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遷 徙(上)

2018-03-01 07:25:00巴里洛佩茲著
美文 2018年3期

◎ [美]巴里·洛佩茲著

◎ 張建國譯

巴里·洛佩茲 (BarryLopez 1945—)是美國當代著名的自然散文作家,其《北極夢》1986年榮獲美國全國圖書獎非虛構作品獎。他在文學上的主要成就是散文,著有6部散文作品。除《北極夢》之外,他的另一部散文《狼與人的故事》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的提名獎和美國自然散文的最高獎項“約翰·巴勒斯獎章”。其他4部散文作品是:《穿越開闊地》《重新發現北美》《生活往事》《辯解文》。他還著有10部虛構作品,其中《冬日故事》《烏鴉與鼬鼠》《野外筆記》《抵制》也屢屢獲獎。

天還未亮,我覺得好像在下小雨。推開帳篷的側簾,我望見受暴風驅動的天幕,迅疾掠過凸圓月亮的面孔。黎明時分天空可能會變清澈。并未下雨,滴答聲是風引起的。暴雨可能會降到其他地方。

半夢半醒中,我再次聽到了聲響。那尖銳刺耳的叫聲,像小獵狗在吠,又像小豬在鳴不平。這尖叫聲仿佛又變成了來自遙遠體育館里的高昂歡呼聲,此起彼伏。

這是雪雁的夜鳴。九月的一天,我忙完工作時,看見它們沿著阿拉斯加北海岸飛翔。它們堅定不移地向西飛行,那毫不畏縮的陣勢令人振奮。第二年,我在班克斯島看到它們,二三十只一小群,向北遷徙。那年秋天,我去了加州北部,在它們位于克拉馬斯盆地圖里湖的早冬棲息地,與其共度了幾天時光。

圖里湖在美國并不十分有名,但每年秋天,大量的鴨和雁聚集在這個庇護所,使這片土地呈現出一種健康且有無限生機的氣氛。秋天的任何一天,游客在這里都有可能看到上百萬的鳥類——針尾鴨、小潛鴨、白頰鴨、桂紅鴨、綠頭鴨、琵嘴鴨、美洲潛鴨、澳洲斑鴨;大盆地雁和各種咯咯叫的加拿大雁,還有白額雁、細嘴雁、小雪雁和苔原天鵝。這些水鳥覓食棲息的湖泊和沼澤之間的開闊地,生活著美洲紅翼鶇和稀樹草鹀,布魯爾麻雀,白肚燕,以及草地鷚;此外還棲息著那些孤單捕鳥者——沼澤鷹、紅尾鷹、禿頭鷹和小紅隼。

克拉馬斯盆地是北美最豐茂的遷徙水鳥棲息地之一,除了圖里湖,還擁有其它四個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圖爾湖的西邊,是另一個名叫下克拉馬斯的大而淺的湖。它的東邊,跨過湖藨草沼澤,有一處倉鸮筑巢的低崖,早已不復存在的土著人曾在石崖上刻上的記數符號,現在仍清晰可辨。西南方向有個二戰期間殘留的日本俘虜收容所,與周圍環境顯得格格不入。北、東、南三個方向的莊稼地里,農民在暗黑火山土中種有大麥和冬土豆。

那天夜里,我似乎聽到了雨聲,然后在雪雁的叫聲中再次入睡。我還聽到了它們夜飛的聲音——頭頂上方奮擊長空的聲響,和翅膀恣意發出的咯吱咯吱聲。這些原生聲響,使克拉馬斯盆地呈現出未開墾地的奇異氛圍。遷徙鳥類每年都來其自古以來的領地越冬,然而,接下來與雁群近距離接觸的幾天,我并未覺得自己是個入侵者。我感到鳥類給人們帶來的平靜,心靜以后,我在這兒清晰地體驗到那些最古老的神秘感覺:空間的本相和外延,天上灑落的光線,如水的時光,全都匯聚于當下。

圖里湖有25萬只小雪雁。黎明時分,我發現它們浮在水面上,彼此緊緊地靠在一起,綿延四分之三英里長,約500碼寬。一群雪雁從水面飛起時,其聲音猶如暴風颮來臨,就像波紋狀錫片震動發出的噪聲。(如果你試圖弄清每一只雪雁發出的聲音,它就好比曬衣繩上的干毛巾被風狂吹發出的啪啪聲。)展翅飛翔時,其羽翼異常耀眼;迎著陽光,其身軀不透明的白色,猶如海水沖磨的貝殼的顏色,與透明羽翼和尾羽的灰白形成鮮明對比。在近處,雪雁呈現出北極狐一般的濃密完美白色。翱翔在暴風雨來臨的藍灰色天空中,雪雁的白透出一種超現實的光芒,一種無陰影的光輝。

雪雁在圖爾湖附近的莊稼地進食時,一般五千到一萬只一群進進出出。有時,空中一次會飛翔四萬到五萬只雪雁。它們像煙霧一樣,從田野里大團大團扶搖而上,越升越高,越散越廣,直到視野無法囊括。上萬只向后彎屈的雪雁,流暢地穿過另一大群逆向飛翔的雪雁,它們一個個從對方群體的空隙穿過,這空隙就像日本式圍墻上的方格一樣;最后,這景象好像沒了景深,你仿佛感到從海底透過魚群向上瞭望。

這些鳥吸引我的地方,除了它們美麗的白色、驚人的數量、生命的非凡活力,還有每只鳥加入或離開龐大隊伍時的機敏,以及每只鳥作為團隊一員時,如何超越自己,成為類似一個動物的龐大機體的一部分。不管雪雁彼此挨得有多近,我從未見過其中一只為了配合其它同伴的降落而移位,也沒見過水面上的一只雪雁被起飛的同伴所打擾。我從未見過兩只鳥像畫筆筆毛般緊靠著翱翔空中,當然毫無疑問它們不得不這樣做。幾秒之內,幾千只雪雁就能像逆風一樣卷在一起,不留縫隙,像落葉一樣降落地面。雪雁的這些團體運動一直如此吸引人,因為它們在飛行的長長拋物線和迅急而靈活的運動之間創造出一種張力,該拋物線狀實體和運動都是三維的。

