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艷萍
(山西省河曲中學,山西 河曲)
信息技術對于現代社會的影響越來越大,教育工作也受到其影響出現了越來越大的變化。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能夠讓教育工作者結束填鴨式教學模式,真正將教學主體地位還給學生,能夠給予學生更大的發展平臺,并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提高自身學習效率。
信息技術教學能突破傳統教學的空間和時間限制,教師合理使用信息技術教學手段,帶領學生進行知識內容獲取,使學生能在知識學習期間更深入地理解知識內容,并能在知識延伸的過程中學習到更多相關知識內容,這對開闊學生的學習視野有積極影響。譬如在數學、物理、化學等學科教學的時候,部分學生對自己現階段的學習程度了解不多,所以教師在教學時需要合理引入信息技術,為學生展示同一時間內其他學校、其他地區學生如何開展學習活動,使學生了解到同齡人的學習狀況,進而產生巨大的差距感和危機感。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會有意識地深化自己的學習能力,縮短與同齡人之間的差距,這種直觀的展示要強于教師單純的語言講授。除此之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后能通過即時通訊軟件向他人尋求幫助,或者邀請教師和同學進行討論,或者來到問詢平臺,在網絡上與專業人士進行對話交流,能及時獲取到答案。學生能通過各類途徑解決問題,且在討論和知識探尋過程中,學生能力有所提高,并養成良好的探究習慣。總之,借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活動能突破地域限制,使學生有更多的空間和時間進行知識學習。
信息技術教學能讓教學的形式更加多樣化,在教學中合理使用教學工具、投影、電影、錄音、圖片、計算機等相關的媒體設備,能將抽象的文字知識變成表格、圖片、圖形等形式,學生理解起來會更加容易,且這種教學方式不但能看見更能聽見,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多種感官,使教學的內容和形式更為豐富,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學習主動性也有所提高。信息技術能直觀地呈現教學內容,能將原本直觀的課程內容變得具象化,通過立體、直觀的展示,能讓學生對知識內容有清晰的認識。就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為例,教師先給學生播放一段荷塘月色的美景,使學生體會出其中的意境,然后再進行課堂內容講授,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也能給學生創設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又如,在歷史課程教學中,教師可為學生播放一些視頻內容,使學生能真實了解到當時的歷史情況,通過真實還原的影視劇播放,在學生的頭腦中留有畫面感,使學生對知識有深刻的印象,讓學生的大腦始終處于興奮狀態,這樣學生會在聽課的時候集中學習注意力。其實學生若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克服種種困難,充滿信心地進行各類知識的學習,將原本的“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另外,信息技術教學活動期間,教師能開展各類有趣的游戲活動。譬如在英語教學中教師開展單詞猜詞活動,在大屏幕上展示英語單詞對應的圖片,讓學生根據圖片或者動態畫面猜詞,這也能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動態圖片觀察中更牢固地記憶單詞。或者教師能使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展示動態的英語對話短劇,讓學生分小組進行模仿表演,以調動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
信息技術教學的引入能讓教學的過程更顯便捷,能將原本復雜的內容使用圖像或者視頻的方式展示出來,這樣教師在進行講解的時候會更容易。信息技術除了能帶給課堂更多的立體、直觀感受,更能帶來教學的便捷性。傳統教學中教師需要在黑板上給學生寫板書,課堂時間都浪費在板書的謄寫上,在講課過程中板書內容被替換,教師想再次利用的使用需要重新寫。但教學課件的應用,則能解決這一問題,能在方便網絡連接的過程中,使文字、圖表信息直觀地呈現出來,教師需要使用的時候僅需要使用鼠標翻閱即可,這能增強教師工作的便捷性。且教師在課程內容講授完成后,將課件上傳到公共郵箱,方便學生下載復習和預習,學生在預習課或者復習課上能提前了解課堂內容,進行系統預習,會讓課堂教學效果更好,且能節約大量課堂時間,優化整個教學過程。
信息技術在教育工作中的有效使用能夠充分彰顯智慧教育。教育工作者要深入研究如何在教育工作當中進行信息技術的使用,要找出它們之間的有效契合點,以學生的健康發展為根本,批判性地加強信息技術在教育工作中的應用。教育工作者應當提高自身的信息技術素養和業務能力,實現信息技術與教育工作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