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振宇 黃俊峰

一行人來到了一個干凈整潔的農家小院里,一個30多歲、打扮得精神利落的村婦手拉著一個帶著助聽器的小男孩,滿面笑容地從屋里迎了出來。小男孩掙脫了那名村婦,飛快地跑到迎面而來的另一個更為年輕漂亮的女子面前,用手牽起了女子的衣襟。女子俯身把手里的水果遞給小男孩,然后抱起小男孩親了又親。
一行人來到屋子里,女子放下小男孩,拿出手機點開了音樂,小男孩湊上前去選了一首,音樂隨即響起,是歐陽菲菲的《感恩的心》。小男孩隨著音樂邊唱邊舞。一行人也手打節拍跟著唱了起來。唱著唱著,30多歲的村婦臉上掛滿了淚花,那位年輕女子臉上也掛滿了淚花,所有的人臉上都掛滿了淚花。
在音樂聲中,村婦突然走到年輕女子的對面,緊拉著她的雙手一邊向她跪去,一邊哽咽著向她道謝。年輕女子慌忙扶起村婦,兩人哭泣著緊緊擁抱在一起……
以上情景,并非是影視劇里的催淚鏡頭,而是實實在在發生在現實生活中的真實場面,是筆者在走訪河南省新蔡縣脫貧攻堅工作時所親身經歷的催人淚下、震撼人心的真實場面!
那位30多歲的村婦叫高小三,是新蔡縣南湖街道辦事處后張莊村民。
小男孩名叫黃子航,是高小三的小兒子,天生聾啞殘疾。
那位年輕漂亮的女子,是新蔡縣扶貧先鋒、南湖街道辦事處后張莊村第一書記丁倩。用高小三的話來說:“她是俺一家的‘救命恩人”。
下面,我就用笨拙的筆觸把多次走訪中了解到的丁倩與高小三家之間的故事編織起來分享給眾多的朋友們,相信很多人看了之后也會像我一樣感動得流淚。
丁倩做事風風火火,作風果斷、干練、潑辣,因此周圍人都稱她為“女漢子”。但這位“女漢子”有時卻一點都不像“漢子”,因為她有個很大的弱點:愛哭!
丁倩到后張莊村上任的第一天就哭得稀里嘩啦。
丁倩本不該到后張莊村去擔任第一書記的,因為她的小兒子當時剛滿八個月,還沒斷奶。當時南湖街道辦事處剛成立不久,問題多,困難多,脫貧攻堅工作很難推進,雖然組織上很需要丁倩這樣敢說敢為敢擔當的黨員干部充實到那里去,但考慮到她的實際情況,在選派她時還是有些猶豫,事前首先征求她的意見,沒想到丁倩當即就毫不猶豫答應了下來。
然而,當丁倩背著行李興沖沖地趕到后張莊村委報到時,迎接她的不是夾道歡迎的隊伍,而是夾槍帶棍的嘲諷和挖苦聲。
當時的后張莊村子里又臟又亂,村委連個辦公的地方都沒有,臨時租借了兩間破房作為村室。村里只有兩名正式村干部,村委文書76歲,另一位村干部67歲。
丁倩走到村室門前,正趕上一些村民在那里鬧事,許多人圍在旁邊看熱鬧。
當得知丁倩是村里新來的第一書記時,無論鬧事者還是圍觀者都把矛頭對準了她,不少人當著丁倩的面就不管不顧地嚷嚷開了:
“怎么派了個丫頭片子到咱這兒來了?”
“咱村這么落后,派個胎毛未褪的小女孩來干啥?她有啥能耐把咱村變個樣?”
“打扮得跟電影明星似的,一看就不是來搞工作的!”
“長得細皮嫩肉的,她能吃得了苦嗎?兩天不要她就會曬得哭著跑回城里!”