這里還有一些吸引你的東西。雪雁來自地球的北端,每年卻能準確無誤地找到這個小湖。它們來自加拿大大陸北部邊緣的生長地,或者來自俄羅斯北極區弗蘭格爾島的河谷。它們古老的遷徙長廊,橫跨白令海峽,沿太平洋海岸而行,或沿落基山脈東側南下,比它們飛出的國度還要悠久。許多動物的生命被人類的計劃限制,但這些生命的決心,其傳統的遷徙模式,卻一直提醒著人們,自然界中有一種更基本的秩序。在原野上與這些鳥兒為伴兒不參合任何私心雜念,在其領地內宿營很容易產生一種超然感。

鳥兒以奇異的方式充分發揮心智。有些鳥兒,比如雪雁,能夠優雅地群集,這時個體的鳥兒成為較大的集體,它們能夠準確飛越在我們看來是毫無特證的廣袤空間,這一切都體現著神秘而精湛的技藝。即便是一群麻雀飛越城市廣場,都讓我們欣喜。在北極地區可看到大量的鳥兒,此時的敬畏欣喜之感尤為強烈。春天,俄羅斯海岸的阿納德爾灣,水面由于一群群太平洋鯡魚泛著銀光,海雀猶如一陣飛沙走石,沖向水中的鯡魚,然后銜著鯡魚返回位于陡峭懸崖的巢;海風勁吹時,數以千計的雛鳥卵殼像雪片一般從懸崖落入大海。1973年8月6日,鳥類學家大衛·內特爾希普繞著德文島北海岸的斯格路易斯角,與“遺失的”黑海鴿繁殖地近距離接觸。這一繁殖地在東南方綿延14英里。如今,在巴芬島的考克德宇阿克(Koukdjuak)大平原上,旅行者渡過河流,穿越池塘和辮狀溪流(這一旅程即使食肉狐貍也會筋疲力盡,最終累垮)會發現從換羽雪雁身上脫落大撮大撮羽毛,若用手抓起羽毛拋向空中,它們便如谷殼般飄落。從迪格斯島懸崖和毗鄰的哈得孫海峽的伍爾斯滕霍姆角(Cape Wolstenholme),二百萬只厚嘴海鴉涉水渡過,游向大淺灘上的冬日棲息地。

我曾說過,北極地區集聚如此多的生命,是暫時的和表面性的。北極綠洲之間廣布著數百英里的海岸懸崖、沼澤和河間山谷,那兒無任何水鳥和海鳥筑巢。成群遷徙的雁、鴨來去匆匆,五六周內就完成產卵、換羽和訓練幼鳥飛行等過程。人們在龐大的繁殖地目睹的是一種似是而非現象。冰雪消失時節,那兒有生命大量繁殖,鳥兒能找到并重獲食物。在島上棲息地和洪水泛濫的海岸平原縱深,鳥兒遠離了陸地食肉動物,可以立刻置換飛羽,不用擔心這種安逸幾周內就會消失。而且,有一陣兒,食物會遠遠超過鳥兒日常所需,所以能滿足換羽需要的額外能量,還能為南飛積聚脂肪儲量。

對鳥兒而言,這幾周稍縱即逝的大好時光很關鍵。如果天氣晴朗,它們的相關時間節點把握得又較好,它們會帶著奇異而原始的成就感回到冬季棲息地。雪雁十月份飛回圖里湖時,可以在此欣賞它們,因而沒有必要將其數量不多又遙遠的出生地——班克斯島的艾格河(Egg River)、加拿大西北地區安德森河的出河,以及弗蘭格爾島的頓多法亞河(Tundovaya River)河谷——的具體情況精確描繪出來。僅僅知道它們都是在那些涼爽的偏遠地區孵化,第一次呼吸,知道它們是第一次、第五次或第十次飛回就足夠了。它們的成功讓人忍不住驚嘆其生命奇跡——它們輾轉數千英里,四五周便遷徙一次,一直處于遷移之中。到了秋天,食物和光線逐漸缺乏,春天又會重新豐富起來。

早晨我會看到雪雁從湖面飛起,那一簇簇白色扶搖而上,飛入加州那蔚藍的天空,飛往那兩排大麥地去覓食。我只想了解這種游動式生活的意義,了解它們的生命如何與時間的流動融為一體,如何把握地面與天空之間、圖里湖與北極之間的空間距離。它們從頓多法亞河河谷和艾格河啟程;每天清晨,它們懷著移動的渴望,以阿拉伯花飾般的隊列,朝著預定方向翩翩翱翔,開始了飛往目的地的漫長之旅。一天中的那個時候,它們的生命似乎充滿渴望。

在田野中呆不多久就會覺察到,大多數動物的時間感和距離感與人類不同。它們身體的大小,運動的方法,面臨阻礙的性質,穿越的介質,以及壽命的長短都有所不同。以前,由于把動物遷徙與人類移民相類比,也由于習慣于僅從人類的角度去考慮,生物學家把遷徙行為視為動物的一種特殊行動,強調動物遷徙的遙遠路程或把握方向的非凡本領。當今,生物學家并未對遷徙和動(植)物的其它運動方式作很明顯的區分。楓樹種子旋轉著落到楓林中的地面上;蝴蝶迤邐飛過夏日草地;北極燕鷗開始12000英里的秋日遷徙之旅,這些都只為一個目的:尋求一個更有利于其持續生長和生存的環境。此外,科學家還從我們不熟悉的導航角度去理解動物的遷移,比如,動物能夠探測電磁場,或利用回音或氣壓差異,來幫助確定運動方向。

詳述雪雁這樣的大規模遷徙時,生物學家為每一種動物都假設了一個“熟悉區域”,然后在那個區域里審視其“家園地域”,包括冬夏棲息地、繁殖地和所有遷徙路線。熟悉區域包括動物有所了解的整個地區,這類了解大部分是動物在青少年期,通過探索家園附近地區獲得的。據我們所知,青少年期的頻繁探索活動為所有動物所共有。科學家推斷,這種探索使動物熟悉可以替代其家園的地方,以用作緊急庇護場所,從而確保一群動物的生存。

