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目前學校有計劃難落實、有組織難領導、有活動難推動的教學研究現狀,江蘇省金湖中學積極進行校本探索:營造教學研究氛圍——合作合力;明確教學研究目的——優化高效;突出教學研究重點——研討整合;強化教學研究考核——整體原則。這些策略提高了課堂效率,促進了教師自我發展,形成了學校整體教研合力,讓中學教學研究得到真正落實。
【關鍵詞】教學研究;實效性;校本探索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18)90-0021-03
【作者簡介】陳曉泉,江蘇省金湖中學(江蘇金湖,211600)校長、黨委書記。
教學研究是指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教師專業進步為目的,以教育教學問題為研究對象,以教師為研究主體,以專業研究人員為合作伙伴的校本性實踐研究活動。中學教學研究具有基礎性、實踐性、探究性、反思性等特點。如何立足于教育教學和學校管理實踐,解決實際問題,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師生共同成長,是一線教師和教育管理工作者應該深入思考與探究的問題。
一、中學教學研究的困境
一是有計劃難落實。學期初,學校各教研組都會制訂教學研究工作計劃,但在實際研究工作中,缺少教學研究的氛圍,不少教學研究流于形式,逐漸演變為無教研質量的“形式教研”,常常表現為:主題不明確、意愿不強烈、踐行難調控、效果難保證、活動難落實。
二是有組織難領導。中小學教學研究組織結構不盡相同,比較常見的三級組織是教務處、教研室、備課組。教學組織通過縱向控制、橫向協調,形成一種矩陣式管理結構,理應保證教學研究有效開展。然而,不少學校領導對教學研究工作沒有遠景規劃,又缺乏具體過程指導,沒有形成規范的制度,使教研組教學研究工作毫無起色。教師疲于應付,教學研究無序、無力。
三是有活動難推動。由于激勵機制不健全,不少教研室、備課組安于現狀,缺乏創新意識;完成教研任務都是靠上級“推一下,動一下”,缺乏主動性。學校組織教學研究工作、承擔對外公開教學、開展課題研究等,或是組長“包辦代替”,或是幾個骨干教師輪流“表演”,一般教師站在門外“看戲”,缺乏整體性。教學研究難以扎實高效推進。
二、中學教學研究的必要性
一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需求。教師的教學研究源于自身的教育實踐,教學研究的本質在于追求更合理的教學實踐。教師應帶著研究的理念進入課堂,帶著研究的策略實施于課堂,用研究的視角關注課堂教學。教師將教學研究應用于課堂教學,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課堂效率,豐富教師的專業知識,提升教師的科研能力與實踐水平,進而良性循環,相互促進。
二是教師自我發展的訴求。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么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令人欣喜的是,越來越多的教師意識到從事教育教學研究是自我發展的必由之路。要實現由知識型教師向科研型教師的轉變,一線教師必須增強自己的教育教學研究意識,提高研究能力。教師的專業發展就是要立足課堂、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形成策略、豐富自身。
三是形成整體教研合力的現實要求。教師的個人教學研究能力和教師間的相互作用效果,決定著學校整體教學研究的水平與層次。教師之間在知識結構、智慧水平、思維方式、認知風格上都存在很大差異,即使是教授同一課例,在教學內容的處理、教學重點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問題的設計等方面都存在明顯的差異。教師在一起研究,相互指導,互提建議,分享資源,在發揮教師個人教研優勢的基礎上,實現教師間的碰撞與融合,在經驗共享的基礎上融合、重構,生成新的思想和觀點,深化、重構原有經驗,實現教師對原有教學策略、教學研究的反思與整合。教師的課程資源分享和教學研究的相互支持常態化,能切實促進教師整體的合作與和諧,形成學校整體教研合力。
三、中學教學研究的實效性
教育教學過程是一個不斷變化、發展的過程。這需要我們更新教學研究理念,創新教學研究內容。近年來,金湖中學把教學研究放在學校工作的首位,積極探索、大膽創新、深入實踐,總結了許多符合校情的做法和經驗,形成了具有學校特色的教研方式。
1.營造教學研究氛圍——合作合力。
合作是一種文化。教師群體的合作是一種建立在教師之間的專業交流和經驗分享的關系。我們努力構建教師發展共同體,鼓勵教師間相互溝通和交流,注重培養教師間的合作感情,實現教師間平等對話,把簡單的共事關系變成協作、互動、專業共同成長的密切關聯;引導教師在學校理念、教師使命、教育情懷上形成共同的價值觀念,創設民主、開放、和諧、共享的合作氛圍,相互鼓勵欣賞,逐漸形成一種開放性、流動性、互補性的合作文化。