村民的冷嘲熱諷,聽得丁倩頭都大了,她既傷心又生氣,當時直想大哭一場。但她還是強忍著沒有哭出來,而是放下行李就投入了工作,她首先勸退了鬧事的村民和圍觀的群眾,然后找來僅有的兩名村干部以及臨時工作人員,初步了解到了村里的情況:后張莊村由于拆遷問題,矛盾點很多,對貧困戶、低保戶的認定問題也比較多,因此群眾上訪鬧事現象非常嚴重,黨群干群之間的關系緊張惡劣。
丁倩當即就做出決定并布置工作:下午召開村民大會,通過公開評議,來精準識別、重新認定貧困戶和低保戶,
下午開群眾會前,丁倩特意脫下了連衣裙和高跟鞋,換了一身休閑打扮,但她想不到村民又給了她一個下馬威。當時刮著風,柳絮飄得到處都是,丁倩剛張嘴想說話,柳絮就飄進了嘴里,嗆得她一個勁地咳嗽。群眾就大聲哄笑起來,有人譏笑她說:“你連柳絮都吃不慣,還來當啥村干部呀?趕快回去吧,別在這兒受罪了。”

丁倩忍住了咳嗽,對大伙說:“我吃慣吃不慣柳絮,跟當好當不好村干部好像沒啥關系,既然組織派我來了,我以后就是這里的人,誰想趕我都趕不走。”她這一番話,一下子壓住了大伙的哄笑。可等她剛剛提出讓大家集體評議貧困戶時,有一個村民又帶頭起哄,群眾也都跟著又嚷嚷起來,眼看大會實在開不下去了,丁倩不得不心情異常失落地宣布散會。
雖然丁倩內心產生了很強的挫敗感,但她并沒有就此打退堂鼓,到了晚上,她又把全村黨員干部召集過來開會。通過了解,得知下午群眾會上帶頭起哄的村民本來不夠貧困戶資格,但由于平時比較霸道,原來的村委班子都害怕他,不得不給他評為貧困戶和低保。丁倩又從黨員干部口中進一步了解到了村里的其他一些情況之后,當場調整了包村包組隊員,分組分工,責任到人,要求他們必須到村民家中挨家挨戶走訪,每天晚上必須把情況匯報給自己。
等開完會,已是夜晚十點多了。她拿出開會時調成靜音的手機,看到有十多個未接電話,有她老公打的,有她孩子的姑姑打的—丁倩臨走時,把沒斷奶的孩子交給了他姑姑照管。于是丁倩急忙先給孩子的姑姑打回電話,孩子他姑在電話里說,孩子一個勁地哭鬧,怎么哄也哄不睡,問丁倩能不能趕回去。而在通話時,丁倩也清晰地聽到了孩子哇啦哇啦的哭叫聲,似乎嗓子都給哭啞了。后來我們采訪時提到當時的情景,丁倩說:“當時我的心里跟刀割一樣,只說了一句‘我回不去就掛了電話,趴在床上哭起來。我兒子白天還好些,夜里還從來沒離開過我,即便是他爸抱著他也會哭鬧……沒多大會兒,我老公又把電話打過來,打一次我掛斷一次,可他接著還打,我怕他太擔心,就忍住了哭聲接通了電話,可當聽到他剛問了一句‘你沒事吧?我又忍不住大哭起來,我老公就勸我回去,別干了。我賭氣地跟他說了一句‘我不回,就又掛斷了電話。那天夜里,我一是想到白天受的一天委屈,二是掛念我剛八個月的孩子,一夜沒斷眼淚。”
可第二天一大早,丁倩就揉著紅腫的眼睛投入了工作。她先來到昨天帶頭鬧事的那位姓高的村民家里,打算找他好好談談心,那位村民對她根本不理不睬。丁倩主動跟他說話,可那位村民態度非常惡劣,不光罵罵咧咧,還拿話威脅丁倩。但丁倩不卑不亢,耐心地向那位村民講政策、講法律,通過一次又一次的家訪和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那位村民終于被丁倩的真情所感化,主動提出退出貧困戶和低保。隨著這個釘子戶的堡壘被攻破,村民開始對丁倩刮目相看,村里的黨員干部也由此對丁倩這個第一書記有了信心,工作開始變得積極主動起來。