關于家園地域利用,問題是:動物們如何找到通往自己從未見過的那些家園的道路呢?而且如何知道何時去那里對自己有益呢?我們仍無法回答這些問題,但動物還是有遷徙行為,我們也了解一些動物成功駕馭遷徙旅程的方法。許多動物,甚至是海葵這樣的原始生物,都擁有某種空間記憶,并利用它在海洋世界里確定移動路線。這種記憶一部分顯然是來自基因,另一部分是與父母旅行和獨自探索時獲得的。我們知道,動物會充分使用感官去完成兩地之間的旅程,去確定空間中的方位,實際上還用其去了解一個環境,但是,具體使用哪些感官,怎樣綜合運用多種感官,其腦中究竟儲存了哪些信息——這些我們目前只能猜測。

在我們大多數人眼里,遷徙是一種大規模移動,是鳥兒到達冬天棲息地;是產卵的鮭魚向上游移動;是羚羊、斑馬、瞪羊在東非草原長途跋涉。后面這些哺乳動物的遷移,恰好與塞倫蓋蒂—馬拉生態系統的降雨模式相符,它們每年追隨雨的腳步而進行的近乎環形的遷徙運動,顯示出一個神奇而復雜的互利關系網,這個網涉及上述生態系統中所有相關有機體——食草動物、草地和食肉動物。草種發芽、拉下肥料、雨季到來、幼崽出生——這一系列事件發生的時間,似乎是充分照顧了相關需求與滿足的極為完美的巧合,這就使第一次審視這些事件的人感到,這一切好像是神的安排。

燕子準時返回圣胡安——卡皮斯特拉諾教堂的燕窩,三月份灰鯨在俄勒岡海岸附近水域露面,秋季麋鹿之類的動物在懷俄明州從高處向低處遷移,這些是北美常見的遷徙現象。我第一次去北極,就是受了這些特大遷徙事件的感召。然而,這些遷徙現象促使我去充分認識動物穿越北極這驚人而多樣的遷移;而且也使我認識到,這些看似簡單的自然事件實際上是多么復雜。當我觀察鯨魚、鳥兒和北美馴鹿的遷移時,我覺得自己明辨了一個境界——一些人正是憑此對宇宙中的對稱、節奏和和諧有了那么多隱喻式的領悟。

幾種不同的遷徙活動在北極地區同時進行,但并不是所有這些遷徙都跟隨地球一年一次的公轉節奏。動物仍在適應兩萬年前開始的更新世冰河的消退。一些溫帶動物正在逐漸而又堅定地北移,同時改變了一些生活習慣,或者,像環頸旅鼠和北極狐那樣,根據環境需要長出了更厚的皮毛。

氣候會以非常短的周期——比如說數百年——發生變化,這一變化是一些動物種群在這些時期周期性的南北遷移的原因。例如,過去五十年,鱈魚和幾種鳥類向格陵蘭島西海岸偏北的地方遷移,而紅狐大量遷往北美苔原的遠北地帶。長期居住北極的動物,會對短期內發生的生態災難作出反應——麝牛在1973年與1974年之交的冬天就是如此;或者對其種群數量的劇變化作出反應——旅鼠就是如此。它們的反應方式是,隨機應變,放棄當前的棲息地,重新回到原來的棲息地。

為了應對一年一度周期性出現的問題——溫度驟降,光線缺失,冰雪覆蓋,食物減少——北極動物進化出了一些策略。旅鼠鉆到雪地下面,大黃蜂冬眠,北極狐遷移到海冰上。其他許多動物,包括北美馴鹿、海象、鯨魚和鳥類,則遷徙到很遙遠的地方度日。比如,北極燕鷗在北極夏末飛到南極洋,通過這樣的每年循環遷徙,海鷗很可能是地球上見到黑夜的時間最短的動物。其他向海洋進發的遷徙動物,改變自己的生態位。長尾賊鷗夏季是苔原上的嚙齒類掠食性動物,冬季則成為公海上的遠洋食腐動物。

比這些年度性遷徙循環時段短的,是動物在一個季度內的遷徙,比如麝牛的遷移行為。此外,一些動物按照每日的節奏在當地有規律地出沒,比如,一些狼群有夜晚離開巢穴去捕獵的習慣。(正如之前所提及的,即便是在夏季白天持續的極晝時段,北極動物也保持著每日一循環的行為模式。)

當我們思考這些動物的來來去去,想到麝牛之類的動物可能同時涉及好幾種周期性遷移;想到雪鸮在旅鼠數量驟降時,朝著有食物供應的方向飛去;想到在春季動物移動到浮冰邊緣,或者在夏季苔原上的昆蟲數量激增時,北極動物遷移的龐雜模式便開始顯現了。另外值得思考的是,隨著湖面和地面的冰雪融化,魚兒和原始節肢動物開始活躍,北極熊的漫游也拉開序幕。最后還有一個奇妙景象——空中的浮游生物無處不在,它們是夏日里漂浮在北極空中的飛舞蜘蛛和柔弱幼蟲。

人們很難弄清所有這些動物的遷移范圍。對任何試圖及時理清遷移方面的頭緒的人來講,使問題更加復雜化的是,動物在其慣常行為的大框架之下,還一直在探測經過的區域,遇到相關預兆和警告信息時立即作出反應,而這些東西我們很難識別。

北極動物的遷移尤其緊迫,因為整個過程要在短短的、為數不多的幾個月內完成。像北極露脊鯨和雪雁這樣的遷徙性動物,通常在北極的冬末就到達。它們覓食、休息、生崽,并在結冰和秋季第一場暴風雪到來之前的黃金時光,就準備接下來的南飛旅程。當生命活躍在水中、苔原上和溫和的空氣中時,它們在短短幾周時間內便以驚人的數量,穿越幾百甚至幾千英里來到這里。站在這片土地上,可以感覺到它們趨于豐盈,感覺到光線下一種有形的東西冉冉升起,這是一種歡迎,或欣然迎接。觀看動物來了又去,感到這片土地積聚能量來迎接它們,然后感到它們離去后這片土地又歸于沉寂,我開始覺得,這些動物的遷徙就像是呼吸——大地的呼吸。春季,大量吸入光和動物;夏季,是長期屏住呼吸;秋季,則是促使動物南去的呼出。

