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磊
(江西省南昌市蓮塘一中數學組,江西 南昌)
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不再是過去單純靠教師機械地講、學生被動地學這一簡單的填鴨式教學模式,而是要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其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將教師所教授的知識內化吸收。如今很多數學教師都在時常反思自己數學課堂的教學組織形式,逐步加深了對小組合作學習在高中數學課堂的應用認識和理解,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小組合作學習真正走入高中數學課堂。
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教師首先一定要轉變自身傳統的教育理念,貫徹落實好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和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積極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主觀能動性,巧妙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法,緊密聯系教學內容凸顯出小組合作的真正價值,但是教師需要注意的是,在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一定要緊密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身心發展特征,深入了解學生內心,多和學生溝通交流,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例如,在教學“空間幾何體的三視圖和直觀圖”這節內容時,教師就可以把提前準備好的球和長方體實物拿出來,要求學生畫出它們的三視圖,在學生畫完后,積極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出來并和小組其他同學交流,總結自己的作圖心得,這樣能夠凸顯出小組合作學習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真正價值。
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根本目的是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相互探討學習,充分調動每個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正式上課前,小組學習一般都是大致預習將要學習的內容,并把其中自己看不懂的地方標注出來,這個與一般課前預習不同的是,教師會經常提出一些具有挑戰性的學習要求,比如:要求學生先自己預習,對于自己不懂的地方,可以以小組為單位一起討論,這樣有利于小組成員之間產生思維的碰撞,促進小組成員的共同進步;教師也可以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一起完成課前預習任務。在實際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緊密結合教學內容,積極為學生創設能夠促進小組合作的數學教學情境,以此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另外,教師要積極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互相交流預習成果,這樣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的反饋,有針對性地指導他們進行合作,提升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效率,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從而有效鍛煉學生的小組合作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由于受以往傳統數學教學模式的影響,學生已經習慣了灌輸式和填鴨式的數學教學模式,在展開小組合作學習時學生普遍缺乏一定的合作意識,這就極大地降低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現代多媒體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到教育領域中,所以高中數學教師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時,可以采用多樣化和趣味化的教學方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可以有效借助現代多媒體技術,給學生制作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圖片或者視頻,把原本枯燥乏味的數學知識生動形象地呈現在學生眼前,以此來牢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同時,教師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成績,把學生分成若干個五人小組,并在課堂中積極引導學生對數學教學問題展開交流和合作學習,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記憶和理解所學知識。巧妙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意識。
綜上所述,小組合作學習已經被廣泛應用于各個學科的教學實踐中,它克服了傳統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弊端,有效提升了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由于小組合作教學在改善課堂教學氣氛、大幅度提高學生學習成績、促進學生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等方面實效顯著,引起了各界的關注,并且成為現階段主要的教學理論。小組合作學習注重培養的是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有很多優勢,是單一單向的傳統教學方式所不可比擬的。小組合作學習充分挖掘了學生的數學潛能,體現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有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