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新
(甘肅省酒泉中學,甘肅 酒泉)
語言練習是語文學習過程中的一種基本練習。依托各種有效的語言練習,教師能夠富有成效地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為了切實提升語言練習的實效性,教師設計的語言練習必須要與教材教學內容相符。如果教師所設計的語言練習與教材教學內容嚴重不符,那么,這樣的語言練習要么過于簡單,要么過于復雜。過于簡單的語言練習在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方面的作用微乎其微,而過于復雜的語言練習則會削弱學生參與這些語言練習的積極性,進而導致語言練習的實效不盡如人意。
另外,在新課程理念的深遠影響下,語言練習內容的側重點、題目形式等也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因此,教師在設計語言練習的時候,不僅要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還要以教材教學文本為支撐。唯有如此,教師才能夠設計出類型多樣、內容鮮活、梯度適宜的語言練習題目。下面筆者將在理論聯系實際的基礎上,淺顯論述新課程理念下基于教師文本細讀生成語言練習的一些有效策略。
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是新課程倡導的基本理念之一。如果將形形色色的語言練習比作是一艘承載學生駛向語言知識彼岸的帆船的話,那么,新課程理念就是這艘帆船上面的帆。
正因為如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樹新課程理念之帆,精心選擇語言練習題目的類型。說到底,教師要本著促進學生發展之目的,緊扣教材文本內容,精心選擇語言練習題目的類型。教師選擇的語言題目類型不僅要力求新穎,還要追求實效。如此這般,才能更好地發揮語言練習題目在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發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比如,在教學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中的《我愛這土地》這首詩的時候,依據新課程以生為本的理念,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詩朗誦語言練習。教師可以首先將這首詩的配樂朗誦錄音文本分享到班級微信群中。然后,讓學生在課后自主模仿錄音文本內容,并錄制一段朗誦作業。為了督促學生更好地完成這項語言練習,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將自己的作業錄音文本分享到班級微信群中。
新穎的語言練習題目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對語言練習題目的興趣,而實效的語言練習題目則能夠切實發展學生的各種能力。
前面提到,教師生成語言練習的過程中必須要以教材語言文本為依據、為立足點。脫離教材語言文本的語言練習在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方面的作用會大打折扣。那么,教師應該怎樣立足文本生成與教材教學內容相符的語言練習呢?顯而易見,教師首先要對教材文本內容進行深入挖掘,即教師要細讀教材文本內容。
實踐證明,教師在細讀教材文本的基礎上,不僅能夠明確教材內容中的教學目標,還能夠以此為基礎生成一些與教材教學內容相符,以教材教學目標為中心的語言練習。
還以《我愛這土地》這首詩歌為例,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教師可以在課堂中設計這樣一項練習,即讓學生為這首詩歌畫出節奏和重音。讓學生自主去畫節奏與重音正好符合新課程的基本理念,而教師緊緊圍繞這首詩歌主題設計這項練習,不僅能夠讓學生更加透徹地理解這首詩歌的思想內涵,還能夠切實提升學生的朗誦能力。
教師通過讓學生一絲不茍、富有成效地完成基于教材教學文本生成的各種語言練習,不僅能夠引領學生復習鞏固教學內容,還能夠切實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練習是引領學生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易到難登上知識高峰的一道階梯。因此,教師在設計各種練習的時候必須要有意設置好練習的梯度或坡度。如果練習的梯度過陡、坡度過大,那么,這樣的練習對于學生來說,其難度也就會明顯提升。過難的練習會嚴重挫傷學生參與練習活動的積極性,進而導致練習實效性每況愈下。
有鑒于此,教師在新課程理念下基于文本細讀生成各種語言練習的時候,一定要想方設法設置好語言練習的梯度。
再以《我愛這土地》這首詩歌為例,教師可以首先設計一些讓學生朗讀詩歌中新詞語的練習。當學生能夠準確朗讀這些新詞語的時候,教師可以再設計一些讀句子的練習。最后,再讓學生去朗讀整首詩歌。
梯度適宜的語言練習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參與語言練習的積極性,進而提升語言練習的實效性。
綜上所述,在進行文本細讀生成各種語言練習的時候,教師要選擇一些既新且實的語言練習題目類型、確定緊扣教材文本的語言練習題目內容以及設置由低到高的語言練習題目梯度等。這樣一來,語言練習在鞏固課堂知識以及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方面的作用就能發揮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