身處北極某個地方,人們會發現,動物使這個地方的大部分空間具有了特色,因為這片土地如海洋一般廣袤,而人煙稀少。春季,白令海峽北部就是極好的例子。世界的某些區域,尤其是海峽,是遷徙動物集中通過的地方。例如,博斯普魯斯海峽和直布羅陀海峽就是這樣的通道,那里,陸地鳥類南北遷移,海洋生物東西穿梭,就像通過沙漏的漏嘴。然而,動物在白令海峽的聚集方式是獨一無二的。地球大陸板塊的分布特征是,它們只在北部呈幾乎相合的趨勢,在白令海峽,東半球的楚科奇半島與西半球的蘇厄德半島幾乎要連到一起,兩個半島上都棲息著許多鳥類及其它動物。而且,北太平洋東西海岸在此匯合,這樣一來,在近海水域遷徙的鯨和遠洋海鳥,在近岸水域遷徙的海豹和海象,在沿岸地帶遷徙的絨鴨類鳥兒,全都在此匯集。

白令海峽本身對動物也有吸引力,因為它是海洋哺乳動物極為豐饒的覓食區。春秋時節正值遷徙高峰期,但進入這一海域的許多鳥類、魚類和海洋哺乳動物都是本地種群。事實上,兩塊大陸相距很近,北太平洋東西海岸交匯于此,本地鳥類種群的大小和多樣性,使白令海峽地區成為歐美觀鳥者遙遠的理想去處。

不同年份的春夏秋三季,我曾巡弋在白令海峽北部的水面上,也曾和海洋科學家一起乘機橫穿白令海峽。那些日子里,我在想,春季,動物匯聚于此,數量又如此驚人,為什么卻鮮為北美人所知。首先,在海峽東南方,五月份到九月份,約有2400萬只遷徙水鳥和濱鳥在育空河和卡斯科奎姆河之間(育卡三角洲)筑巢、捕食。這些鳥類包括黑雁、沙丘鶴、數種絨鴨和潛鳥,綠翅水鴨和斑背潛鴨之類的水面覓食鴨類、千鳥、瓣蹼鷸、翻石鷸,以及整個北美所有的皇雁和白眶絨鴨。

白令海峽有成群的鯡魚、青鱈、大比目魚和刺黃蓋蝶,很可能也是世界最大的養蛤埕,這使該海峽幾乎成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海域。從五月下旬起,數十萬條大鱗大馬哈魚(王鮭),從這一海域向阿拉斯加西部的河流溯流而上,緊接著,數量更多的馬蘇大馬哈魚(狗鮭)也向那些河流進發,大約一周后,步其后塵的是數量同樣多的粉鮭(駝背大馬哈魚)。最后,七月份,這些河流將迎來成群的銀大馬哈魚和數量驚人的紅大馬哈魚。

鳥類學家判斷,除了春季棲息在育卡三角洲的2400萬只候鳥,還有500萬只海鳥生活在白令海峽北部,主要是小海雀、海鴨、三趾鷗,少量的角嘴海雀和鳳頭海鸚、海鸕鶿,以及鴿海雀。此外,約有50萬只長尾鴨在圣勞倫斯島南部過冬。白令海峽周邊地區,在咸水沼澤和瀉湖有更多的鳥,成群的遷徙性小絨鴨、長嘴鷸、黑腹濱鷸和中杓鷸,都在淺灘覓食,此外還有千鳥、翻石鷸和磯鷸,以及許多種已提到過的海灣鴨和潛水鴨。觀察者在海岸瀉湖瞥一眼,就能看到10000只、甚至20000只鳥兒,很多鳥都有著繽紛多彩的婚羽。這一帶鳥類數量總會減少,出現這種情況時,人們就會想到那令人著迷的景象,比如1982年五月的那天,群群沙丘鶴幾乎連續兩小時飛越諾姆的一個村莊,前往位于俄羅斯的棲息地;或者是那天下午,兩小時內,有75000只王絨鴨從育卡三角洲的達爾角飛過。

這只是鳥類的情況,魚類更是難以計數。三月份,75萬多只海洋哺乳動物聚集在白令海冰層的南部邊緣,亦即科學家稱作冰崖的地區:有300,000只髭、75,000只環海豹、225,000只斑海豹、250,000頭太平洋海象、4,400頭弓頭鯨和15,000頭別盧哈鯨魚。在白令海沿岸的固定冰上,在大片浮冰群的深處,棲息著一百多萬只環斑海豹,它們是最適應海冰環境的海豹。

春天,所有這些海洋哺乳動物準備好了向北遷徙,只等著海冰開裂和融化。在遷徙前,它們的活動被限制在冰崖以南的無冰水域。髭海豹、斑海豹和較喜獨處的環海豹的活動區域,都在冰崖邊沿同一海域(寬10到40英里,取決于北太平洋的主要風向和風暴狀況)。海象在冰崖縱深處過冬,那里有完整無缺的大塊浮冰來承載它沉重的身軀。(海象可用大頭撞開8英寸厚的海冰,浮出冰面呼吸;如果冰上出入口迅速封凍,把它們困在冰面上,它們可以行進到自己能破冰捕食的地方,這一點北極海豹做不到。)鯨魚冬季各月份在整個冰崖區活動。早在四月末,圣勞倫斯島北部的海冰依然堅實時,弓頭鯨已開始從白令海靠俄羅斯一側向北挺進。如果海冰不厚,成群的別盧哈鯨會跟隨,或與弓頭鯨一起北上。四月下旬和五月份,海冰開始解凍,海象會向北進發,幾周后三種冰海豹也會北上。海冰剛開裂,冰間水道剛剛形成,成群遷徙中的王絨鴨、普通絨鴨和長尾鴨,就到狹窄的水面上捕食。