在走訪調查、精準識別階段,高小三的家庭狀況很快引起了丁倩的重視。高小三的小兒子黃子航已長到五歲了,但聽不到任何聲音,更不會說話,性格變得越來越狂躁。為了給小子航治病,高小三兩口子腿都快跑斷了,但因為迷信巫醫、鬼神和偏方,被騙了不少錢,結果小子航的病沒治好,前前后后卻花費了30多萬,家里已窮得底朝天,高小三的精神徹底垮了。
丁倩回憶起第一次到高小三家走訪的情景時說道:“那天晚上我到高小三家走訪,當時院門是關著的,我站在院門外一邊敲門一邊喊:有人嗎?有人嗎?沒人答應。我能聽到屋子里有哭聲,還有噼里啪啦摔東西的聲音。我不死心,一推門,院門沒鎖,我就進去了,一邊往里走一邊喊:有人嗎?這是高小三家嗎?還是沒人答應。我就進了屋,屋子里黑燈瞎火的。我用手機照著亮,找到了電燈開關。拉開燈以后,我一下子呆住了,都不敢相信這是人住的地方,屋子里就一張破床,破破爛爛扔得滿地都是,那氣味,能把人熏暈。高小三懷里抱著她兒子就坐在破床上,那時她還留著長頭發,披頭散發的。她兒子似乎看屋子里沒什么東西可摔了,此時正哭鬧著一縷一縷地撕扯她的頭發,可她跟個傻子一樣坐那兒一動不動。我走過去想抱抱孩子,孩子性格狂躁得很,用手抓我。我說你就是高小三吧,問幾聲她也不說話。我說我是縣里派來的駐村干部,是來幫你的。她這才抬頭看我一眼,那目光木呆呆的,真的全是絕望,她說:‘幫啥幫?你幫得了嗎?還嫌俺不夠煩是吧?趕緊走吧。我看實在沒法跟她交談下去,只好先回去了。”
高小三家的家庭狀況和她本人的精神狀態,讓丁倩既揪心又憂心。不能讓高小三一家的日子再這樣過下去!丁倩打定了主意,想盡辦法也一定要幫高小三一家擺脫困境。她連夜上網查詢聾啞兒童的治療方案,第二天又通過同學朋友關系,多方為黃子航尋找最好的醫院。
到了晚上,丁倩又來到了高小三家,高小三的態度還是很冷淡。丁倩看跟高小三溝通起來非常困難,又見她還是披頭散發的,就岔開了話題,拿出梳子跟她說:“姐,咱今天不說別的了,好吧?來,我給你梳梳頭。”
高小三一下子呆住了,當丁倩為她梳好頭發,夸她很漂亮,并拿出小鏡子讓她自己看時,高小三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哇地一聲嚎啕大哭起來。直到后來她才跟丁倩說,從知道小子航得了聾啞病的那天起,她就再也沒有心情收拾打扮、沒有心情照鏡子,也似乎忘記了受人夸贊、被人關心的滋味。丁倩那天給她梳頭,讓她一下子覺得自己還是個大活人!
可等高小三止住了哭聲,丁倩又想跟她攀談時,她卻說自己累了,要睡覺,又趕丁倩出門。丁倩看高小三的心結依然沒解開,只好起身告辭。臨出門時,高小三又甩給了丁倩一句話:以后你也不用過來了,俺家的忙你真幫不了,誰也幫不了。高小三這句話,深深刺痛了丁倩的心。
丁倩是這樣對我們形容當時的感受的:“出了高小三的院子,我覺得心里特別難受,一是高小三一家實在太難了,當時她哭,我也陪著她流淚,在外面大家都開玩笑地叫我‘女漢子啥的,其實我是一個感情非常脆弱的人,愛掉眼淚。還有就是我臨走時高小三那句拒人千里的話,讓我覺得自己非常不會做思想工作。也許那天晚上我就不該先去她家,得先找到真正能幫她的辦法之后再去,不然怎么幫她,能不能幫得了她,自己心里都沒底,咋去做她的工作?”
