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
到過荷蘭郵局的人常會看到這樣一幕:許多來這里寄包裹的顧客都會自帶包裝材料,如舊紙箱、鞋盒、塑料袋等,而柜臺旁疊放整齊的新紙箱、塑封郵袋卻很少有人問津。工作人員熱心地幫顧客檢查自帶紙箱,卻不兜售新紙箱。這是為什么呢?
阿姆斯特丹大學環保學者德茲瓦特解釋說,20世紀60年代,所有住在荷蘭的人每年都要繳納三四百歐元的垃圾處理費。20世紀70年代末,隨著包裝垃圾越來越多,《荷蘭垃圾法》把重心從處理轉向預防,“包裝稅”誕生。
2013年1月1日起,“包裝材料投放者責任”取代了“包裝稅”。具體規定是:確保包裝材料合法合格、可分類、可最大限度回收是投放者的法定義務;投放者需每年報告投放量,相關數據要保留7年,以備監管和審計;如投放總量超過5萬公斤,需繳納“包裝廢棄物管理贊助金”,贊助金的收費標準逐年調整。
“荷蘭郵政每年向市場投放多少包裝材料,在上一年就已經規劃好了。”荷蘭郵政阿姆斯特丹分局的一名主管介紹說,“投放量超標就得繳納贊助金。而繳納的錢可能會比賺的錢還多。”
如果有企業或商家投放的包裝超量,會受到“懲罰”,也就是要繳納“包裝廢棄物管理贊助金”,根據種類不同,金額也不等。最終,這些贊助金都會被納入包裝廢棄物基金,用于包裝材料創新、回收措施改進。
“包裝稅”政策不僅減少了包裝材料的投放,還使荷蘭的廢棄物回收率不斷提高。2017年,荷蘭國內玻璃的回收率高達90%,塑料為47%,木質材料為35%,紙質和紙箱為90%,金屬為8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