四五月份,覆蓋白令海的廣闊冰面千姿百態。有的冰面開裂,有的冰面上又有疊冰堆積,有的冰面開裂不久再度封凍,展現出許多灰色的陰影和令人眼花繚亂的斷裂結構。或者,數十平方英里的海冰上沒有一條裂縫,冰面上覆蓋著薄薄一層雪,除了在有的地方,兩大塊浮冰摩擦擠壓,形成一些冰丘或環形碎冰堆,從而出現一些陰影,這廣袤的冰面幾乎全是茫茫一片白色。一條1英里長、20英尺寬的冰間水道會突然出現,露出墨黑的海水,水道兩側相對的垂直冰沿,如鏡子般彼此輝映。過不多久,就可看出,大多數較長、較寬的冰間水道往往是西南——東北走向。偶爾,這些水道會擴展成小湖一般大小的開闊水面。五月中旬,弓頭鯨會從這些一年出現一次的冰間水道經過,朝著東北方向行進,穿越白令海峽,然后向北,前往巴羅角。它們經過后會在冰層上留下可辨認的痕跡,因為它們的脊背會摩擦冰層底面,或者,它們會突破封凍的冰間水道或較大的海豹呼吸孔,鉆出冰面呼吸。(這些痕跡是弓頭鯨在厚重堆積冰區,從一處敞開的冰間水道通往另一處冰間水道這一超常能力的證據。)由于它們的白色下巴和腹部標記,有時可以看到弓頭鯨在透明的冰下穿梭。更多時候,可以看到成群的白色別盧哈鯨及其隨行的灰色鯨崽。

如果前方的冰仍舊堅實(它們總會知道),大批弓頭鯨會在較寬大的冰間水道中徘徊,分小群翻騰嬉戲,躍出水面,甚至把頭抬出水面張望。交配也發生在這一時段。海象、髭海豹、環斑海豹可能同時也在這些水道中游動。新結的冰層上會出現形狀不同、各具特色的洞口,原因是,不同種類的動物都需破冰呼吸。

由于大量冰間水道的出現,海洋哺乳動物會向特定方向游去,又由于前方的冰層足夠厚時,某些水域會聚集很多動物,白令海峽南部的冰面上偶爾會出現引人矚目的景觀。1981年4月,一位科學家沿著一條0.75英里寬、約15英里長的冰間水道飛行,在國際日界變更線附近(靠近俄羅斯海上邊境)不得不折返,在此之前,就發現了332頭弓頭鯨,這個數目接近太平洋弓頭鯨數量的十分之一。

弓頭鯨與大部分別盧哈鯨、海象、以及大量的髭海豹、斑海豹、環斑海豹經此北去后,白令海峽便變成了其他幾種鯨魚的夏季棲息地。灰鯨來自北美海岸和朝鮮海岸,小須鯨和逆戟鯨來自太平洋。大須鯨、座頭鯨,偶爾還有太平洋露脊鯨,可能來自遙遠的圣勞倫斯島。(五月份由于弓頭鯨柔情的交配行為而變得溫馨的水域,在六月份看起來就不那么吉祥了,因為逆戟鯨以驚人的準確率捕殺海象和灰鯨。它們把海象捕殺后有時未動一口就放棄了;或者,它們使灰鯨溺死后可能只吃一點點兒。然而,無論這些動物有時在我們看來是多么殘忍,這兒每年都大量出現各種各樣的動物,表明該地的各個物種之間存在著平衡關系。)

我們對白令海生態系統的理解仍然不完整,這從目前對該系統中一些較大動物的模糊認知便可看出。在白令海游弋著一種未命名的鯨魚,比弓頭鯨個頭小,頭部扁平而非弓形,肋骨和頜骨較密集,鯨須顏色較淡。把弓頭鯨稱為“ingitivak”的愛斯基摩人,把這種無名鯨魚稱做“ingutuk”。最遲不晚于19世紀70年代,亦即捕鯨船長暨歷史學家查爾斯·斯開蒙所處的時期,科學家就知道有這種鯨魚存在,只是從未充分地描述它。另有一種鯨魚更罕為人知,它體型龐大,棕色,頭部亦呈弓形,可能是皮毛顏色有所變異的弓頭鯨。

游客在春季來到蘇厄德半島上的諾姆村,會目睹白令海一帶動物季節性匯集的奇觀。在村莊東部的諾姆角,可觀看鯨魚噴水柱,可以看到經行此海域的海象和海豹,看到正在潛水捉魚的海雀,以及在海岸線附近飛上飛下的鴨子。大馬哈魚會從諾姆河河口溯流而上。在薩弗迪灣(Safety Sound)附近,天鵝、鴨子、大雁在覓食,沙灘上會有擱淺的斑海豹。如果足夠幸運,在村莊北部的苔原上,你可以碰到一種名為北方穗鹡的非同尋常的曠野鳥類,這種小小的鶇亞科鳥因其驚人的長途遷徙旅程,擁有和北極燕鷗一樣的美譽。每年春天,穗鹡和藍喉歌鴝、黃鹡鸰、極北柳鶯一起從俄羅斯出發,來到此地;其中有一些可能來自遙遠的沙特阿拉伯,甚至沙哈拉北部。它們到北美后還會向東飛更遠,直至馬更些河流域。

北方穗鹡給予我們兩點啟示:不是所有遷徙路線都是南北方向的;動物會進行試驗,以業已熟悉的區域為基礎,把活動范圍的界限向前推進,以應對環境變化。第二點從穗鹡是北美的新來者這一事實可以看出。對它們而言,沒有永遠固定不變的東西。一天下午,在諾姆的一位男士議論說,弓頭鯨穿越白令海峽的遷徙“今年有點晚”。它們的遷徙時間當然不是真的“晚了”,而是每年都因具體的環境因素略有不同。動物不是按照我們的日程去遷徙;它們并非只和人類做了約定。

魚類和海洋哺乳動物通過白令海峽遷徙,鳥類抵達它們熟悉的三角洲和海岸群棲地,在此之后,北極地區還有第三種遷徙奇觀值得一看——北美馴鹿的遷移。

北美馴鹿分為三類。林地馴鹿最大,生活在亞北極的陰針葉林地帶,遷徙距離相對較短。皮爾里馴鹿最小,棲息在格陵蘭海岸和加拿大北部島嶼的部分地區,每年的遷徙距離也較短。瘠地馴鹿遷徙的距離很遠。多達200萬頭瘠地馴鹿每年跋涉數百英里,往返于林木線附近的冬季棲息地和苔原上界限明確的產崽地之間。

