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歐洲咨詢公司(Euroconsult)首次針對中國的航天生態系統發布了《2018年中國航天產業》報告,對當前中國航天生態系統的發展概況以及未來從上游到下游的預期演變進行了深入分析,涵蓋了衛星產業所有關鍵領域:衛星制造、發射、衛星通信、對地觀測、衛星導航和空間探測。報告估計2017年中國航天價值鏈的規模超過160億美元,下游市場占85% 以上。衛星導航是中國的主要衛星應用之一,是2017年的主要收入來源,領先于衛星通信和對地觀測。
報告按應用領域分析了政府航天計劃的戰略優先項以及動態,包括科學與探索、衛星通信、衛星導航和對地觀測;分析了中國的航天生態系統以及影響它的政策,包括“一帶一路”、“中國制造2025”、“十三五規劃”等;概述了中國變化最快的4個航天市場:衛星制造、發射、衛星通信、物聯網與對地觀測;針對每個市場概述了預計將對航天生態系統產生影響的現有企業和未來可能參與的企業,包括他們的發展戰略、資金、技術能力和未來發展規劃,涉及近30家公司。
12月17日,聯通在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與中國衛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聯通在線董事長馬彥與中國衛通董事長李忠寶出席簽約儀式并舉行會談,聯通在線副總經理秦吉波和中國衛通副總經理李海金代表雙方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根據協議,雙方將充分發揮各自優勢,依托中星系列Ka寬帶衛星資源及其互聯網業務平臺進行合作,共同拓展市場,實現互利共贏。此次簽約是雙方合作的新起點,雙方將本著“開放公平、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原則,借助中國衛通高通量寬帶衛星資源及天地一體化業務運營平臺,以及中國聯通強大的基礎通信網絡優勢、遍布全國的銷售和服務網絡等,共同拓展寬帶衛星市場,滿足中國聯通地面通信網絡未覆蓋地區的通信市場需求。此次戰略協議的簽訂,對于進一步加強雙方在衛星資源方面的開發應用具有重要意義。后續,雙方將成立項目組,定期溝通,共同推進協議項下各項具體工作的落實。
11月22日上午,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吳春耕在例行發布會上介紹,全國已有超過617萬輛道路營運車輛、3.5萬輛郵政和快遞運輸車輛、36個中心城市約8萬輛公交車、370艘交通運輸公務船舶安裝使用或兼容北斗系統,國產民航運輸飛機首次搭載北斗系統。近期還針對長江航運等重點領域,研究出臺了具體措施,交通部將分階段穩步推動北斗系統在交通運輸行業實現全覆蓋。他說,交通部一貫高度重視北斗系統在行業的推廣應用工作,一直以來交通部緊密配合北斗系統發展步伐,推動建立“規劃、政策、機制、標準、推廣”五位一體的行業應用體系,實現行業與北斗系統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同時,交通部積極推動北斗系統國際化。在國際海事組織、國際民航組織框架下持續推動北斗系統納入相關國際標準,推動北斗系統在國際道路運輸領域的應用,促進北斗系統服務“一帶一路”倡議。交通部成功推動北斗系統納入國際搜救衛星組織,今年9月19日,北斗三號第13、14顆衛星成功發射,這兩顆衛星搭載了由交通運輸部參與建設的搜救載荷,將組成北斗衛星搜救系統,并作為全球衛星搜救系統的組成部分,為全球遇險船舶和人員提供報警和定位服務。
下一步,交通部將把北斗系統應用作為行業在新時期的一項重要任務,不斷提升行業北斗系統應用規模和質量。
11月30日,全球低軌衛星移動通信與空間互聯網項目啟動大會暨東方紅衛星移動通信有限公司揭牌儀式在渝舉行,“空中5G”、“鴻雁星座”全球總部正式落戶重慶兩江新區。全球低軌衛星通信與空間互聯網系統項目首期投資200億元,將在重慶兩江新區建設項目全球總部,以及運營中心、人才培養基地、配套產業園等。項目將按照市場化、專業化、產業化和國際化的原則,建設我國首個獨立自主的全球低軌衛星移動通信與空間互聯網系統。
