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雨軒


【摘 要】物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時代的重要發展階段。我國的物聯網技術發達,為物聯網的廣泛應用提供了技術保障。論文研究了物聯網技術以及在企業中的應用。研究結果表明,物聯網可以使企業內部、企業外部完全信息化,大大改善企業自身的技術條件、管理條件。
【關鍵詞】物聯網;企業;應用
物聯網技術是我國處于世界領先水平的技術。在技術優勢的支持下,我國的物聯網及其相關產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超過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在此基礎上,我國將物聯網產業確立為國家的戰略性產業。由此,我國的物聯網技術也格外引人注目。企業通過物聯網改善自身的技術條件、管理條件已經成為一種趨勢。
1 物聯網內涵及發展歷程
1.1 物聯網概念
物聯網從20世紀90年代末期誕生以來,不同的研究機構、研究者對其的界定有所不同。目前,國際電信聯盟對物聯網的界定被較多的接受。2005年國際電信聯盟對物聯網的界定,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了描述。第一,物聯網建立在高科技的基礎上,應用了全球定位系統、射頻識別、紅外感應器、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技術及其設備。第二,物聯網的核心功用是對產品或其他目標對象,如運用中的機器、車輛等實行智能化識別,并可以進行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第三,也正因此物聯網需要進行信息傳遞,根據運營方和商家的協議,把需要聯網的物品與網絡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
圖1 物聯網關鍵技術
物聯網與互聯網和現代信息技術進行了廣泛的融合,呈現移動性、個性化、社會性、海量數據等新特征。
第一,物聯網具有移動性的特征。物聯網與互聯網結合,使其具有移動性的特點。
第二,物聯網不僅是一種技術工具,與社交媒體、社會商務結合,物聯網還具有社會性的特點。
第三,從物聯網社會性的特點,還派生出了個性化的特點,即精準營銷、推薦服務。
第四,通過富媒體、大數據,物聯網還具有數據復雜的特點。
1.2 物聯網的運行
物聯網是在感知層、網絡層、應用層三個層面協同的基礎上進行運行的。
感知層主要是通過RFID標簽等采集物品在物理世界中發生的各種數據信息,上傳給網絡層。網絡層以互聯網的基礎上將接收到的各種信息傳遞到各個地方,發達的物聯網網絡層,可以實現地球范圍內的遠距離通信。應用層對信息進行再加工,進一步提高信息的綜合利用度。
表1 物聯網三個層面的構成
1.3 物聯網的發展歷程
物聯網于20世紀末誕生于信息技術發達的美國。一開始,物聯網是在互聯網基礎上延伸和擴展的物物相連的網絡。到了2003年,當時世界的三大前沿技術無線射頻識別技術(RFID)、無線傳感技術和納米技術被美國統一代碼協議、國際物品編碼協會兩大機構聯合引入物聯網。至此,物聯網成為各種高新技術相融合的產物,得到了越來越大的重視。一些國家已經制訂了基于物聯網的發展戰略,如日本國的“U社會”戰略、美國的“智慧地球”以及歐盟的“物聯網行動計劃”。美國的研究機構預測說,2020年接觸物聯網的將是2013年時的26倍[1]。
在我國,物聯網技術起步也很早。1999年中科院就開展了物聯網核心傳感網技術的研究,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從而使我國可以參與世界傳感網領域的標準制定。尤其是我國的互聯網普及程度不斷提高,為物聯網的應用提供了基礎保障。2015 年我國物聯網產業規模已經達到7500 億元,有預測表明到2020年可以翻一番。
物聯網是一種應用廣泛的技術,可以運用于軍事、民用領域,在給企業帶來技術提升、給國家帶來經濟增長的同時,也將徹底改變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比如,在有的國家已經運用物聯網技術對垃圾進行分類識別,然后再進行高效處理。也正因此,圍繞著物聯網,參與行業競爭的企業越來越多,包括通信運營商、IT服務企業、互聯網巨頭、行業軟件企業、創業公司等[2]。
2 物聯網使企業內部完全信息化
2.1 面向內部管理的企業信息化
物聯網可以通過掃描、定位和追蹤功能實現物品和人的管理。