北美馴鹿生物學家識別出了30多種不同的北極馴鹿,每一種都居住在不同區域。每年遷徙最遠的是北阿拉斯加的西北極鹿群和中北極鹿群;波丘派恩河鹿群橫跨美國和加拿大邊界;加拿大由西向東分別棲息著布盧諾斯鹿群,巴瑟斯特鹿群,貝弗利鹿群,以及卡米努里亞克鹿群。

科學家不能確定促使北美馴鹿向北遷徙的因素是什么——他們能確定的或許只有一點,那就是,該動物儲存了足以使其抵達目的地的脂肪。在北行旅程中,它們不畏春季暴風雪,以極大的決心和明顯的耐力,跨越冰封的河流;但它們也選擇阻力最小的道路,遇上深雪時,通常走著前者已經踏出的路徑。領頭的一般是懷孕母鹿;成年公鹿可能比母鹿晚一個月開始北行,或許根本就到達不了要去的產崽地。艱辛的北行旅程結束時,母鹿體型消瘦,外表狼狽。它們身體已衰弱時,依然會繼續北行;這一體力階段,在它們要渡河的地方,可能會有數百具淹死或重傷的母鹿殘骸。生物學家喬治·卡列夫寫道,北美馴鹿的產崽地看起來“荒涼貧瘠,冰封的土地上有許多融水聚成的池塘,經常大霧彌漫,風無休止地在矮小的植物和光禿的石頭之上呼嘯。”然而,這些陰冷的區域具有幾點優勢。首先,食肉動物很少,因為跟隨鹿群的狼在此地以南地區找到了更適宜的穴居區。其次,是有充足的可食用植物。再次,這些產崽地或是春季暴風雪較少,或是整體上比臨近地區少些暴風雪和暴風雨。

大多數鹿崽的出生日期相近,產崽在大批蚊子、黑蠅、牛皮蠅和馬蠅開始煩擾馴鹿的一個月前便開始進行,這種煩擾在人類看來非常冷酷無情。如果要你說出那些體驗足以代表北極生活的特征,你會想到,北極的春季,日照時間每天會增加十到十五分鐘,那時,你會感到心潮澎湃,精神爽快,或者,早晨醒來發現海洋已經冰凍,你會有同樣的感覺。但你還會想到,一陣冷風把圍繞馴鹿緩緩飛舞的群群蚊子吹落時,馴鹿也會為之一爽,如釋重負。

產崽后,母鹿及其幼崽加入了由未成年馴鹿、不生育母鹿和公鹿組成的“產崽后”大軍,這個隊伍有75,000多個成員,規模龐大,一望無際。它們以小群為單位,向南緩慢跋涉。在開闊的原野,它們遭遇秋季的第一場暴風雪,在寒冷、飄雪的空間里,正如阿拉斯加詩人約翰·海恩斯描述的那樣,“這些苔原上的灰色牧人,像煙霧般的群島緩緩飄過。”它們在西伯利亞針葉林中的矮樹下棲身過冬。

鹿群離去后,其夏日產崽地似乎變成了地球上最荒涼的地方,但你非常清楚,馴鹿們來年還會回來。它們返回時,這里幾乎沒什么變化。產崽地上的一堆糞便可能需要30年才能分解,被狼咬死的馴鹿尸體可能三四年都不腐爛。時光在這片寂靜的土地上聚集,然后消散。這片原野上沒有任何運動的痕跡。

短暫的夏季,動物的來去,賦予北極地區一種獨特的韻律,但這一韻律只在某些地方才能感覺到。在大多數地方,夏季和冬季,整片土地寂靜無比。北極探險家喬治·德·朗把這里稱為“一片讓人學會忍耐的土地。”在這兒,時間猶如疾馳而過的動物,其速度幾乎要接近光速。時間猶如毛腳鵟在苔原上空盤旋,或者像突發心臟病的鳥兒墜落死亡,留下一片靜寂。苔原的石頭上點綴著一些苔蘚,苔蘚上面籠罩著一層薄薄的水分。借助一個強功能放大鏡,你可以觀察到隱藏在這個較大的靜止世界里的運動:一種叫做水熊蟲的長命微生物,越過潮濕的平原和有翠綠植被的峽谷在遷徙著。但即使在這兒,時間也處于消散的邊緣:水分會在冬季結冰,或者,夏風可能把水熊蟲吹走,使它落入禿石之中。沒了水分,它們會緩慢枯萎,直至變成一個脫水顆粒物;以這樣的狀態,它們可以熬過三四十年,等待時機重獲新生。

對北極所有動物來說,時光漫長,歲月悠悠。沒有狂野的覓食潮來凸顯這里短暫的夏季。狼突然發起攻擊,馴鹿奔逃;麝牛幼崽騰躍嬉戲;北極狐驚慌奔跑;賊鷗不時俯沖——要不是有這些景象,北極時光就更顯得悠長、綿延。這里的曙光和暮色延續時間都較長。夏日的雷暴雨沒有閃電。浮冰、馴鹿、麝牛在飄移。躺在埃爾斯米爾島谷地光線充足的苔原上,你會感覺到,冰河時代似乎前幾天才剛剛結束。沒有當代生活的喧囂,沒有連續不斷的煩擾,人們會感受到時光的傾灑,感受到與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之間的時間距離。當今,我們的行動節奏是如此之快。彈指之間,我們便勾勒出一幅地理圖表,顯示埃爾斯米爾島苔原下斯維爾德魯普盆地的第三紀巖石中可能藏有石油。我們描述了地松鼠的生活史。我們列出蝴蝶的種類:粉蝶,北極蝶,銅色蝶,藍色蝶,小彩紋蝶。一切都在彈指之間發生。我們列舉出各種植物。我為所有的事物命了名。然后,我們合上圖表和萬物名錄,自以為除了一兩處偏離事實,我們的描述已臻完美。然而這片土地不是一幅畫,那些意象也不能以這種匆忙方式來繪就。

埃爾斯米爾島起伏不平的苔原上,沒有動物和人類的蹤跡,平躺于此,你會感覺到,那種絕對的寂靜能一直蔓延到亞洲。你會想到麝牛經歷了冰雪考驗的形象,想到它冬天的容顏:它的眼睛閃閃發光,睫毛上掛著晶瑩透亮的冰霜;它這雙無憂無慮的明眸毫不吝惜時間,久久地注視著你。

