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近日,自治區教育廳聯合民政廳、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自治區工商管理局等多個部門,制定出臺《廣西壯族自治區民辦學校分類登記實施辦法》(以下簡稱《分類登記辦法》)和《廣西壯族自治區營利性民辦學校監督管理實施辦法》(以下簡稱《監督管理辦法》),分別對民辦學校的分類登記、監督管理做出具體規定。
上述兩項實施辦法,除了對民辦學校創辦要求、申請流程、組織機構等方面作出規定外,還有以下幾個亮點值得關注。
亮點一:突出民辦教育的公益屬性
《分類登記辦法》規定,在區內舉辦的民辦學校分為非營利性民辦學校和營利性民辦學校,由舉辦者自主選擇,審批機關審核確定。民辦學校的設立應當具備法律法規規定的條件,符合地方經濟社會和教育發展的需要。已按照分類登記程序選擇登記為非營利性的民辦學校,不得再轉為營利性民辦學校;選擇登記為營利性的民辦學校,由舉辦者提出申請,可以轉為非營利性民辦學校,并重新進行法人登記。
《監督管理辦法》指出,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可以舉辦營利性民辦高等學校和其他高等教育機構、高中階段教育學校和幼兒園,但不得設立實施義務教育的營利性民辦學校。
【簡析】“非營利性”不得轉為“營利性”,“營利性”卻能轉為“非營利性”。這樣的制度設計,從本質上說是為了突顯教育的公益屬性,鼓勵更多具備實力的企業和個人舉辦非營利性學校,從而有效緩解公辦學校教育資源不足的問題,拓寬各級各類教育的發展渠道,既能滿足廣大家長更加多元的教育選擇,又能確保學校不被經濟利益“牽著鼻子走”,始終沿著正確的辦學理念前行。
義務教育階段不得設立營利性民辦學校,應該說也是基于上述理念,突出教育的公益屬性,強調義務教育的義務屬性,確保廣大適齡兒童少年“能上學”“上好學”。
亮點二:營利性民辦學校應當建立黨組織
《監督管理辦法》規定,營利性民辦學校應當切實加強黨組織建設,堅持應建必建、能建快建,實現黨的基層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營利性民辦學校應強化黨組織政治核心和政治引領作用,在事關學校辦學方向、師生重大利益的重要決策中發揮指導、保障和監督作用。要推進雙向進入、交叉任職,黨組織書記應當通過法定程序進入學校董事會和行政機構,黨員校長、副校長等行政機構成員可按照黨的有關規定進入黨組織領導班子,且監事會中應當有黨組織領導班子成員。
【簡析】民辦學校作為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承擔著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加強民辦學校黨的建設,對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具有重要意義。
當前,民辦學校黨建工作面臨不少問題,如黨組織覆蓋率較低,隸屬關系不順暢,黨組織書記隊伍不強,黨員教育管理松散,黨組織保證監督作用發揮不到位,思想政治工作薄弱,等等。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進一步加強民辦學校黨組織建設,堅持加強黨的領導,充分發揮民辦學校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確保民辦學校按照黨的要求辦學立校、教書育人。
亮點三:營利性民辦學校應符合地方經濟發展需要
《監督管理辦法》提出,設立營利性民辦學校應當堅持高水平、有特色,符合地方經濟社會和教育發展的需要。設立營利性民辦高等學校,應當納入我區高等學校設置規劃,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設置標準和審批程序進行申報和審批,并按照學校辦學條件和學科專業數量等嚴格核定辦學規模。中等以下層次營利性民辦學校辦學規模由各地根據實際情況核定。
【簡析】與國家出臺的相關辦法相比,我區制定出臺的此類管理辦法,突出強調地方特色,要求營利性民辦學校堅持高水平、有特色,符合地方經濟社會和教育發展需要。當前,我區正在加快推進新一輪區域經濟建設,釋放“海”的潛力,激發“江”的活力,做足“邊”的文章。在此背景下,我區的民辦教育必將迎來一個特色發展、高水平發展的春天。
(責編 歐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