合作形成合力。佐藤學認為,要改變一所學校,需要不斷開展校內教研活動,讓教師敞開教室的大門,進行相互評論,除此以外,別無他法。我們把“教師敞開教室的大門,進行相互評論”再向前位移一步,因為我們不主張每個教師在孤立的狀態下開展自己的工作。我們提倡在備課階段同伴互助,形成合力,實現學校整體課程資源的優化。
合作合力的實質是教師作為專業人員之間的對話與互動。學校教學研究強調教師在展現個體能力的同時,注重切磋,分享策略和經驗,相互取長補短,交流融合,實現共同成長。通過合作合力,防止和克服教師畫地為牢、各自為戰、孤立無助的現象,消除教師無所顧忌地批判別人的行為,避免教師嚴密堅實地包裹自己的做法。我們倡導營造求真務實、科學嚴謹、合作高效的教學研究氛圍,大面積地提高學校教學研究質量,為教師群體專業化發展和教學改革深化發展提供有力保證。
2.明確教學研究目的——優化高效。
我們在調研中發現兩個問題。一是教研室、備課組把教學研究簡化為統一教學進度和教學要求,沒有真正發揮教學研究的實效。同一備課組成員教授同一教學內容時,課堂內容、教學流程、教學重難點、問題設計各不相同,甚至大相徑庭,呈現出不一樣的課堂形態。一段時間以后,各平行班教學效果參差不齊,甚而差異懸殊。二是教師獨立備課、聽課、上課、反思等,教學負擔重,疲于應付,無力教研。
為此,學校出臺《江蘇省金湖中學學科核心備課組教學研究指南》,預設教學研究“三知道”:明確教學計劃,學期教學“早知道”;任務分解細致,每周教學“早知道”;個體目標明確,共案內容“早知道”。依托《江蘇省金湖中學教研組關于教研活動的工作說明》,教師改變原先教研方式,精簡為“兩試兩優化·三課一體化”,先備后試、先試后教,通過試上課和試說課來優化備課、優化上課,具體做到三步驟:試前研討、試中觀察、試后診斷。試上課前,主備教師與牽頭核心組成員就主備人的導學案初稿展開專業研討,適當增補,存疑存惑;試上課時,主備教師專注觀察,做好記錄,以備研討;試上課后,集中研討,有效診斷并提出具體的教學修改意見。教師的備課、聽課、上課在一張導學案上實行,達到三課一體化。學校把教師從抄寫教案的繁重任務中解放出來,確保教師有精力參加集體教研,真正減少教師的無效勞動,提升教師教學思考的有效度。
3.突出教學研究重點——研討整合。
學校成立學科核心備課組,組下設若干備課小組,由一名核心備課組成員與一兩位主備教師組成。核心備課組的職責主要是突出教學研究重點,抓好三次教學研討,嚴格把好共案質量關。
一是核心備課組成員牽頭小組主備人教學研討。本周試上課教師解說備課初稿,其他組員提修改意見,核心備課組成員把關。二是核心備課組全體成員研討。主備人簡述試上課的目標、過程、教學方法、預計達到的效果及方案等;核心備課組各成員對主備人的說課質量進行打分評價,并對試說課的教學初稿進行研討、修改,主要基于對課堂導入的情境化、教學內容的基礎化、習題選擇的典型化、問題設計和講解的科學化、方法總結和步驟精煉化、課后作業難度和限時的合理化等的思考。三是集體教研活動。主備人進行試上課,教研組全員聽課,全體成員對試上課進行評議、討論、再作修改。會后,核心備課組成員指導試上課教師形成教案定稿并打印發放。開展試說課活動時,主備人針對本周的教學案進行試說,重點試說過程設計及講授方法,其他成員對照教學案認真聽講并再作修改,事后核心組匯總、研討,并把關形成最終定稿。
專題研討、相互診斷。每學期,學校安排不同學科、不同年級的教學專題研討活動。學科教師全員參與,預先備課,集體研討,以說課、上課、評課等方式交流研討,互提意見,肯定優點,挖掘潛力;對課堂診斷、把脈,提出疑惑。在和諧互助的研討氛圍下,教師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真誠分享彼此教學困惑、體會、經驗、智慧,積極探尋、改進教學策略。學校先后開展“專家引領·同行互助”“校級聯誼·合作提高”“合作·合力”等大型對外公開教學研究暨專家講座活動,與名師同課異構,邀請市內外教育管理部門、四星級普通高中的專家與同行前來聽課交流,大家相互學習、借鑒,同中求異、異中求同,實現了優勢互補、共同提高。
4.強化教學研究考核——整體原則。
學??己酥贫葘處煹慕虒W研究作出具體要求并提供范式,為教師參與教研活動提供時間保障和機會保障。教師如何充滿激情地參與教學研究,感受職業幸福,并使之成為自覺的行動,還需要有一套評價體系維護其價值,體現制度的引導、約束、激勵作用。學校建立教學研究領導小組,抓好教研組、備課組的教學研究主陣地;構建學校教學研究管理網絡,配套學校教學研究措施,暢通教學研究渠道;細化教學研究研修制度,推行教學研究津貼制度、成果獎勵制度,確保學校教學研究扎實開展。
教學研究成果獎勵本著“公平合理”“協同作戰,捆綁考評”,立足“看起點,比進步”“多勞多得,優績優酬”等考核原則制訂考評方案。學校堅持團隊貢獻優先,根據團隊的整體貢獻率確定該團隊獎勵等級,評選出“先進教研室”“先進備課組”“先進班級”等。學校以“協同作戰,捆綁考評”為抓手,助推教師合作合力,積極推進有效課堂教學,進一步調動廣大教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不斷提升教育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