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鵬芳
(寧夏育才中學,寧夏 銀川)
首先,發展性教學評價與傳統的教學評價不同,其具有更加深層次的內涵以及主導作用,能夠影響學生的意識發展以及思維發展。在開展發展性教學評價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保持全面性,能夠站在全面的角度上對學生實施評價,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其次,發展性教學評價除了具有一定的發展性以及全面性之外,同時也具有一定的互動性。在此過程中,評價主體不再是教師,而是學生。
當前,大部分教師深受傳統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在教學的過程中將學生的考試成績視為主要的教學目標,對學生實施師生授受的教學模式,甚至會對其實施“填鴨式”的教學手段。這兩種教學手段的實施雖然能夠幫助教師維持教學秩序,卻使得學生無法進行自主的表達以及自主鍛煉,久而久之,學生就會產生抵觸學習的心理,進而無法提升自身的學習質量。
首先,在開展高中政治教學之前,教師需要進行的任務就是對自身的教學觀念進行優化。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通常會使用師生授受的教學手段,堅持高分至上的教學理念,對學生造成了較大的學習壓力,同時也使得學生對政治學習產生一定的抵觸心理。因此,在現代化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若想促進學生的綜合性發展,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實踐能力,就一定要擺正自身的教學觀念,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將學生視為教學的主體,將課堂交給學生,鼓勵其通過分析討論的形式對政治問題進行探究,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提升自身的核心素養。
其次,在開展政治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其自身的綜合素質。比如,當教師在講解《貨幣流通》這一課時,便可以通過以下教學手段開展教學:第一,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事先通過網絡搜集與之相關的信息以及資料,并對其進行整理,運用自己的語言對其進行轉述。第二,在正式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將自己搜集到的資料進行展示,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PPT講解,在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同時,也能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以及應對危機的能力。
最后,在開展政治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與學生構建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能夠“愛上”教師,并“愛上”政治,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以此實現高效課堂的建立。
俗話說,知識來源于生活,同時也應用于生活。政治教學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與大眾的生活利益息息相關。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與生活進行聯系,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
比如,當教師在講解與《人民的權利》這一課相關的知識時,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投票選舉”的活動。首先,教師可以選出3~5名學生,安排其扮演“選舉人”,隨后,教師可以要求這幾名學生進行選舉演講,并要求其他學生進行不記名投票;之后,教師可以安排兩名學生進行公開唱票以及計票,選出票數最高的學生,視為“選舉”成功。當這一教學活動結束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其中所涵蓋的政治知識進行總結,并對學生的活動表現進行評價,促進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進。在這一教學活動中,學生不僅能夠了解自身所具備的權利,同時也能夠產生一定的學習興趣,能夠加深對政治教學的喜愛程度,進而提升政治學習的質量。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為學生灌輸一定的基礎理論知識,同時也要引導學生學習一定的學習方法,使其能夠自主地開展政治學習,提升自身的學習效率,促進其全面發展。同時,在此過程中值得注意的是,當教師在組織學生形成學習方式時,需要對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能力進行分析,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幫助其形成適合其發展的學習方式以及學習習慣。同時,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制訂出合理的學習計劃,以便其能夠有序地進行發展,保證自身的發展質量以及學習質量。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的出現以及素質教學的不斷深入,如何優化教學的模式,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已經成為教師新的教學任務。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學習一定的政治理論知識,同時也要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以及人生觀,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發展。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優化自身的教學手段,同時也要注重優化自身的教學模式,保證學生的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