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產業是一種新興的產業形態。它是健康服務業和健康產品制造業的集合體。不僅包括健康醫療服務、健康養老、健康旅游、健身休閑、健康管理服務,而且包括醫藥制造、醫療和健身器械制造、健康食品和保健品生產等等。
發展健康產業是國家的戰略要求,不少省市進行了積極探索,安康市也做了很多嘗試,積累了不少經驗,陜西省決策咨詢委員會課題組建議,安康市應先行一步,打造陜西健康產業示范區。
安康有條件建設我省健康產業示范區
首先,生態宜居優勢明顯。安康擁有優質水源、空氣、植被和生態環境,是各方人士休閑、娛樂、養老的首選地之一,先后榮獲中國十大宜居小城、中國最佳生態養生養老城市稱號,享有“秦巴萬寶山”、“中藥材之鄉”、“天然生物基因庫”、“西北小江南”、“西部水城”美譽。安康境內水資源豐富,主要河流斷面水質符合Ⅰ-Ⅱ類水標準。空氣質量優良,全市森林覆蓋率65%,居全省第一,部分縣達90%以上。
其次,健康產業基礎較好。一是醫養服務業發展具有地方特色。安康是首批國家級醫養結合試點城市,確立了“一心五點三延伸帶”的醫養結合發展空間布局。探索“六大模式”,助推分級診療全面落地,切實提高了醫療服務的可及性和獲得感。二是中藥材產業得天獨厚。安康是全國四大藥帶之一,也是漢江流域中藥材重要集散地,各類道地中藥材1300余種,總量占全省53%以上。三是以富硒為代表的食品產業特色鮮明。安康著力做強做優富硒茶、魔芋、糧油、核桃、生豬等特色優勢產業,富硒茶葉標準已上升為農業行業標準,紫陽富硒茶、平利絞股藍茶已獲全國馳名商標,富硒茶葉、大米、魔芋等產品暢銷國內市場。富硒產業連年保持30%以上超高速增長,2016年,實現產值300億元。四是健身休閑產業發展初具規模。目前,安康市有60多家體育產業單位,2016年產值已達到8000多萬,建成體育綜合訓練中心、高新生態文化公園、環江50里自行車慢道等一批滿足全民體育健身及競技的設施,具備了承辦全省及全國大型專項體育賽事能力,成功承接2016年陜西省首屆全民健身大會及中外4500余名選手參加的半程馬拉松賽。
最后,區位交通優勢顯現。安康是省政府確定的第二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水、陸、空多方位的交通網絡加速建設,區位交通優勢日益顯現。全市公路通車里程居全省第二。“十三五”期間,將建設2條高鐵及陽安鐵路復線、1個4C級機場、1條直達長江可通行500噸級船舶的高等級航道,形成包括高鐵、高速、航運、航空等內暢外聯、輻射周邊、四通八達的立體綜合交通網絡。
發展健康產業不僅是全省的戰略要求,也是安康立足當地優勢、服務全省大局的戰略選擇,是我省實現追趕超越新的增長點。安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健康產業的發展,出臺了《安康市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實施意見》、《安康市生態健康養老產業示范市建設實施方案》、《安康市關于加快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意見》等一系列文件,決心把推動醫療、養老、文化、旅游、體育與富硒食品、中藥材產業融合發展,培育大健康產業作為構建創新引領經濟發展新格局的重要任務。同時,主動提出將安康建設成我省健康產業示范區。
安康建設我省健康產業示范區的總體思路和著力點
示范區建設的總體思路:
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為引領,以開發和保護生態資源為前提,以健康產業園區和基地建設為載體,以健康產業人才培養為支撐,著力發展以“醫、養、游、健、食、藥”為重點的健康產業,不斷滿足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需求,將健康產業培育成安康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引擎,把安康打造成我省健康產業示范區、我國健康產業發展高地,為我省其它地市健康產業發展提供有價值的思路和經驗借鑒。
示范區建設的著力點:
一是打造健康醫療優質服務區。通過優化多元辦醫格局,促進健康醫療發展是推進健康產業發展的基礎,也是吸引更多的人到安康來享受健康生態生活的前提。實現從單一救治模式向“防一治一養”一體化模式轉變。同時,要加強基層中醫藥服務網絡和功能建設。要努力搭建醫療健康大數據平臺,為公眾、社會、管理機構提供健康管理、醫療監管、醫療協同、疾病監測和輔助決策等大數據服務。
二是建設生態健康養生養老服務示范區。安康作為國家級生態健康養老示范區,要加快落實已經出臺的部署,在推進生態健康養老產業園區建設,健全完善生態健康養生養老服務體系,總結推廣嵐皋縣老年公寓國醫館服務模式,強力推進醫養結合的同時,著力打造在國內有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食養”、“藥養”、“水養”、“文養”等特色生態健康養生養老品牌,把生態、氣候、醫療、康復、休閑等多種元素融入養生養老服務業,吸引更多的安康以外的人到這里來生態養老。
