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光耀

劉光耀 湖北文理學院神學美學研究所所長、教授,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近百篇,著譯有《詩學與時間——神學詩學引論》、《神學詩學十四詩人談》《英語文學與圣經傳統大辭典》等,詩集《愛,死,憂郁,天使的迷狂》。《神學美學》主編。近年從事寓言、影視劇本創作。
南湘女、唐宛如聽說乘時光穿梭毯去“白銀時代”的俄羅斯玩時尚,顧里便掏腰包,仨人就到了彼得堡一家小酒館。酒館已滿,只阿遼沙和伊凡·卡拉馬佐夫正在聊天的餐桌上還有空位,三人就在旁邊坐了下來。只聽伊凡對阿遼沙說:
“小神父,如果建成天堂要以一個無辜小姑娘的眼淚為代價,你說,你還會進去嗎?”
阿遼沙說:“上帝會允許這樣建天堂嗎?”
伊凡激動地嚷起來:“當然不會!即便會也不行!”
南湘女想,這不是“二”嗎?便接口道:
“咋不行?不要說一個,就是一萬個、一億個小女孩的眼淚,甚至生命,能建成天堂,也值呀!犧牲小我,成全大我嘛!”
“小姐,如果想到腳下小女孩的眼淚,甚至白骨,住進去您會心安嗎?”伊凡說。
南湘女還未回答,唐宛如嬌斥道:
“什么安不安心?你啥東西,憑啥罵人?”
伊凡驚訝得說不出話來,阿遼沙便說:
“小姐,他的看法你可以不同意,但他沒有罵您啊……”
“你才是‘小姐’!罵人家‘小姐’不是罵人?什么上帝不上帝,神經病!什么破地兒!真是倒了血霉了!走,回咱們小時代去!”
——可見,中國文學離陀思妥耶夫斯基有多遠,中國人離精神就有多遠。
有個老外,被“變臉”大師的表演深深迷住了,跑過來跪下道:
“大師,我要學‘變臉’,請收我做徒弟吧!”
大師瞄了他一眼,搖搖頭說:
“我不能收你。因為你學不會。”
老外說:“為什么?”
大師說:“你知道俺的老師是誰嗎?劉邦、朱元璋呀!劉邦‘狡兔死,獵狗烹’;朱元璋火焚慶功樓,殺的都是當年的功臣、弟兄,那心眼變得多快呀!在俺之后,誰學‘變臉’,都縱得其形,也難得其神。就是給美元,俺也不收——俺得愛惜名聲哩!”
圍觀的人群里便有聲音說:“大師的意思是你要多出點錢!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學真本事別舍不得銀子!”
不曾想老外聽了忽地站了起來,說三天后來同大師比賽,誰贏誰叫大師;而且三天之后比賽,老外竟然贏了。
大家驚訝困惑,紛紛討問其故。老外說,實不相瞞,俺是乘了中州舞陽縣后劉村的大皂角樹牌時光穿梭毯,飛去三國時代,拜了呂布為師的。有人一聽便跌足叫道:
“呀呀!了不得呀!怪不得呀!呂布那個三姓家奴,這邊認干爹,那邊就殺干爹,臉變得那才真叫作快呀!”
——變臉成了藝術,也算讓人無奈。
據說,三十九歲的時候,法國的大詩人波德萊爾一天在巴黎的街上行走,迎面過來了一位婦人,“搖搖地撩起她那飾著花邊的裙裳”,[該句出自波德萊爾“給一位交臂而過的婦女”。見波德萊爾《惡之花》,錢春綺譯,人民文學出版社,北京:1986,第 232 頁。]與他擦肩而過。那婦人身材欣長,電光石火般地對他一瞥,眼睛就像暴風雨將至的鉛灰色的天空一樣,氤氳閃動著莫名而撼人的魅力。波德萊爾一下像譫妄者般渾身顫抖,幾乎窒息不能呼吸。婦人轉眼就過去了,波德萊爾干張著口似乎想說什么,卻又啞口無言,只看到婦人裙下輕捷的小腿宛若雕刻家剛剛雕就的一樣。
那天波德萊爾一夜沒能合眼。那個婦人也看到他了。可他們永遠地分別了。除非到天堂,怕再無望重逢。他感到像是剛剛死過又從陰間回來了一樣,同那婦人和他自己,都恍若隔世。
從此,波德萊爾愈發憂郁。隨便身邊經過的什么人啊,房屋啊,樹木啊,小狗啊,甚至掠過面頰的輕風,都讓他心里隱隱發痛,看他們是在作永別的親朋。
——死亡發生在生命的每時每刻,故人渴望瞬間成為永恒!
幾個有名的人物碰到了一起,禁不住想比個高低,于是請功夫熊貓做裁判。功夫熊貓說:
“高手過招不動手。各位只用將自家本事口頭報來,勝負立見——同意就鼓掌通過。”
待掌聲落定,孫臏說:“我有《孫子兵法》,戰無不勝。海灣戰爭連美軍都人手一冊的。”
接著說道:“我有《三十六計》,屢用不爽。”
孫悟空就笑了起來,道:“‘三十六’計?不才俺老孫七十二變之數的一半嗎?”
諸葛亮羽毛扇搖了搖,說:“山人識天象,明地理,古今兵法運用自如;還能‘布起八卦陣,單捉飛來將’。七十二變雖好,惜不過匹夫之勇,難當大用。”

川劇變臉
吳用道:“老子云:‘無為無不為’。同理,‘吳(無)用無不用’。天象地理也好,兵法布陣也罷,不終有窮乎?閣下六出祁山,還不是無功而返?‘無不為’可就沒有窮盡啦!”
濟公聽得不耐煩,不屑地破扇子一摔,道:“豈不聞‘佛法無邊’嗎?什么‘無用無不用’!你把梁山泊用哪兒去啦?‘無用’頂多不過我佛十萬四千法門之一而已嘛!”
梅什金公爵 [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白癡》中的主人翁。另外,在本篇題目中,“白癡”是個雙關語。]坐在一邊只不吭聲,熊貓就催:“白癡!快快說來!”
梅什金站起來,對大伙兒施了一個禮,說:“我沒功夫和法力。人們叫我‘白癡’。我只是不說謊,同情人,愛惜人性中美好的東西。”
于是,功夫熊貓宣布梅什金是高手中的高手,即“高高手”。大家一致鼓掌通過。
——沒有什么力量能最終勝過愛和誠實。
《圣經》說,上帝試驗亞伯拉罕,命他把兒子帶到山上獻為燔祭。亞伯拉罕就默默地帶著彎刀、柴火,領兒子去了山上。就在他向兒子舉刀之際,有天使來止住了他,用一只公羊替下了那孩子。
其實,人們知者不多,《圣經》還有一個版本,說那天上帝給亞伯拉罕移民東方的一個親戚,也同時下了一個同樣的命令。
亞伯拉罕那個親戚叫鐘老栓。他想,上帝一定是瘋了,怎能叫人殺兒子呢?就是把我殺了,我也不能把兒子獻燔祭呀!世上有啥東西比血親更親更寶貴呢?于是,鐘老栓就沒有去,并逢人便講他如何為兒不怕上帝懲罰,備受鄉鄰們稱贊。
最后的結局是:亞伯拉罕的后裔一直忠誠信仰上帝,堅信上帝的靈性親情高于血緣親情,凡事遵《圣經》而行,過著自由喜樂的生活;鐘老栓的后裔一直說血濃于水,為自家打天下坐天下血流不止,凡事算計,難得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