丁倩回去之后,又多方打聽為黃子航治病的事情,終于聯系上了鄭州一家醫院,可以通過安裝高質量的人工耳蝸,幫小子航恢復聽力。但治療費卻高達30多萬元。面對如此高昂的費用,丁倩又一次犯了難。
可丁倩并沒有輕易放棄,她把高小三的情況及時匯報給了南湖街道辦事處曹東升書記,曹東升態度非常堅決地給予了回應:治!一定要給孩子治病!有了曹書記的支持,丁倩的心里更有了底氣!于是丁倩在忙完一天的工作之后,晚上又去了高小三家。
丁倩每天晚上過來走訪,讓根本不愿意見外人的高小三真的煩透了。她站在屋門口,根本沒有讓丁倩進屋說話的意思,丁倩又跟高小三說起自己過來是要真心幫她家,高小三邊哭邊說:“俺家的天都塌了,你還怎么幫?”丁倩看高小三的情緒非常激動,就說自己口渴得難受,想喝口水,高小三這才把丁倩讓進了屋里。
等高小三的情緒穩定之后,丁倩跟她說起已經聯系好醫院給小子航做人工耳蝸手術的事。高小三則說:“俺做不起,俺也不是沒打聽過,得幾十萬,俺家里窮得底朝天,哪有錢去做?”丁倩滿懷真誠地回答道:“沒錢咱一起想辦法,現在咱們街道辦事處、縣里,都在積極地想辦法幫你,咱一定要去給孩子治病啊!”
聽了這些話,高小三撲通一聲跪在了丁倩面前嚎啕大哭起來。內心壓抑多年的痛苦,糾結在心頭的疙瘩,似乎都被滂沱的淚水沖散了!沖開了!等她止住哭聲之后,終于跟丁倩攀談起來,她說誰要能幫她治好小子航的病,那就是她的大恩人,是她一家難忘的大恩人!若是小子航的病治不好,誰幫她再多都沒用。高小三的話,更加堅定了丁倩幫小子航治病的決心。
通過多方努力和支持,丁倩帶著高小三母子到了鄭州,成功地為黃子航做了人工耳蝸手術,讓黃子航恢復了聽力。
“那天在醫院里,丁書記問子航:子航你餓不餓?想不想吃飯?我給你拿水果你吃不吃?子航眨巴著眼睛看著丁書記,他剛能聽見聲音,還弄不明白吃飯、水果是啥意思,就一直發愣。我當時就哭著跟丁書記說:丁書記,丁書記,子航能聽見聲音了!他能聽見聲音了!丁書記一聽也哭了起來。”回憶起小子航第一次聽到聲音時的情景,高小三仍感動得止不住流淚。
丁倩和高小三就開始一起教小子航學發音,讓他叫“媽媽”,叫“阿姨”,小子航跟丁倩相處得也越來越親密。
小子航終于能夠開口說話了!他張口說出的第一句話,不是叫“媽媽”,也不是叫“爸爸”,而是叫“阿姨”!是喊丁倩“阿姨”!
聽到這聲稱呼,丁倩哭了,高小三哭了,在場的醫生護士和同病房的所有人都哭了!聽丁倩和高小三分別講述這個場面時,我們也都哭了!
試問,世間還有哪一種場面會比一個聾啞孩子開口說話更令人激動呢?!還有哪一種聲音會比一個聾啞孩子開口發出的第一個聲音更美妙動聽呢?!還有哪一種感情,會比一個聾啞孩子從內心迸發出來的、飽含著感恩之情的第一聲稱呼,更真摯、更感人、更震撼人心呢?!
丁倩說:“聽到小子航開口喊我‘阿姨,我和小三都哭得稀里嘩啦的,我覺得值了,一切的努力都值了!”
是啊,真的很值了!對丁倩和高小三等人的走訪,留給我的是刻骨銘心的記憶,是無比的震撼和無限的感動!直到如今,每每想起這些事情,我仍會激動得淚流滿面!在此之前,我從來也從沒思考過拯救一個人、拯救一個家庭的價值和意義會是怎樣的。但從丁倩救助高小三和黃子航這件事上,從新蔡縣無數個黨員干部幫扶貧困戶,不僅讓他們從物質生活上徹底擺脫貧困,而且在精神上獲得重生的一個個鮮活的實例中,我真真切切地體會到了:那叫大愛無疆!叫功德無量!叫恩重如山!叫無比高尚!世間絕沒有任何事情會比這更偉大、更有價值和意義!!!