三是發展康養旅游服務業發展重點區。康養旅游作為集健康、養生、休閑、旅游為一體的新型業態,要以“鳳凰仙境”康養旅游特色體驗區建設為突破口,按照國家旅游局康養旅游示范基地建設標準,積極推進核心區和依托區建設,力爭在2020年以前將“鳳凰仙境”康養旅游特色體驗區建成國家級康養旅游示范基地,吸引國內外更多的游客到安康來。
四是營造健身休閑聚集區。充分挖掘秦巴山地、漢江水域資源,打造以戶外運動為重點的親近自然的生態健身休閑服務體系是聚集人氣,服務健康產業的重大舉措。按照發展“秦嶺山地體育產業經濟圈”的總體思路,發展山地戶外運動;挖掘漢江沿線資源特色,發展水上戶外運動;要精心組織彰顯安康地域特色標志的群眾體育健身精品賽事,舉辦體育運動賽事。
五是形成以富硒為主的健康食品制造基地
要把深度開發富硒資源,傾力打造富硒健康城的目標叫得響。打造全國最大的富硒食品產業集聚區;建設我國知名的硒療養生基地;大力發展藥食同源保健產品。
六是形成中醫藥產業發展基地
推進產業集群發展。積極與中國藥科大學、中國泰州醫藥城等單位開展戰略合作,通過控股、參股對成藥企業進行整合重組,增強企業競爭力;轉型升級原料提取。利用安康豐富的動植物藥用資源,采用超臨界萃取、分子蒸餾等現代分離純化技術,推進原料提取轉型升級;充分利用秦巴山區豐富的道地藥材資源,發展現代中藥飲片。加快推進中藥配方顆粒劑產業化,以國家級、省級中藥材種植(養殖)基地為基礎,立足特色中藥材資源優勢,堅持開發與保護并重,加快推進秦巴道地藥源基地建設。
支持安康建設健康產業示范區的對策與建議
一是出臺“安康市健康產業發展規劃”,堅定不移地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健康產業涵蓋經濟社會發展的多個領域,需要多個部門統籌協調推進,盡快出臺“安康市健康產業發展規劃”;項目是產業發展的載體和抓手,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必須做好項目儲備庫建設;健康產業發展涉及到多個部門,各相關部門在健康產業發展中的職責定位還不夠明晰,各自為政,未形成合力,應當建立強有力的統一協調機制。
二是面向市場,多渠道籌措發展資金。采用多種形式,吸引社會資本進入健康產業。要把招商作為健康產業發展的一號工程來抓;建立安康健康產業發展基金,采用眾籌的方式,通過政府資金引導、擔保貼息,吸引社會資本、金融資本投資發展健康產業;采用事中或事后補貼、先建后補、以獎代補、風險補償等方式,支持和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健康產業。借鑒湖南、青島等地經驗,采用PPP模式,調動更多的社會資本投入健康產業園區和基層社區醫院的建設和運營。鼓勵支持條件成熟的企業通過主板、中小板、創業板、新三板等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和發行債券。由政府有關部門出面,組織個體私營企業創新發展項目對接會,通過項目融資,爭取銀行貸款資金支持。自主創辦、合伙經營、合伙創辦健康服務機構可申請我省創業擔保貸款,對注冊為企業且符合勞動密集型小企業條件的健康服務機構可申請相應補貼。
三是勇于創新,努力破解大健康產業發展的制約因素。在健康產業服務機構設置標準上,放寬市場準入。形成公開、透明、平等、規范的健康產業準入制度,按照“非禁即入”原則,引導社會資本進入健康產業領域。在用地安排上,向健康產業傾斜。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調整過程中,合理預留健康產業發展用地空間;在年度土地利用計劃中,對健康產業傾斜用地指標;規范審批流程。對非盈利性的健康產業用地,執行《劃撥用地目錄》及相關政策,按劃撥方式供應,降低健康產業用地成本。在醫保政策上,打通健康產業結算環節。支持健康產業機構開通醫保結算,完善異地就醫即時結算;探索建立分級診療機制及其相應的基本醫療報銷比例優惠政策;鼓勵醫療機構將護理服務延伸至居民家庭。在人力支持上,多舉助推健康產業。在積極引進健康產業專業人才的同時,加大人才培養工作力度。進一步優化技工院校相關養老服務專業設置,支持開設養老、養生、康體等新興服務專業,以學制教育培養專業技能人才。對發展健康產業需要的各類技能勞動者,參加人社部門組織的相關職業技能培訓,符合條件的,按規定給予職業培訓補貼。取得相關職業資格證書的,按規定享受職業技能鑒定補貼。健康產業機構醫療衛生專業技術人員晉升職稱,參照縣鄉基層衛生技術專業技術人員的申報評價條件進行評審。
四是建議省政府出臺相關支持政策。建議省政府批準安康市建設我省健康產業示范區。鼓勵安康市勇于實踐,先行先試,為全省健康產業發展,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出臺支持安康建設省級健康產業示范區的實施意見,在財政民生支出、產業基金扶持、土地供給、投融資政策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盡快編制出臺陜西省健康產業發展規劃,便于安康在全省健康產業發展框架指導下推進示范區建設。將安康富硒食品產業園、富硒研發中心、醫藥健康產業園、健康體育運動公園納入省上整體規劃。支持安康市中醫醫院建設秦巴區域中醫診療中心,爭取列為國家中醫傳承與創新工程能力建設項目單位,提升安康中醫藥健康服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