你會久久地坐在那兒,回味著人類的歷史,就像手中在把玩一塊兒石頭。讓你進入這一狀態的,是那里靜謐和清純的光。

數年來,科學家已意識到北極生命的不同節奏,盡管這些節奏不是北極特有的。孢粉專家所檢驗的苔原土樣顯示,北極植物部落的組成成分隨氣候變化而出現周期性變化。格陵蘭冰蓋上的鉆探采樣顯示,數個世紀該地平均氣溫有節奏地上下波動。考古學家、古植物學家、古動物學家認真研究了北極廢物堆,結果發現,一系列使用不同工具的早期人類文化進入北極的時間,與當地氣候的周期性變化息息相關。在這些文化遺址發現的動物骨頭證實,這些早期人類捕獵的動物數量的上下波動,與氣候的周期性變化吻合。

許多科學家以為,所有這些信息可能有必然聯系,人類有節律的遷徙、氣候的周期性變化、動物數量的周期性增減,可能存在某種形式的相互聯系。足夠精確的數學運算結果顯示,甚至“猞猁——北美野兔的九年循環”和“北美馴鹿的七十年循環”,也可能完全遵循一種基本模式。很少有人非常嚴謹地去整合相關材料,許多人甚至不相信上述現象之間存在著具體聯系,若相信也只是泛泛而論。然而,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以來,丹麥科學家克里斯蒂安·韋伯十分認真地投入到對這種可能性的研究中,除此之外,沒有人如此明確地把發現北極的循環現象的基本周期,作為其研究目的。相關研究成果似乎微不足道,但卻扣人心弦,對生物學家、歷史學家和北極開發者而言,都具有極大吸引力。

北半球冰河冰的進退是更新世的標志,更新世則是人類開始出現的時期。韋伯明白這一點,他相信,自己獲得的所有信息都將有助于理解歐洲和美國未來的氣候,這樣,他就給自己提了幾個特定的問題。他的問題是:為什么十九、二十世紀之交,格陵蘭島東海岸阿瑪薩利的海豹數量很少,而同時期該島西南海岸的海豹數量卻很多?為什么十八、十九兩個世紀之末,格陵蘭島西部北美馴鹿的數量都突然大幅度下降?北大西洋的大西洋鯡魚和鱈魚又為何周期性地向北遷移?

韋伯仔細查閱了格陵蘭皇家貿易公司的記錄,該記錄涵蓋海豹皮和狐貍皮,獨角鯨的長牙,以及其它業績指標。韋伯認為,把這些記錄與海冰每年的移動、以及年降水降雪量的記錄進行比較,可以識別出一些規律性的模式。為了佐證他的研究發現,他還細查了加拿大哈得孫灣公司232年的毛皮貿易記錄,以及格陵蘭島西南部羊毛生產商的記錄,來證實他的研究發現。

韋伯發現的第一個規律性模式,是持續了約150年的海冰形成和移動的循環模式;北極探索船的記錄似乎也能佐證這一模式。韋伯認為,他這一研究成果中的關鍵性洞見是,北極氣候的周期性變化導致了陸地動物和海洋動物長久以來的南北遷移,這種變化與18.6年一個周期的月亮運行軌跡有關(也就是月亮運行軌道與地球繞太陽運行軌道,在同一點相交兩次所間隔的時間)。因為月亮這一運行周期不是一個整數,在連續的18.6年里,它對地球潮汐的最大和最小影響(因此也會影響到結冰和天氣)可能發生在一年的不同季節。韋伯因而提出,北極氣候的變化模式體現為三個不同的循環周期:第一是698年一個循環的主周期,第二是116.3年一個循環的副周期,第三是韋伯所說的“真正的生態循環周期”,每一個循環為11.6年。

你可以說,韋伯的見地深刻且有創新性,其數學能力非凡;也可以說,他的知識體系寬泛復雜得離譜,對理解北極的相關變化沒有多大幫助。事實上,如果沒有以下兩點,他的探索可能真的會被視為地地道道的神秘性追求和不切實際。在北極,人們時常會感覺到明顯的周期性循環。對北極居民來說,這種循環既是他們所熟知的動物遷移模式,也是他們所熟悉的思維模式,就像溫帶居民熟悉的一年四季一樣。盡管這種循環有多種表現形式,盡管明顯的周期性變化不僅影響了本地動物,而且很可能也影響了當地孕育成熟的文化,但韋伯的探索卻是唯一一次嚴肅意義上的研究。第二,韋伯的理論解釋了溫帶氣候模式的周期性變化,暗示了又一冰河時代有可能到來,對于我們規劃貿易模式和經濟模式——尤其在北極地區,有著重要意義。

說明顯的周期性變化是北極地區的特色,就像說溫帶的春季很宜人一樣容易,但要準確地說出其原因卻不易。北部地區每年最基本的變化就是冬夏兩季。解凍和結冰的時段只有短短幾周,而且常常充滿危險,這一時期,動物及獵人獲取食物的策略暫時受到干擾。長冬和短夏成了一個時間性模式,相關生物按照這一模式精心安排自己的生活。這片土地上到處都是為冬季做準備的清晰跡象。短尾鼬鼠長出了白色皮毛,環頸旅鼠長出了長長的冰爪。苔原嚙齒動物從夜晚活動的夏季模式轉變為白天活動的冬季模式,中間只有幾天不合規律。在北極狐的冬需品儲藏處,大量已捕殺旅鼠被排列得整整齊齊。

第二種模式是對以上循環模式的補充——突然的運動打破長久的寂靜。連續八個月,你每周都乘坐狗拉雪橇經行的河面,在你眼里如地球上的其他地面一樣堅實。一天醒來,你卻發現,河上冰面隆起了許多雜亂的冰塊。春天的寂靜已被猶如槍聲的河冰開裂聲打破;不久,可以聽到樹枝斷裂的聲音和樹木轟然倒下的嘎嚓聲,那是傾斜的冰塊在鑿擊河岸。一種相關、但要怪誕得多的現象會發生在海岸冰上。仲冬時分,沒有任何預兆,一大塊海冰會突然像活物一般沖上海岸,向內陸推進幾百英尺。愛斯基摩人把它叫做艾兀(ivu)。悄然出現在空蕩地帶的北美馴鹿是另一個例子。北極熊在海豹呼吸孔旁長時間等待獵物出現;它們等待冰間水道封凍。愛斯基摩人把這種長久等待并且為突發事件做準備稱為“quinuituq”,意為“極大耐心”。