等黃子航出院之后,丁倩又幫他聯系了語言訓練學校。為了能讓性格有些狂躁孤僻的小子航從心理上恢復健康,跟老師和同學盡快融為一體,丁倩又經過多方努力,把高小三安排進語言訓練學校當生活老師,既使她有了相對穩定的收入,又能更好地照顧和引導小子航。還對高小三家的住房進行了危房改造和“六改一增”,并從其他各方面給予了大力幫扶,使高小三家的生活狀況有了徹底改觀。工作之余,丁倩經常帶上畫書、水果、蛋糕之類的東西去看望小子航,有時候還會帶上自己的兒子讓他和小子航一起玩。經過丁倩的悉心幫助,小子航性格變得越來越開朗起來,跟丁倩的關系也越來越親密。而高小三也從此振作起來,精神上有了很大的轉變,現在的她,溫柔美麗,容光煥發,干凈利落,跟當初那幅目光呆滯、蓬頭垢面、精神幾近崩潰的模樣比起來,簡直就像換了一個人似的,用“脫胎換骨”來形容高小三的變化,一點都不為過!
高小三說:“要不是政府幫俺,不是丁書記,哪有俺的今天?我都不知道該怎么感謝黨和政府,感謝丁書記。”
高小三和丁倩從此變得親如姐妹,兩家人關系融洽得就像一家人,除了平時經常互相走動,高小三每天都會給丁倩發發微信,把小子航每天的成長、進步的細微經歷都第一時間告訴給丁倩。
由丁倩與高小三之間的姐妹情,我又不由聯想到她與另一個貧困戶之間建立起來的多少有些傳奇色彩的“母女情”。
這個貧困戶叫曹春花,65歲,精神上有些不太正常,經常在村里敲著碗筷念順口溜似的罵了張家罵李家,更是經常堵在村委門前罵村干部,只要見到看上去像領導模樣的人,沒有她不罵的,因為人人見了她都躲著走。丁倩第一次見到曹春花時,也正值曹春花坐在村委門前敲著筷子念著順口溜正起勁地亂罵一氣。看見丁倩之后,曹春花迅速把矛頭對準了她,敲著筷子亂罵開了。隨后的日子里也是一樣,只要看見丁倩,曹春花就敲著筷子開罵。就連村委干部都多次勸過丁倩:見到曹春花,一定要躲著走。
丁倩一開始見到曹春花也確實有些心里發毛,通過詢問,了解到了她的一些情況。老人家有四個閨女,其中一個閨女夭折了,因為家里沒男孩,老是覺得在村里受欺負,跟鄰里關系就處得不好。她精神上之所以出現問題,也是由跟鄰里之間關系不好引起的。丁倩了解到這些情況之后,當時心里就有些釋然了:罵就讓她罵唄,跟一個精神上有問題的老人較個什么勁兒?但沒過幾天,丁倩發現了一個細節:老人家罵完之后,總愛到丁倩的辦公室外面偷偷看她。丁倩又開始心里有點瘆得慌:她老是趴門縫里、趴窗戶上看自己干嘛呀?但這種情況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斷出現,后來丁倩就鼓起勇氣走出去,問曹春花為何老是偷看自己,曹春花老人就告訴丁倩,說她跟自己的閨女長得很像,丁倩又問她跟哪個閨女長得像,曹春花老人回答說,跟自己丟了的那個閨女長得非常像,丁倩一聽可嚇壞了!以至于連晚上想起這事都睡不著覺。
從那次簡短的對話之后,曹春花不再罵丁倩了,但卻依然三番五次跑到丁倩辦公室,從門縫、窗戶上偷偷看丁倩,見到丁倩就說她跟自己丟了的閨女長得很像,有時干脆就管丁倩叫“閨女”,這讓丁倩有了新的想法。有那么幾次,丁倩壯著膽子走出門去主動跟曹春花聊天,后來又壯起膽子做出決定:去曹春花家走訪。但第一次真正走到曹春花家時,丁倩依然感覺心驚肉跳。但談了幾次之后,丁倩逐漸找到了曹春花內心真正的癥結:她真正犯病的原因并不是因為跟鄰居的矛盾,而是因為她那個夭折的女兒。她從來不認為她的那個女兒是夭折了,只認為是丟了,她特別想念那個女兒,整天掛念她在外面過得好不好,因而在見了丁倩之后,從一開始覺得有點像,發展到后來越看越像,后來就真的把丁倩當成了她那個女兒,有時候犯了病糊涂起來就說丁倩是她閨女轉世的,丁倩就安慰曹春花說:你就把我當你的親閨女吧,想我了你就去看看我,我也天天回來看望你,孝敬你。
