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怡
內容摘要:約翰·洛克是17世紀英國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學家。他的思想深刻地影響了許多哲學家。《教育漫話》是洛克流亡荷蘭期間寫給友人克拉克討論子女的教育問題的幾封信整理而成的,在1693年得以出版。整本書以紳士教育為主題,從身體健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知識技能教育出發,通過一些事例和生活細節詳細闡述了如何培養出一個順應時代潮流、具有開拓精神的事業家或者說是高素質人才的紳士。《教育漫話》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將教育分為體育、德育、智育三部分,并做了詳細論述。它強調了環境與教育作用,強調在體魄與德行方面進行刻苦鍛煉。這些思想對西方近代教育思想,特別是對18世紀的法國教育家影響很深。《教育漫話》被后世公認為是可以媲美盧梭的《愛彌兒》的世界經典教育名著。
關鍵詞:約翰·洛克 教育漫話 現實意義
一.《教育漫話》的主要內容
《教育漫話》是洛克流亡荷蘭期間寫給友人克拉克討論子女的教育問題的幾封信整理而成的,在1693年得以出版。整本書以紳士教育為主題,從身體健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知識技能教育出發,通過一些事例和生活細節詳細闡述了如何培養出一個順應時代潮流、具有開拓精神的事業家或者說是高素質人才的紳士。全書以紳士教育為主題,圍繞健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知識技能教育展開。洛克提到了“平常的人之所以有好有壞,之所以或有用或無用,十之八九都是教育造成的。人與人之間所以千差萬別,都是出于教育的不同。”作為一個醫學專家,洛克在健康教育這部分作了十分詳細的說明和指導;在思想品德教育中,他主張父母應以“理性”看待他們,遵循及時施教的原則。在知識技能教育上上,他主張決不可把讀書當做兒童的一種工作,也不可讓他把讀書看作一項任務。提倡玩具教學、誘導教學。正如《學習的革命》一書中所說的,在學習類型和工作類型上,我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偏愛;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學習方法和閱讀習慣,無論是獨自一個人還是在群體中學習,無論是坐在椅子里還是躺在床上或地板上學習,只要學習就會有收獲,只要閱讀就會開卷有益。洛克還認為“一個人只要每天拿出一個鐘頭的時間,持之以恒地用來學習一門技藝,聊以消遣,那么他在短期內就會獲得遠超出他的想象之外的巨大進步。”
(一)身體健康教育
在身體健康教育部分,洛克提到了身體健康的原則,比如保暖問題,無論冬夏,兒童穿著都不可過暖。在《冷水鍛煉》這個小章節里,他強調孩子要堅持天天用冷水洗腳。在游泳和戶外運動上,他指出“還有一件事對于每個人尤其是兒童的健康極有好處,這就是要多到戶外運動,即使在冬天,也盡量少烤火。”在《用藥》上,他提出決不可讓兒童服用任何藥物去預防疾病。關于身體及健康,洛克最后總結為:“多吸新鮮空氣,多運動,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類或烈性的飲料不可喝,藥物要用得極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過暖過緊,尤其是頭部和足部要涼爽,腳應習慣涼水,應與水接觸。”
(二)思想品德教育
在《欲望服從理性》中,他提到一切德行與卓越的原則,就在于能夠克制理性所不允許的欲望的滿足。兒童想要的東西或想做的事,如果不適合于他們,就不應當因為他們年齡小,便允許他們;無論他們為了什么糾纏不休,也不應當允許。在《教養》中,他提到良好的教養潤飾了人的所有其他美德而使之光彩奪目,使這些美德變得有用,為美德的擁有者贏得了周圍人們的尊重與善意。沒有良好的教養,其余一切成就就會被人看成嬌夸、自負、無用或愚蠢。在《管教》中,洛克反對棍棒教育,管教是建立在父母的權威下的,父母應該采取說理的方式,輔之以獎勵,而獎勵應該處在無害的基礎上,這里所說的獎勵更多的是指精神上的獎勵,而不主張物質上的獎勵,物質上獎勵并不能在根本上有利于管教孩子,精神上的獎勵即通過培養孩子的羞恥心和榮譽感,當孩子得到父母的認時,孩子會覺得這是一種榮譽,而當孩子受批評時,孩子會覺得羞愧。而養成良好的習慣是通過反復地練習。在《堅忍》中,洛克認為真正的堅忍,是當一個人無論遇到什么災禍或危險的時候,他都能夠鎮靜自如,能顧泰然自若地盡到自己的責任,而培養堅忍的方法是父母在孩子年幼的時候,小心地不讓他們受到各種驚嚇,使兒童漸漸地習慣于他們所過分害怕的東西。
(三)知識技能教育
在《學問的地位》中,他提到讀書、寫字、和學問是必須但不是首要的,最主要的還是培養有道德、有智慧的人。在《閱讀》上,他主張決不可把讀書當做兒童的一種工作,也不可讓他把讀書看作一項任務。提倡誘導教學。在《外語》這個章節中,洛克反對當時的一種現象,即不論紳士、商人還是農夫,都傾向于將他們的孩子送到文法學校。洛克認為這是一種習俗取代理性的現象,大家都在習俗地影響下做出盲從的行為,這是不理性的。學習外語應該是教師與學生間的語言會話與問候,兒時兒童家長對孩子的外語閱讀中展開的,在《做學問的基本功》中,洛克認為關于紳士教育,教師的任務不在于把自己所能知道的東西全都交給學生,而在于培養學生熱愛知識和尊重知識。
