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清廉
俗語說“病從口入”,此話千真萬確。據調查研究表明,多種疾病特別是所謂的“富貴病”,如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痛風、腸胃疾病等,其致病原因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人們沒有管好自己的嘴,飲食不科學、無節制,吃出來的。
在家庭中,負責掌勺的那位大師傅,無論是煮婦還是煮夫,肩上都擔負著不小的責任——制定家庭健康飲食規矩,對家人進行飲食管理。因為要想保障家人的身體健康,首先要管理好廚房,保衛好全家每個人的胃,并且身體力行地以健康、科學的飲食觀帶動家人,讓全家人吃得健康、吃得開心、吃得滿意,和諧、安康地過好每一天。要實現這些目標,家庭大廚就必須多學習些健康保健和營養學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烹調技術。
把好食品采購關
采購食品一定要選新鮮、干凈、安全的,多在正規菜市場、超市采購,并根據自己家庭的經濟情況進行選購,量入為出。少買飲食類的“處理商品”,凡腐敗變質,或懷疑存在其它質量問題的食品一律不要購買。
保證食品衛生
所選食品除一定要新鮮外,還一定要擇洗干凈,需要削皮的一定要削皮。為了盡量減少蔬菜、肉類等營養成分的流失,應先洗后切,而且不宜將食材在水中長時間浸泡。手接觸生雞蛋殼、蛋液后要洗干凈再處理其他食材。切菜的案板要生熟食分開使用。用刀切生肉后一定要清洗干凈。拌制涼菜,除保證潔凈衛生外,宜多放些姜、蒜、醋——不但能夠調味,還有消毒殺菌功效。在冰箱內冷藏的食品不宜存放時間太長,一般應在三天內吃完。剩飯剩菜應熱透后再吃,確保其中心溫度能夠達到100℃。
保證營養均衡
飲食要多品種多變化,要注意粗細糧、主副食、葷與素的合理搭配,保證營養均衡。在三天之內最好不吃重樣菜肴。主食除大米、面粉外,還應適當吃些玉米、小米、豆類、蕎麥和薯類等。一般而言,每天攝入的飲食品種應保持在15種以上。有些蔬菜類食品如芹菜、蘿卜等一定要充分利用,芹菜葉、蘿卜皮營養豐富,不可隨意拋棄。
精選烹調方法
除了要尊重家庭成員的飲食習慣,一般而言,應盡量多用蒸、煮、煨、燉,少用煎、炒、烹、炸。少吃油炸食品和腌漬制品,減少亞硝酸胺等致癌物質的攝入。特別是有老人和兒童的家庭,宜常吃些雜燴菜、打鹵面、疙瘩湯和餃子、包子、抄手(餛飩)、餡餅等帶餡食品。這類食品有肉有菜,還常配有香菇、木耳、黃花菜、豆腐、雞蛋、蝦皮、紫菜等食材,營養豐富而均衡,又容易消化吸收,還能夠改變孩子偏食的習慣。很多孩子不吃某些品種的蔬菜和較肥的肉,改制成餡類食品能幫助他們進食且均衡營養。此外,應注意改變家人的不良飲食習慣,如吃得太咸、太辣、太燙、太甜等等。但要注意,這些不良習慣不是一日就能更改的,需要時間,需要家庭大廚的耐心引導與用心烹飪,并做到循序漸進,如逐漸減少食鹽和辣椒用量,讓家人有個適應過程。
提高烹調技術
作為家庭大廚,可利用網絡或食譜類書籍,逐步提高自己的烹調技術,要多搞些飲食花樣,多在食品的色、香、味、形上下功夫,并根據季節,調換飲食品種,提升家人的食欲。在烹調加工過程中,應重視菜肴品種搭配,如炒萵筍,可以搭配肉類、黑木耳,提高菜品的營養價值和口味。
現做現吃,寧少勿多
三餐要定時定量,切不可遇上喜歡吃的、家人聚會、在外就餐,就食欲大增,飯量大漲。晚餐若是過于豐盛,暴飲暴食對健康危害最大。飲食節制不但有利于消化吸收,減輕腸胃負擔,還有利于延年益壽。所以,每餐所做食品寧少勿多,基本夠吃即可,這樣也可少吃剩飯剩菜。
適當多吃蔬菜
可以多吃一些含維生素較豐富的瓜類和新鮮綠葉類蔬菜,如黃瓜、冬瓜、苦瓜、絲瓜、南瓜、菠菜、韭菜、白菜、芹菜、豆角、茄子、番茄、洋蔥、豆芽、萵筍、大蒜、土豆等。此外,礦物質與微量元素含量較豐富的香菇、黑木耳等菌類食品和海帶、紫菜等也應該常吃。一般而言,每人每天的新鮮蔬菜攝入量應保持在400~500克。注意,吃水果不能代替蔬菜。
勸家人少飲酒
過量飲酒害腦、損心、傷肝、壞胃,甚至會誘發車禍等意外傷害,有百害而無一利。所以,作為家庭大廚,一定要盡量勸誡家人適量飲酒,少喝烈性白酒,尤其不能喝醉,醉酒后更不要開車?;加幸腋蔚燃膊≌?,應該完全戒酒。
加強飲食健康教育
作為家庭大廚,平時應多學習些養生保健知識,特別是應有針對性地對家中成員存在的健康問題、所患疾病或家族中患有的遺傳性疾病等多學習。對家人進行健康教育要選擇適當的時機和時間,潛移默化又不失溫情為宜。最好不要在飯桌上批評家人。在飯桌上嘮叨沒完,不但會影響家人的食欲,效果也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