曹春花從此真的把丁倩當成了自己的親閨女看待,一天不見就想得難受,丁倩也每天都會擠出時間到曹春花家給老人做飯、洗衣服、打掃衛生,幾乎把所有家務都給包攬了下來,實實在在地向曹春花老人盡起了“孝心”,又陪著老人到駐馬店精神病院進行了治療。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經過一番努力,曹春花老人患了多年的精神病居然奇跡般地徹底好了!恢復正常后的曹春花,主動當起了扶貧宣傳員,幫丁倩在村民中宣傳扶貧政策,宣傳黨和政府的好處。她還自己掏錢在自家門口硬化一個廣場,并自費為村民購買服裝、音響設備,供鄉親們每天休閑娛樂。在孝敬老人方面,曹春花也是遠近聞名,連續榮獲縣鄉兩級政府評選的“十佳好媳婦”。跟丁倩之間,也真正處成了人人共知的“母女”關系,把丁倩認作了自己的“閨女”,在十里八鄉都被傳成了佳話。
當我們手打節拍和小子航一起合唱那首《感恩的心》時;當高小三淚流滿面、滿懷感恩地向丁倩迎面而跪時;當丁倩攙扶起高小三,和她緊緊相擁而泣時,我從內心感受到的是一波波強大的沖擊和強烈的震撼!
此時此刻,我不禁聯想到了我們第一次到語言訓練學校走訪時,見到老師帶領小子航和伙伴們一起合唱《我們是一家人》時的情景,如果說眼前的這首《感恩的心》帶給我們的是滿心感動的話,聆聽小子航和老師、伙伴們一起合唱《我們是一家人》時,我們從心底深處迸發出來的則是強烈的振奮之情!此時我突然想到“因為有你我們才有感動,因為有你我們才感到溫暖”,那不正是丁倩和高小三一家之間發生的感人故事的藝術濃縮嗎?“雖然天空有風云變幻,雖然大地有山崩石爛 ,都改變不了我們心中最堅強的信念”,不正是新蔡縣無數個類似于丁倩這樣的黨員干部對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共同心聲和堅定信念的真情流露嗎?“因為我們是一家人,眾志成城的一家人……萬眾一心的一家人”,不正是新蔡縣乃至全國的黨員干部在脫貧攻堅戰中與群眾凝聚而成精誠團結的大家庭的真實寫照嗎?
在新蔡縣走訪當中,筆者接觸到了許許多多像丁倩這樣的黨員干部,以及在他們的幫扶之下從生活上脫了貧、從精神上脫了困的農民朋友,聆聽了在他們身上所發生的、類似于丁倩和高小三、曹春花那樣的許多催人淚下、感人肺腑的故事。筆者感受最多的,是這些黨員干部俯下身子真心為群眾辦實事的場面;與群眾之間那種水乳交融、親如一家的融洽親熱場面。從他們身上,我們不僅看到了新蔡縣的希望,也看到了國家和民族的希望:有這樣的黨員干部,有這樣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黨群干群關系,何愁百姓不富裕、人民不幸福?!何愁民族不興旺、國家不強盛、中國夢不能早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