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姍老師,你好!
我這一生很不幸福。36歲那年,因丈夫出軌,我與他離婚,當時女兒小敏才2歲。我一個人含辛茹苦,把女兒拉扯大。廠里效益不好,48歲的時候,我提早退休,一個人在外東奔西走,兼了三份差。但是19歲的女兒不爭氣,一點也不體諒我。不但不好好讀書,還整天想著打扮,花錢。為此,我一直和她講道理,罵也罵了,打也打了。小姑娘只是把頭一低,一聲不吭,我感覺到她越來越不聽話,“皮越來越厚”,搞得我情緒很崩潰。最可氣的是,女兒高中考不上就讀了個中專,現在中專畢業,參加三校生高考,結果她那些中專的同學考上了,她居然還沒考上。中專快畢業的時候,她被分配到一家快餐店實習,被客人投訴,就沒能留下來。現在,她整天悶在家里,跟她說什么也不聽,家務也不做,三天兩頭說頭疼。我這一生不算很順利,但自己很要強,很努力,在外面工作、交際什么的,還經常能夠幫助別人,人緣很好。現在,我就是想不明白,自己省吃儉用供養的女兒怎么就不如人家的小孩?家里什么都不用她操心,到頭來連大學也考不上。我已經50多了,最近感覺胸悶、氣急,身體狀況大不如從前,可是女兒這個樣子實在讓我放心不下。
上海 李女士
李女士,你好!
人的成長是有規律的,從嬰兒到老年的每個階段都是人生的一個轉折期,每個成長期內都會面臨這樣、那樣的問題,如果能認識到人成長的一些特點和規律,就能順利度過這些轉折期。你和女兒小敏正好分別處在人成長的兩個重要階段,一個是中年期,一個是青春期。
中年期的婦女由于面臨外表體態、生理功能上的變化,以及家庭角色、工作角色等社會角色的變化,常感到緊張和焦慮,同時由于不能很好地適應更年期的變化以及感受到了老化的威脅,也常常會出現心理不平衡,情緒上容易動蕩和不穩定。青春期的女兒在這個階段心理也有變化,她開始產生了成人感,強烈要求獨立,希望受到別人的尊重。家長對他們的教育影響越來越弱,他們開始在家庭以外尋找新的認同,如趨向對于歌星、運動員、音樂、特別的服飾或發式的認同,并開始傾慕異性,注意自己的容貌和衣著打扮。青春期是一生中最容易受傷害的時期,這個時期的人非常敏感、躁動和容易受暗示。
我能體諒你的感受,年過五旬,大半輩子都在為生計而操勞。因為沒有老公,需要像一個男人一樣堅強,不僅為自己,而且要為女兒撐起一片天。所以,你不允許自己去碰觸內在的脆弱、柔軟的一面,無論在哪種場合,你都要表現得堅毅、果敢和樂觀,生怕別人看不起你。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自身在身體、心理和工作方面積聚的壓力和情緒越來越多,當一向乖巧的女兒也變得越來越不聽話,不合你心意的時候,這讓你產生了深深的無助感和失落感。
我建議你先卸下“防御的盔甲”,讓心中的女性氣質慢慢加強,從干練、理性、敏銳地主掌家庭與工作事務,到愿意示弱、忍讓并以更柔軟的方式處理和孩子的關系,慢慢地讓女兒學會一同去承擔家庭的責任。
在教育問題上,盡量“少說多聽”。越是對女兒的行為限制過多,管得太細,孩子就會對自己的行為充滿不確定性,缺乏自主,沒有自尊感,遇事容易產生羞怯和疑慮,甚至逆反。在具體的操作上,最好是70%的觀察,30%的溝通。在日常生活中少一點嘮叨,說話點到為止,讓孩子有時間去思考和領悟。
其次,尊重孩子首先是承認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不要輕易拿孩子和別人做比較;對孩子前途或者職業的選擇要符合孩子的興趣和實際情況。再給你一點具體的操作,在需要批評孩子的時候,注意分寸:1、避免質疑和輕蔑、譏諷的口吻。當孩子覺得和媽媽說話不自在,或者說話得不到肯定的時候,她會選擇沉默。2、不要在公開場合或者當著親友、鄰居的面去責罵孩子,或者向外人訴說孩子的種種不是。3、在看不慣孩子的舉止行為的時候,要對自己的情緒有所察覺。不要依據自己心情的好壞或者感情沖動來指責孩子,允許孩子沉默,不窮追猛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