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刮刮油

我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住過大雜院,也住過筒子樓,整個青春期到青年期經歷了20世紀末變革最多的那些年。所以,我在每一個人生階段都有不太一樣的理想。比如小時候受父母的影響,接受了很多知青文化,認為在深山老林里趕野豬、追狍子是充滿吸引力的生活;上了中學,認為志在四方、環游世界是我的人生追求;進入大學,覺得爬得高、賺得多才是人生目標。而現在我認為,曾經覺得是做人“必備”的那些能力和應該努力追求的那些目標,都不太重要 生活本來就不容易,能在平凡生活里發現快樂的事情,于我就是最大的本事。借一個流行詞匯總結:“佛系”找樂兒。
北京人有個習慣,不論好賴,都喜歡調侃著生活,我自認多少受了些影響,這為“怎么找樂兒”奠定了些微的基礎。而后,工作和生活算是我生命中的“大起大落”了,它們讓我對生活有了新的體會,雖然個中滋味不太好受,但也促使我開始思考應當以一種什么樣的狀態生活 這又為“想要找樂兒”添了點兒契機。
寫文章則是載體。
起初寫文章跟當年我為了追求混響音效,在廁所里載歌載舞這種自娛自樂的方式沒什么區別,不為給別人看 我始終認為寫作這件事一定有高下,但不應有門檻,如我這樣的人,也可隨時記錄一些趣事,這對我來說已經足夠了。
寫得多了,在網絡上分享后,我發現我的這種描述記憶、表達感想、記錄生活的寫作,竟也能幫其他人找到樂子。有時候是寫一些比較短的生活片段,有時候是用只言片語描述一個場景,有時候僅僅是寫一段兒時的回憶。或許是事情本身有意思,也可能是有了一些自己的語言風格,慢慢地,我的文字被一些朋友喜歡 這就更妙了。
于是,我開始在公開的平臺上寫。
被人喜歡和期待是一件幸福的事。最令我開心和滿足的,是一些朋友在看完我寫的東西后說“感覺生活還挺有意思”,或者留下一串“哈哈哈”,而這都是支撐我寫下去的動力。
現在,寫文章對我來說更像是一種“打卡”行為,我通過這種方式提醒自己:一定要在生活中發現樂趣并感謝生活的贈予。這個世界對大多數人來說可能都不是很理想,更鮮有人能真心取悅自己 這本來也不是任何人的義務 唯有“在平凡的生活中找樂的本事”傍身,才能保持向前走的決心。我希望閱讀我的文章的朋友,都能獲得平凡的快樂。
所以,我寫的東西大多是歡快的、輕松的、調侃的,因為我也需要并正伴著這歡快的節奏在生活里跑跳前行。
歡迎講述你和《讀者·原創版》的故事,投稿請發至ycpla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