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成建
我新接手了一個班級。第一次去上課,就發(fā)現(xiàn)班上的小周上課不專心,小動作不斷。于是,我走到小周身旁,摸摸他的頭,暗示他認真聽講,沒想到我這一舉動,引來其他學生對小周的“討伐”。
“老師,小周上課總是不專心,愛搞小動作。”“他作業(yè)不按時完成,考試從不及格!”“老師,他太吵了,讓他自己坐吧。”大家紛紛訴說著對小周的不滿,好像小周是個“害群之馬”一樣。再看看小周,他一聲不吭,低垂著眼皮,手指不停地來回搓著衣角。我想,每個學生的成長都有快慢之分,也許小周的“頓悟”慢一些而已。所以,在之后的日子里我默默關注著他。
有一天放晚學,我正在下樓,小周突然從后面超過我,急急忙忙下了樓。“老師再見!”他跟我打招呼。他跑得飛快,我隱隱看見他的書包一側(cè)口袋里有一個礦泉水瓶,瓶里面裝著白色的液體。
我大聲叫住他,問:“小周,瓶子里裝著什么呀?”
“裝著牛奶。”他一邊回答一邊跑。
“咦,你為什么不喝牛奶呀?”我疑惑地問。
“拿回去給我弟弟喝。”他答道。
我突然有些感動:小周即便有再多缺點,他至少有一個優(yōu)點,那就是真心愛弟弟。我好像找到了轉(zhuǎn)變他的切入點。
第二天早上,我特意當眾問小周:“學校發(fā)給每個人的牛奶你不喝,都是留給弟弟嗎?”
“是的,我每天都帶回去給弟弟喝。”小周有些不好意思地說。
“你真疼弟弟,是個好哥哥。你是個好哥哥,也一定能當個好學生,老師相信你。”我笑著說。
小周笑得很靦腆,此刻我觀察其他學生的反應,他們的眼神由疑惑逐漸轉(zhuǎn)為贊許,我想應該是對小周的看法有了一些改觀。
正好那天下午,有個學生不喝牛奶,把牛奶送給了我。我沒有喝,而是偷偷把小周叫到我面前,低聲說:“小周,把你那份牛奶喝下,這瓶牛奶你帶回去給弟弟喝,明天記得帶牛奶瓶來還喲。”小周點點頭,接過牛奶塞進書包里,他沒有說“謝謝”,但我能感到他對我的感激。
在以后的日子里,只要有多出來的牛奶,我都會偷偷留一瓶給小周帶回去。第二天還瓶子的時候,他有時會捎來幾個紅薯或玉米給我,我則趁機問他的作業(yè)完成情況,幫他檢查作業(yè),引導他修改作業(yè)。這樣接觸下來,我跟小周的關系越來越好,他變得熱愛學習了,作業(yè)質(zhì)量穩(wěn)步提升,我常常在班上故作驚奇地表揚他的點滴改變。受我的影響,其他同學也開始對他刮目相看了。
最令我驚喜的是,在一次口頭作文課上,小周第一個主動舉手上臺試講。他顯然有些緊張,一邊講一邊看著我,我在一旁微笑著看他,在他說不下去的時候點撥一下。他終于結(jié)結(jié)巴巴地講完了,不管講得怎么樣,也算是一篇完整的口頭作文了。他今天能主動上臺表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出乎我的意料,我為他豎起了大拇指。
我現(xiàn)在特別期待小周以后的表現(xiàn)!“小周,你一定不會讓我失望的。”我心里默念著。
(責編 蔣海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