89分為良好,60-79為合格,低于60分為不合格。
從上表數據可以看出,無論是2015級還是2016級,實驗班的優秀率和良好率都高于對照班,不合格率也低于對照班。實驗班評價結果主要集中在優秀和良好上,對照班主要集中于良好和合格上。2015級的優秀率和合格率略高于2016級,這可能和2015級接觸了大量的專業課有關。上述監察數據顯示,新人才方案的實施有利于老年護理人才情感態度培養。
5 討論
5.1 培養方法有效可行
本研究通過區域社會需求調研,確立了中職老年護理人才在職業情感與職業態度方面的培養目標,以實驗班學生為載體,在教學過程中,通過集中宣講、基礎課和專業課堂滲透、活動或實踐中體驗等教育路徑,引導學生逐漸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穩定老年護理職業思想,具備為康養事業貢獻力量的職業情懷等教育目標初步實現,特別是在醫療機構和養老機構的見習和自愿者服務,學生基本規范輕穩的操作,禮貌周到的服務,給機構和老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已有兩家醫院,三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三家養老院主動到學校要求簽訂實習和就業協議。
5.2 存在的問題
(1)這一輪實驗沒有實驗班學生自己對課程體系、評價指標與方法、教育教學方法等滿意度的相關調查,只是從實驗者的角度收集數據,缺乏對被試主觀感受的關注。
(2)雖然學生的職業情感與職業態度明顯提升,也有不少單位愿意接收學生就業,但由于課題研究周期短,兩屆學生均為畢業,畢業后是否能如約前去就業,或者就業后能否穩定在養老護理領域,還沒有得到實踐的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