二.《教育漫話》的現實意義
洛克的《教育漫話》沒有通俗難懂的理論,作者猶如在和親朋好友話家常,語調親切平和,它曾經而且至今是英美教育學界的重要研究對象,自古至今仍然是歐美各國教育工作者和父母的必讀之書,因此我們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這本書是近代英美教育思想史上的一本奠基之作。而這本書對于我們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都有十分寶貴的借鑒意義。
(一)洛克的健康教育與現代家庭中的健康教育
隨著人們生活越來越富裕的同時,許多父母開始過分注重孩子的衣食住行,以至于出現一些問題,比如孩子營養過剩而導致肥胖、體質不好、不愿意鍛煉身體,出門就要坐車等等。這些問題歸根與父母對孩子的溺愛,洛克指出:“健康的心智寓于健康的身體”,要獲得健康的身體,孩子衣不可過暖、過緊;食以清淡為佳,少吃肉食,多吃果蔬不喝烈性飲料;在睡眠方面,床應當堅硬,被子寧可用絮絨不用羽絨,因為洛克認為羽絨被過于柔軟不利于孩子骨骼健康發展。堅硬的床,能幫助孩子健康地發育。洛克強調身體鍛煉的同時,也磨煉了意志,孩子切不可嬌生慣養,嬌生慣養是摧毀孩子身體健康以及堅強意志的元兇。在這點上,和現代許多家庭的實際育兒行為有很大的出入,孩子猶如溫室里的花朵,從小就被包裹在父母的寵愛里,經不起風吹雨打,身體素質、意志力都十分薄弱,最后受苦的其實還是孩子。因為身體的嬴弱不健全,聰明智慧不能發展為最高的效能;身體嬴弱還會造成德性的殘缺,精神的破產起源于身體的破產。endprint
(二)洛克的道德教育與現代家庭中的道德教育
隨著社會高速發展的同時,人心也越來越浮躁,許多父母在教育孩子上缺乏耐心,在教育孩子方面走極端,要么溺愛孩子,要們體罰孩子。在管教方面,許多家長傾向于凡事通過物質上滿足孩子的需求或者通過棍棒教育來達到教育的目的,這樣做也許頭一兩次會有作用,但次數多了,孩子只是想要得到物質獎勵滿足自己的欲望而暫時順應父母的要求,或者只是害怕父母的體罰責備而暫時表現出父母希望看到的樣子,長此以往,孩子會變得麻木甚至會變得叛逆、反抗父母的教育。洛克強調克制欲望,反對棍棒教育。他認為,父母應當在孩子面前及早建立權威;在權威下用孩子能理解的道理來教育他們;通過培養孩子的羞恥感和榮譽感來進行管教,孩子會因為想要滿足自己的榮譽感來得到父母的認可或者做錯事時會有羞恥感,這種通過精神上去引導孩子才能從根本上教育孩子;洛克認為培養美德的方法是通過復的練習養成良好的習慣,所以要及早督促孩子通過反復的練習養成良好的習慣,從而從小培養孩子的美德。洛克指出,德行教育的培養首先在于培養孩子的自制力,自我克制能力也是衡量一個人心理是否健康的標準。在洛克看來,人類有一種耽于眼前聲色之樂的天性,這往往會導致人們放縱自我,不思進取,忘記了長遠的快樂和幸福,這是不符合紳士的品格的。在教育方式上,應堅持說理和實踐相結合,品德的養成不僅需要規則,而且重在練習。同時,通過榜樣學習來教育孩子。洛克眼中的兒童,多受環境影響,就像“素絲”一樣,“染于青則青,染于黃則黃”。要讓兒童觀察身邊熟悉人的行為舉止,并指出行為得當和不當的地方,誘使他們進行模仿或不模仿的力量,這樣通過他人的榜樣,比任何給予他們的教導和言語更為有效、深刻。總之,講理的方法和榜樣的力量相配合,在兒童基礎道德教育中,尤為重要。
(三)洛克的學問教育與現代家庭中的學問教育
在各類補習班如雨后春筍般地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時,害怕“輸在起跑線上”的父母,同時深受“分數至上”思想影響下的父母都樂此不疲地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各種補習機構上課,孩子們就這樣被培養出了一種本領:應考能力出奇的高。但是生活中,他們的自理能力卻很差,家長只關心孩子的成績,其他的所有生活上的安排父母一手包辦,就這樣,孩子們嚴重“不接地氣”。洛克認為,智育相對于健康教育、思想教育的比較下是較為不重要的,洛克強調了兩點:一是知識的實用性,即所學的知識一定要對現在和未來有價值;二是教學方法與受教育者心理發展規律相符合的原則。要用各種方法去激發教育對象的學習興趣、對問題的好奇心和學習自覺性,使學習輕松化、簡單化,而貫穿始終的原則是:學習一定循序漸進。
參考文獻
[1]劉紅梅.洛克的教育思想及啟示[J].陜西師范大學繼續教育學報,2006(23):217-219.
[2]約翰·洛克.教育漫話[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3]謝桂新.洛克的《教育漫話》與漫話教育[J].教育評論,2014(7):147-149.
[4]柳海民.教育原理[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5]李軍蘭.洛克的健康教育思想解讀[J].外國教育研究,2005(8):78-80.
[6]李廷軍.約翰·洛克的《教育漫話》及其教育思想[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8(3):121-123.
[7]武文婷.約翰·洛克自由教育思想研究[D].浙江:浙江師范大學,2015.
[8]許蔚萍.洛克“紳士”教育及其對當代中國高等教育的啟示——兼評《教育漫話》主要思想[J].科教熱點,2016(23):7-9.
(作者單位:湖南科技大學教育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