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尼 佬

在從摩洛哥飛往土耳其的時候,我發現自己忘記帶充電寶了。于是,我跑到熟悉的戶外用品超市,買了最便宜的登山杖和充電寶。你看,戶外用品店都賣起了充電寶。由此可見,贏得社交網絡上的“贊”,已經成了我們鍛煉和旅行的一個主要目的。但是,我還是把充電寶弄丟了。
大約是在2013年,在基本沒有手機信號的托吉安群島上,除了我之外,僅有兩名游客:一個巴黎人、一個布拉格人,他們當時都對我帶去的充電寶表示出了濃厚的興趣 那時,這東西在歐洲還沒有成為必需品。因為沒有手機信號,我們常常在享用完太平洋的魚和海膽之后,續上兩瓶啤酒,繼續聊天兒。聊到興起,我們會拿出筆記本,畫下一些圖案,解釋東方和西方的許多不明之處。
托吉安群島上也不是完全沒有信號,在一座離蘇拉威西島稍近的島嶼上,信號會隨著海風時斷時續地來到石山旁最高的大樹上。下午時光,有少女爬到最高處,追著嘈雜和閃動的電波與電話那頭的人通話,像在追逐風下藍色海洋的層層波浪。
用不了手機又有什么呢?在丟了第N個充電寶后,我這樣想著。于是到了伊斯坦布爾,我決定不再買充電寶。就這樣,我在沒有充電寶的情況下活了兩個月。期間我去了中國的不少地方,發現無論是在高鐵上、咖啡館里,還是在小飯館里,都可以給手機充電。在無法充電的地方,譬如普通列車上,遇到手機電量不足的情況,我會看書、睡覺,或者看窗外永無止境的隧道、群山和峽谷。
你并不會失去什么。手機沒電不能掃碼使用共享單車,你仍然可以搭乘地鐵、打車或走路;手機沒電不能掃碼付款,你仍然可以使用現金或刷卡;手機沒電了,你可以看書,看城市糟糕的肌理,看真實的青春和真實的年老。
智能電子設備讓人的某些本能和能力漸漸退化。沒有手機就不能自駕游?你忘了可以通過觀察太陽來識別方向嗎?忘了高速公路上有完善的指示牌嗎?忘了山間公路和草原天路上那些十分愿意和你聊兩句的山民和牧民了嗎?人們常說,19世紀的小說里有太多“冗長而漫漫的風景”,但其實是現代人喪失了與自然風物對話的能力,眼睛掃一下隱隱青山,就迫不及待地要拍下來,要發到微信“朋友圈”、微博、Facebook上。不像在19世紀的歐洲或者美國,那時火車剛剛出現,而火車在俄國出現得更晚,可即使交通工具由馬車變成了火車,在永無止境的西伯利亞之路上,人們也只能在沉默中與風景對話,如一場悵悵的告別。
現在,我們整天刷新重重疊疊的信息,看無數翻新舊文的公眾號、重新剪輯的視頻,傻笑過后,你會發現,什么都沒留下。
與這樣舒適的數據世界對抗當然是徒勞的,何況里邊或許真的有一點點埋藏的珍珠 段子這一21世紀獨具生命力的文學形式里頭,確實有些屬于新世紀的獨特的語法和隱喻。只是在社交網絡公司的操控下,你的時間線往往會被更多無聊的、毫無意義的東西所淹沒。
還是節省一點兒電量吧。
看看你的手機里有多少古老且毫無笑點的段子,有多少自相矛盾的信息,有多少年年出現的“知乎式”的“科普”,就連你的“秀恩愛”,也顯得那么言不由衷和百無聊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