我在北極地區漫游時,經常會思索這片土地固有的節奏,而不是人們強加的節奏。強加的觀念,無論多么單純,總會蒙蔽本真。盡管我說不出準確原因,但我覺得,這里的生命有種不同的節奏,這一跡象似乎必然是我遇到的動物體現出來的。要說這一種節奏無處不在則很難理喻。

甄別北極生命固有的一種(或數種)節奏很重要,這不僅僅是出于學術原因。了解一個地方獨特之處的原因,對其種種神秘之處表現出最起碼的尊重,就是在預防一種會扼殺想象力的偏狹觀念,這種偏狹阻礙人們去想象不同的東西。

去探究哪些節奏是北極固有的,這些節奏的具體形態會是什么——探究這些問題的另一原因,也關涉人們對陌生領域的想象能力。長期以來,我們一直把動物看做一種機器,把它們活動的地域視為背景,像繪畫一樣的背景。近些年,這一陳舊的觀念已開始轉變。復雜的西學考慮生物化學和遺傳學等因素,在這一語境下,人們開始認識到,動物是神秘的。它們是可變的、而不是固定的實體,其行為只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預測的。動物所警覺的種種變量異常復雜,因而它們的反應有時也十分復雜。生物學家看得越仔細,具體的動物就如具體的人一樣,似乎越能體現量子力學為組成原子的粒子所預示的那種能量組織特征——不確定性。

動物棲息的環境,亦即我們所說的動物活動背景,可以理解為像動物本身那樣的東西——在一定程度上是難以描述清楚的。除非是進行想象,否則,脫離其活動背景去理解動物,無論是動物還是其背景,哪一個也理解不了。環境之所以成為環境,動物之所以成為動物,都離不開對方的作用。

張建國 河南澠池人,鄭州大學英美文學研究中心研究員,主要研究英美自然散文和科學散文。2009年至2010年在美國內華達大學(里諾校區)英語系做訪問學者,師從斯洛維克教授、布蘭奇教授、格羅特費爾蒂教授等國際著名生態批評家,研修生態批評與英美自然散文。

維爾納·海森堡、埃爾文·薛丁格、保羅·狄拉克、戴維·玻姆等人主要研究亞原子現象,他們對空間認知、運動的本質、物體在時間中所呈現的形狀和方向這些問題的論述,很有說服力。我認為,思索動物在環境中如何活動時,我們聯想到的問題會與上述科學家探究的問題相似,我們的聯想因其復雜性同樣具有美的特質。我們思索的動物運動包括:烏鴉從山谷中直沖天空的軌跡,北美馴鹿在草地上隨意吃草時的移動軌跡,形單影只的北極熊冬天在海冰上的行動路線。我們不太明白這些動物為何要這樣行動;我們選擇自認為恰當的空間維度和時間段來描述它們,但不能保證這樣的維度和時段是相關的。看到矛隼和雪鸮在空中迎面而過,會讓人想象生命之間是如何相互影響的。坐在山坡上,觀察在莎草地吃草的兩群麝牛緩緩交織,如果你試圖分辨其中的邏輯,那無異于蚍蜉撼樹。看一群雪雁在逆風中一齊從高空扶搖而下,不禁讓人思索其中一只雪雁來自何方,另一只雪雁又去往何處。動物讓我們困惑,不是因為它們貌似簡單,而是因為它們歸根結底與生命的種種復雜性有不解之緣。正是這些微妙事實和概念構成了粒子物理學,這門學科堪稱我們這個時代的自然哲學。動物比貝他粒子移動得慢,它們經過的空間比電子云包裹的空間廣闊得多,也更令人迷惑,但如果我們愿意的話,它們會促使我們考慮涉及生命根本屬性的同一些問題,考慮能把能量形式變成可識別模式的那些關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成人第一页| 国产高清免费午夜在线视频| 国产三级国产精品国产普男人| 精品国产91爱| 无码 在线 在线| 欧美日韩第三页| 国产精品所毛片视频| 91区国产福利在线观看午夜| 国产亚洲欧美另类一区二区| 日韩av无码DVD| 日韩不卡高清视频| 91久久夜色精品| 欧美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影视|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在线播放| 无遮挡国产高潮视频免费观看 | 久久91精品牛牛| 三区在线视频| 91丨九色丨首页在线播放 | 99在线视频网站| 久热精品免费| 99无码熟妇丰满人妻啪啪| 亚洲成人免费在线|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免费一级毛片不卡在线播放| 无码专区第一页| 欧美视频在线第一页| 国产高潮流白浆视频| 亚洲视频一区在线| 美女被躁出白浆视频播放| 秘书高跟黑色丝袜国产91在线| 国产农村精品一级毛片视频| 91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vr| 真实国产精品vr专区| 女人18毛片一级毛片在线 |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三级| 日韩欧美中文在线| 深夜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无码精品在线| 日韩A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 欧美福利在线播放| 福利一区三区|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 国产黄色片在线看| 四虎永久在线| 91福利免费| 黄色网在线| 日本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影院 | 久久综合色播五月男人的天堂| 色综合中文| h网站在线播放|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三级| 久久性视频| 免费无遮挡AV| 手机看片1024久久精品你懂的| 亚洲高清资源| a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久潮| 国产亚洲精品精品精品| 拍国产真实乱人偷精品| 最新国产麻豆aⅴ精品无| 国产精品99一区不卡| 九九久久99精品| 欧美翘臀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精品| 久久这里只精品国产99热8| 国产麻豆另类AV| 91系列在线观看| 国内自拍久第一页| 亚洲精品第五页| 红杏AV在线无码| 亚洲日本在线免费观看| 素人激情视频福利| 青青久视频| 视频二区亚洲精品| 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 欧美一级高清片欧美国产欧美| 秋霞国产在线| 女人天堂av免费| 91热爆在线| 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久久综合色天堂av| 老熟妇喷水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