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Ha
出生于加拿大的林嘉欣自2002年與許鞍華導演合作的《男人四十》奪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與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新人后,2015年又憑借《百日告別》獲得第52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15歲出道,迄今已獲三次金馬獎和兩次金像獎,百度介紹說她是成為演技大滿貫第一人。一張永遠少女感的臉龐和一身文藝氣質的她在演戲這條路上似乎總是呈現兩個極端:要么不演,只要一演就會得獎。
浪漫花都巴黎雖然是千萬人的夢想目的地,但也有不少人去完之后印象幻滅。與巴黎緣份不淺的林嘉欣,近幾年都在無間斷游巴黎,并且每次都保持開放的心態,“對一個地方幻想太大注定失望,但是放開自己去探索,就會每次都有新發現,對那個地方只有愛,沒有遺憾。”
不喜歡名牌,不泡夜店,對陶藝興趣濃厚,熱愛電影,在各個影展上瘋狂觀摩電影。還在加拿大和法國學攝影和建筑,林嘉欣形容每次去巴黎都會有驚喜,參加時裝展如此,看藝術展也是如此。
林嘉欣喜歡去巴黎看秀,而且每次去的感受都不一樣。早前看一場Louis Vuitton秋冬系列,通常來說冬天的衣服都比較厚,沒想到那次卻看到很輕盈的感覺。在厚布料之間用輕材質的物料,將重和輕放到一起既有街頭風格又很適合旅行,“看起來好中性”林嘉欣眨著眼說道。在她眼里,衣服其實并沒有特定的性別,穿什么只是體現了現代女性的一種自我態度。
除了可以幸運地可以到后臺一睹品牌藝術總監Nicholas Ghesquière的風采之外,她也留意到秀場的時尚達人“都很有自己的風格和態度”。林嘉欣說每次去巴黎就像去吸收靈氣,“所以都保持覺醒的心態,明白時尚不是刻意的前衛。”
除了看秀,熱愛藝術的林嘉欣每次都會抽出一定時間去美術館,用她的話說這是必然行程。去龐比度中心看一位二次大戰后的藝術家Cy Twombly的展覽,林嘉欣覺得無比幸福:“雖然之前聽過他的名字,但這次欣賞到他的回顧展,更明白他的經歷,和身處的時代帶給他創作的沖擊。”在大部分旅客去名店血拼手袋時裝時,林嘉欣的Shopping卻是在美術館,“每次去美術館都會去書店,那里有好多關于藝術的兒童書,像畢加索、馬蒂思、梵高的書都是香港比較少的。和美術館一起的展覽,都是特別印制的某位藝術家的兒童繪本書,這樣我就可以和女兒分享我看的展覽,至于買書這個是我平時出行的習慣。”
2010年拍完《魔俠傳之唐吉可德》后與導演袁劍偉在加拿大注冊結婚,同年10月林嘉欣在加拿大生下大女兒Kayla,暫別娛樂圈。2011年8月她在北京復工,又于2013年生下小女兒取名Sofie Yuen。林嘉欣如此深愛巴黎,當然也希望有一天可以帶著兩個女兒到訪,連行程都早已有了計劃,一口氣就講出幾個親子行程,“一定會去塞納河搭Batobus,會沿途停八個景點,其中一個是巴黎鐵塔,好想和兩個女兒在鐵塔下野餐、曬太陽、玩啦、畫畫,不管怎樣都很開心。”
第二個必到的地方是羅浮宮,“我去過四、五次都未實現。其實有一個program叫做ThatMuse, 只要拎著相機,穿一雙舒服的鞋,帶著好奇心,在某個特定的時間列個清單去尋寶。”林嘉欣說其實就是想大人小朋友一起參與,很多人拍完Mona Lisa就走,但其實還有很多值得看的藝術品,還可以和不同家庭比賽,在限定的時間看誰拍得多,“所以多幾個家庭去玩會更有趣。”除此之外,自然歷史博物館也是必要行程之一,林嘉欣說:“那里有好多動物標本、恐龍化石,這些香港都比較少見,想讓女兒親眼看看,近距離去認識動物。”
林嘉欣最近還和家人去了日本旅行,隨著女兒慢慢長大,她說帶她們外出游玩也比小時候要輕松,所以未來也希望跟女兒一起去更多的地方。
林嘉欣在多次采訪中都表示她絕不是怪獸家長、虎媽類型,對于育兒、教導小朋友雖非師者級別,但也蠻有心得。“教小朋友是否要嚴厲?我覺得可以用一個擁抱比喻,我們經常擁抱小朋友,你覺得他明白,可以抱松點,但你如果要提醒他,就抱緊點。”她認為很多事情都要讓小朋友自己去選擇,去判斷。“有時等他碰撞下,他自己經歷了,才會入腦在經歷中學習,好過父母講多少遍都沒有用。”家長覺得最棘手最最常見的難題,就是小朋友發脾氣。林嘉欣說遇到這樣的情況一定要冷靜“有時候冷靜是很難做到,但還是要盡可能做到,給時間讓小朋友去發泄,等他喊完,讓他知道你在等他平復,然后再告訴他大喊大叫是不對的。”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更多的是協助他們,“要和小朋友一起想辦法而不是責怪,給他選擇,有時候他不知道怎么講,這時父母一味的責怪也會讓小朋友覺得冤枉。”林嘉欣會讓女兒明白發脾氣是沒用的,也會站在女兒的立場為他們解決問題。
當年嘉欣二十三歲首次拍電影《男人四十》,轉眼間她由最佳新演員蛻變到影后,由少女變成人母,在即將迎來的女人四十之際又特別出演了《心理罪之城市之光》。雖然戲份不多,但由她飾演的魏巍卻是解鎖江亞秘密的重要角色。如何通過簡短的幾場表演去體現人物內心的糾結和困惑是她覺得最難的部分,為了迅速進入那種生病的虛弱狀態,她在開拍前詢問了很多醫生朋友,她說:“我要向他們去詢問很多病理癥狀,才能讓自己的一舉一動更接近一個病人。”對于一個在床上躺了三年,下半身無法動彈的角色來說,她只有讓自己做足功課才能找到對人物的狀態。
一直以來“驚悚女王”的稱謂都伴隨著林嘉欣,雖然她說自己的確是驚悚片的影迷,但對于接片一直都是很開放式的,從沒有特別給自己設定什么具體的方向,只要角色和劇本對了就行。早前看過一個林嘉欣的采訪,她說一個角色,無論戲份多少,只要有難度、有挑戰性,她都會去嘗試,因為她認為“這是作為演員的探索。”如今一個孩子七歲,一個孩子四歲,除了工作還要分配更多的時間在家庭生活中,不過她說大概2年接一部戲,在生活之余繼續去探索作為演員想要去追求的東西,“我覺得這樣的節奏還不錯,既有自己的生活又可以有自己想要去嘗試的角色和劇本。”
當聽到自己快到不惑之年時,才恍然意識到“是呀,都四十了”看來這個看起來永遠少女的辣媽對年齡并沒有什么概念,所以她想了想又說道:“四十歲有沒有什么想做的呢?對,好想去看北極光。”
“會不會怕老?”
“不怕呀,只要生命中有熱愛的事,熱愛的人,生活過得豐富充實就完全想不到老去這個詞。因為開心,不會多想。”
她說一個角色,
無論戲份多少,
只要有難度、有挑戰性,
她都會去嘗試,
因為她認為“這是作為演員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