在物品管理方面,可以進行庫存管理、產品調度等。比如電力企業要求管理相對封閉,通過內部各個部門的開放和互聯以及物聯網,再加上數字設備和電網收集管理體系,就可以建立一個高效、互動的“互動電網”,實現智能化管理,對生產環節的發電輸電供電、銷售環節的電力調度、用電、綜合服務等實現一體化管理。在人員管理方面,物聯網可以實現即時監控的效果,管理人員隨時可以查看人員的工作狀態,并可以根據監控結果對人員發出指令。物聯網對于企業,就像是居室的溫控器,只要主人愿意,通過一個移動的app控制終端,就可以在任何地方調節出任何你想要的溫度[3]。
2.2 面向特殊生產的企業信息化
在鋼鐵冶煉、化工、洗煤等高危行業,由人去進行操作、管理危險性非常大,同時還存在著由此引發的企業社會道德風險。由工作人員利用物聯網進行操作、管理,可以提高生產的安全性和效率,也可以規避企業的社會道德風險。如運用建立在物聯網基礎上的“一包到底”技術煉鋼,單位生產量耗電降幅可以達到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還可以減少鐵水熱量消耗。同時,建立在物聯網基礎上的這項技術百萬噸產鋼人員傷亡率近乎為零。
3 物聯網使企業外部完全信息化
3.1 面向消費者的企業信息化
對于消費者來說,除了產品本身的直觀效用和質量外,還希望了解更多有關產品和生產企業的信息。物聯網可以將企業和產品的信息對外實現廣泛發布。運用物聯網的企業普遍的做法是是將電子標簽嵌入本企業生產的產品,然后產品的信息、企業的信息就會按照企業和物聯網運營商簽訂的協議被導入物聯網,消費者通過手機掃描就能進行閱讀。有的企業會進行全方位的產品信息化涉及。比如空調生產企業,通過信息化手段建立監控模塊,用戶即使在離住所很遠的地方也可以對空調進行控制。比如,某人白天外出上班,為避免電力浪費將空調關閉。這個人在下午的17點下班,預計在18點回到家里并且想即時享受到空調的清涼,此時物聯網就可以為這個人提供遠程開啟空調的服務。這樣這個人就可以在17:40分在回家的路上開啟空調,回家后就可以享受到空調的清涼了。
物聯網的發達形態是建立在一個多方參與的行業共性平臺模式上,并且平臺具有擴展性的特點。加入這個物聯網的企業,就可以將產品信息、企業信息跨行業、跨地域地進行傳播,給企業帶來更多的商機
3.2 面向遠程物流的企業信息化
物流是企業聯結生產和銷售的一個關鍵環節。傳統意義上的商品運輸,發生不可預見的物流風險較大,如交通阻滯、貨物丟失、貨物擠壓、交通事故、交通路線錯誤等。現代物流在現代商品市場、現代交通運輸、現代信息網絡和現代商業理念的廣泛參與下,發生不可預見風險的幾率大大降低。這其中起到關鍵作用的就是物聯網。運輸工具接入互聯網以后,企業就可以對貨物進行遠程監控,隨時查看貨物的運輸狀態,發生意外的情況,可以隨時進行運輸調整。
以物聯網為基礎,還可以實現集成化物流,改變分散的局面。所謂集成化物流就是將物流服務供應鏈上所有節點企業看作一個整體,通過一定的制度安排而組成集成[4]。比如,某生物企業需要在某個時段雇傭冷車運送體積為1立方米的疫苗,但是冷車的可運送體積為6立方米,如果這個企業單獨雇傭這輛冷車相對費用就會非常高。通過物聯網的信息聯結作用,有可能再找到兩家也在這一時段分別需要運輸3立方米疫苗、1立方米疫苗的生物企業。這樣三家企業聯合雇傭這輛冷車,就實現了集成運輸,三家生物企業各自的相對運輸費用都大大降低。從整個經濟社會來看,基于物聯網的這種運輸集成大大提高了運輸效率。
4 結論
物聯網建立在高科技的基礎上,應用了全球定位系統、射頻識別、紅外感應器、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技術及其設備,其核心功用是對產品或其他目標對象實行智能化識別,并可以進行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物聯網運用到企業中,可以使企業的內部和外部完全信息化。在內部管理方面,物聯網可以通過掃描、定位和追蹤功能實現對物品和人的管理。在特殊生產方面,由工作人員利用物聯網對高危行業進行操作、管理,可以提高生產的安全性和效率,也可以規避企業的社會道德風險。在信息對外傳播方面,物聯網可以將企業和產品的信息對外實現廣泛發布。在遠程物流方面,運輸工具接入互聯網以后,企業就可以對貨物進行遠程監控,隨時查看貨物的運輸狀態,發生意外的情況,可以隨時進行運輸調整。
【參考文獻】
[1]Chris Preimesberge, Internet of Things Will Change the Way We Work:10 Reasons Why,http://www.eweek.com.
[2]彭昭,仝建剛,夏瑩瑩.物聯網平臺的模式構建[J].中國電信業,2016(11).
[3]Thomas Wendt, Internet of Things and the Work of the Hands, UX Magazine, March 12,2014.
[4]毛亮,王見厚,龔正興.基于功能型物流的軍事物流集成化建設研究[J].中國儲運,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