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斌
(甘肅省渭源縣第一中學語文教研組,甘肅 渭源)
高中語文新課標要求教學需要做到知識和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有機融合,科學地體現出語文課是交際工具和文化載體的重要特征。自新課標頒布推行以來,高中語文教學在積極探索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高中語文教師需要深入解讀教材,找到能夠對學生進行幸福教育的知識內容,提高高中生的幸福感,從而使其喜歡上語文學科。
閱讀教學并不是教師一個人在講臺上講解課文,而是需要師生的互動交流,是師生就閱讀資料進行交流對話的過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態度應該親民,要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在互動交流中表達自己對問題的見解。這就需要教師認真傾聽學生的談話,保持民主的作風,當出現不同觀點時,教師應該做到以理服人,允許有不同觀點出現。值得注意的是,高中生的心理趨于成熟,他們的發言都會經過深思熟慮,覺得答案合理時才會與教師討論。因此,教師應該注意自己的語氣和語調。例如,在教學《再別康橋》這一首詩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能力水平,結合詩文設置問題,用問題引發師生交流對話。如“同學們認真讀一遍詩文,并說出你們的第一印象?”“詩歌的種類多樣,有敘事詩、抒情詩、哲理詩等,那么我們今天學的《再別康橋》屬于哪一種呢?”等。教師可以利用問題引導學生的思緒,讓學生沉浸在問題中,逐步了解整首詩歌。如此教師可以如期完成教學目標,學生也習得了閱讀知識。
幸福教育強調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強調學生個體的感受與創造,讓他們以愉悅的心情、良好的心態學習文化知識,獲得審美能力的提升。審美化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獲得獨特的精神感悟,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陶冶學生的情操,提升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審美化閱讀教學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這與幸福教育的觀點相似,這也是落實素質教育的基本途徑。因此,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表達自我、展示自我的平臺。同時,教師也應該針對不同題材的文本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如此才能獲得最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荷塘月色》一課時,語文教師可以從語言方面入手,文中有描寫月夜下荷花姿態的句子,“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作者連續用三個比喻句形容荷花的美,這種意境、情感、用詞,令人產生無限遐想。教師用這種教學方式可以豐富學生的個性化審美閱讀體驗,提升學生的幸福感。
良好的教學氛圍可以有效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對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幸福感有著重要作用。在合適的傳統文化氛圍中,學生能夠置身于古詩文描繪的畫面中,能夠切實感受中國古代語言文化的美,或驚心動魄、或清新雋永,對于學生理解古詩文也有重要作用。教師在進行古詩文的閱讀教學中,可以采取以下方式營造課堂教學氛圍:其一,利用古詩文的古典韻味營造氛圍。高中古詩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古詩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來營造文化氛圍。例如,《蘭亭集序》一文,教師除了講解詞句知識和句式知識之外,還需組織學生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知道王羲之作《蘭亭集序》的緣由。其二,利用語言文化來營造文化氛圍。在古詩文教學中,教師可以用古詩文中或唯美清新、或心有溝壑的語言來營造文化氛圍。教師將語言文化滲透到學生的思想中,讓學生置身于畫面中領悟其中的文化和知識信息。
高中語文教師在實施幸福教育的同時,需要讓學生獲得相應的知識和能力,完善人格,形成健康的價值觀念和高尚的道德修養。教師在實施閱讀教學時,需要深入解讀教材,在讓學生感受到幸福的同時對學生進行德育,合理選擇德育與幸福化閱讀教學的契合點,只有這樣才能將德育更好地滲透到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獲得新的感悟和體驗,能夠凈化學生的心靈,提高他們的道德修養。在實踐教學中,教師可以與學生共同探討問題,發現語文學科的魅力所在。在這種模式下,語文教師能夠引導學生正確看待德育知識,并應用教材中的德育知識健全學生的人格,還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
綜上所述,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落實幸福教育,需要教師和學生的有效配合,讓學生感到幸福的同時,獲得一定的知識和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如此,幸福教育才能得到廣泛應用和推廣,推動教育教學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