該項目將聚集全社會資源,打造覆蓋芯片、終端、系統集成、運營服務及人才培養等環節的完整產業鏈條,培育新經濟增長點,帶動上下游1000億元產值規模。這是我國首個國家級的、投資規模最大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商業航天項目。
目前,項目公司東方紅衛星移動通信有限公司已完成組建,該公司由中國航天科技、中國電信、中國電子、國新國同4家央企及其相關企業共同發起成立,注冊資本金20億元人民幣。東方紅衛星移動通信有限公司將負責建設與運營全球低軌衛星移動通信與空間互聯網系統,提供各種終端產品與服務,構建海、陸、空、天新型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開展面向全球的智能終端通信、物聯網、移動廣播、導航增強、航空航海監視、寬帶互聯網接入等增值服務。
工信部確認,三大運營商已經獲得5G試驗頻率使用許可批復,這意味著全國范圍的大規模5G試驗將展開。
據了解,中國電信獲得3400MHz-3500MHz共100MHz帶寬的5 G 試驗頻率資源;中國移動獲得2515MHz-2675MHz、4800MHz-4900MHz頻段的5G試驗頻率資源,其中2515-2575MHz、2635-2675MHz和4800-4900MHz頻段為新增頻段,2575-2635MHz頻段為中國移動現有的TDLTE(4G)頻段;中國聯通獲得3500MHz-3600MHz共100MHz帶寬的5G試驗頻率資源。
專家指出,此次發放使用許可的頻率資源大體均衡。優先以100MHz左右連續帶寬進行5G中頻段試驗頻率使用許可,有利于充分發揮5G中頻段兼顧大容量和連續覆蓋的技術優勢。對于電信設備而言,不同頻率使用的電信設備在射頻、信道上都有不同。每改一次頻率,開發周期需要8至10個月。發放5G試驗頻率,可以讓電信運營商和設備商確定產品開發目標,大大加速產業鏈各環節產品開發進程。
目前其他國家5G頻譜分配主要采取高中低頻段搭配方式。高頻段傳播半徑短,在人群密集地區傳播效率高;中低頻段傳播半徑長,覆蓋更好。這次發放的是中低頻段頻率,高頻段頻率的分配正在征求意見之中。
12月10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在京成立衛星應用總體部,掀開了推動我國國防現代化建設、服務國民經濟發展的嶄新篇章。
衛星應用總體部的定位及目標是打造集團公司衛星應用業務的總體單位,積極推動與集團公司內優勢單位的資源聯動,全面支撐相關研制單位航天裝備一體設計實現跨越發展,以強軍為首責,瞄準衛星應用增量市場,創新商業模式,形成核心競爭優勢,為各類用戶提供天地一體系統解決方案。總體部將充分發揮集團公司整體優勢,形成富有競爭力的衛星應用產業鏈,樹大品牌、謀大市場,為國家衛星應用產業發展起到牽引和主導作用。
集團公司吳燕生董事長在講話中指出,成立衛星應用總體部意義深遠:一是集團公司黨組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精神,加快推進航天強國建設的戰略決策;是集團公司黨組履行強軍首責,支撐世界一流軍隊建設的重要抓手;二是集團公司黨組貫徹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建設世界一流航天企業集團的重要舉措;三是推動研究院從衛星研制向衛星研制與衛星應用并重,轉型升級發展的重要引擎,對研究院是一件大事,對集團公司也是一件大事。
2018年版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目錄已由國防科工局和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聯合印發。該目錄包括導彈武器與運載火箭等7大類共285項,相比2015年版許可目錄的11大類755項減少了62%。本次許可目錄的調整可概括為“保2、消3、減1”。其中,“保2”主要是指保留了對國家戰略安全、社會公共安全有重要影響的許可項目;“消3”是指除大范圍取消設備級、部件級項目外,還取消了軍事電子一般整機裝備和電子元器件項目,取消了武器裝備專用機電設備類、武器裝備專用材料及制品類和武器裝備重大工程管理類的許可;“減1”是指對科研許可的大幅度縮減,這將有助于裝備技術的創新發展,助力軍民兩用技術的轉移,提升科技對軍工產業轉型升級的新動能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