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彥宏
(廣西第六地質隊,廣西 貴港 537100)
我國地大物博,金屬礦山資源尤其豐富,擁有許多金屬礦床。一些金屬礦產占我國礦產資源總數的一半,雖然如此,我國金屬礦產資源仍然處于短缺的狀態,形成了供不應求的局面。金屬礦床與其他礦床相比有很多類似的地方,但也有很多不同之處[1]。相關工作者還需要對金屬礦床的地球化學特征以及找礦措施進行分析。這一課題由來已久,對我國金屬礦產資源的開發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圖1 金屬堿性分析
對金屬礦區中的礦體與周圍巖石進行樣品采集,并分析其成分,找到最適合的實驗巖石種類。采用不同金屬礦床周圍的巖石,對其進行處理,使其形成薄片樣本,通過實驗,確定不同金屬礦床圍巖的性質,并計算出巖性的平均數值。通過數據分析,可以看出這些巖石的地球化學特征有很大差異。例如海底常見的細碧巖鈉含量明顯高于其他巖石。這些巖石中都含有一定金屬,但含量差異較大,這與金屬礦床地質地球化學特征有一定關聯。通過分析可以看出,火山凝灰巖較多的地質中,擁有更多的金屬礦床,當巖石被巖漿等熱液腐蝕后金屬礦床也會出現一定改變。每一種金屬礦床周邊的巖石中,都含有一定的稀有金屬,圖1為金屬堿性分析。
在金屬礦床地質中,巖石富集了許多元素,但當礦床中的金屬形成時,很對元素都有虧損,從而形成新的地球化學特征。通常來說,礦床與巖石之中元素的含量是有一定范圍限制的,當元素含量低于0.1%時就會被劃分為微量元素。這些微量元素含量雖小,但也擁有獨特的地球化學特征,并以分散的形式存在于礦床之中。若想分析金屬礦床地質地球化學特征就要對微量元素進行進一步研究。巖石與金屬礦產形成的過程中都需要依靠微量元素,礦產資源通常以結晶的方式形成,礦床則能夠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礦床中還存在一種物質能夠將金屬礦物進行封閉保存,這就是流體包裹體。流體包裹體通常以一種較為特殊的形態存在,能夠直接作為樣品進行研究,反應金屬礦床、周圍巖石的地球化學特征。對流體包裹體進行深入分析,對找礦工作有著重要意義。
在找礦工作中,一定要做好規劃,在一定區域范圍內進行尋找,分析金屬礦床可能會存在的方位,再進一步開展。
當發現一處金屬礦床時要進行標記,以便后續工作的進行[2]。在地質勘查的過程中,應進行填圖作業,地質填圖就是指結合金屬礦床地質地球化學特征等理論對找礦位置進行分析,并選擇適合的作業地點。
地質填圖措施是一種較為基礎的找礦方法,由于其準確度較高,獲得了廣泛應用。在使用此項措施時應注意工作人員之間協調配合,充分利用理論知識確定礦床位置。同時這種措施也對工作人員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較強的實踐能力。
目前,我國已經能對金屬礦床地質地球化學特征進行具體分析,但是擁有這些理論基礎是遠遠不夠的,還要能夠靈活應用于各個復雜的金屬礦區內,應將理論與實踐有效結合在一起。
在金屬資源的找礦工作中,很多人員認為理論高于實踐,面對實際情況中的地質地球化學特征了解較少,不能很好的對礦床方位進行判斷。除此之外,一些現場工作人員雖然有較多的實踐經驗,但理論知識嚴重不足,對找礦工作的發展十分不利。若想提高地質勘探與找礦效率就要將理論和實踐結合在一起。
金屬資源的形成是一個十分復雜的過程,需要在礦床之中發生一系列反應。地質中的巖石就是金屬資源形成的伴生物,這些巖石在對金屬礦床地質地球化學特征的分析過程中有著重要意義,為找礦工作提供了幫助。在金屬資源的形成過程中,由于金屬的種類與性質不同,會出現不同的暈,這些暈有著不同的特點和名稱。根據礦暈的形態同樣能判斷出金屬礦產資源的具體位置。這種找礦方法出現的時間較短,還在不斷研究與完善中。使用先進的科學手段,建立一個地質模型,對礦暈的形成與走向進行模擬,從而計算出金屬礦產資源的實際位置。這種找礦方法依靠結構疊加暈,地質模型與實際地質情況十分相似,也更加生動具體,是我國找礦工作發展的一個重大里程碑。所有找礦方法都需要依靠金屬礦床地質地球化學特征,對成礦原因與因素進行具體分析,并尋找成礦規律,對金屬礦產資源的位置進行預測。
我國金屬礦產含量很大,但受地質條件的影響,對找礦工作帶來了一定阻礙,許多金屬礦產都屬于隱伏礦體,這就使勘查工作更加困難。因此相關工作者需要對金屬礦床地質地球化學特征進行分析,找到成礦原因與成礦規律,并對多種不同類型的巖石進行研究,結合先進的科學技術尋求更多有效的找礦措施,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在一起,在實際地質勘查過程中將這些找礦措施逐步完善,提高準確程度,使我國金屬采礦工作得到更好、更快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