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娜+李博林
【摘 要】隨著Web2.0時代的到來,UGC(用戶原創內容)媒體平臺蓬勃發展,原創內容大量涌現,個人意見和觀點的表達與傳播變得越來越輕松化;但是與之共生的經濟收益的不穩定性、原創內容水平的參差不齊,阻礙著平臺的進一步發展。在這樣的環境下,共享媒體模式的建構,共享回報機制的運用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UGC;共享;回報機制
一、UGC媒體的概念
“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指用戶原創內容,是伴隨著以提倡個性化為主要特點的Web2.0概念而興起的。”[1]“它并不是某一種具體的業務,而是一種用戶使用互聯網的新方式,即由原來的以下載為主變成下載和上傳并重。” 將UGC的理念和行為模式應用于互聯網媒體之中,便形成了UGC媒體:以加工并發布用戶原創內容為主要業務的新媒體平臺。
二、UGC媒體的類型
(一)垂直類UGC媒體平臺
垂直類UGC媒體平臺,即將注意力完全集中于某一領域或某種特定需求,提供該領域或需求的深度信息和相關服務的自媒體平臺。[2]如以“網羅天下創新事”為口號的鈦媒體平臺,以用戶的創新(創業)需求為根本的發展動力,為用戶提供海量的資訊內容。
(二)資本力量推動的自媒體平臺
這一類的UGC平臺十分注重個性化和交互性 ,借助強有力的資本和互聯網公司的支持,旨在幫助資本(如公司、媒體、機構等)或個人在互聯網環境中爭取更大的傳播力和影響力。如葉鐵橋創辦的“刺猬公社”,羅振宇的“羅輯思維”等。
三、UGC平臺運作的特點
(一)擁有新聞媒體的特性
以刺猬公社為例,該公眾號以社會熱點事件為內容,以遍布全國各地乃至全球各地的媒體人、記者、相關領域人士作為原創人員,為用戶推送新近事件的原創性態度和解讀類文章。同時,文章內容在推送前一般會有專業人員進行審核,創作者又多為媒體相關人員,這兩點保證了刺猬公社推送內容的新聞性特征。
(二)信息定時定量推送,形成平臺的標簽化特征
仍以刺猬公社為例。與微博每天的海量信息推送不同,刺猬公社基本以每天的早上七點至九點為時間節點,梳理前一日或近幾日的社會熱點事件。穩定的信息推送時段和信息量,有助于培養用戶的定時閱讀習慣和閱讀期待感,同時也降低了由于信息內容過多、過雜而導致用戶抵觸情緒產生進而流失的可能性。簡而言之,就是“UGC媒體以每天定時定量的更新形式實現信息的傳播擴散,因此不存在社交自媒體中的信息過載問題。”[3]穩定的用戶流和較好的用戶體驗,有助于刺猬公社“深度好文”標簽的形成。
(三)UGC平臺的開放性特征
自媒體時代,媒體的中心性獎賞并未消失,只是產生了遷移。以往只能通過傳統媒體獲取的信息,利用新媒體高效的信息傳播通道(比傳統媒體擁有更多的傳播節點和增長點、擴散點),信息的傳播能力大大增強,中心性獎賞的覆蓋面變得更加寬泛,可以獲得此類獎賞的單位也不再僅僅是媒體一家,任何節點都可能會成為獎賞的接受者。
UGC媒體平臺屬于自媒體的一種形式,而自媒體是一種個體利用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傳播方式,向不特定的個體或群體傳遞規范性及非規范性信息的新媒體形式。 也就是說,“‘自媒體的出現為個人話語權的實現提供了一種可能”;[4]隨著自媒體準入門檻的降低(個人申請注冊即可使用)和自媒體軟件的種類增加、操作難度降低,越來越多曾經無法掌握足夠話語權的個人或群體,通過自媒體平臺獲得了表達個人意見的可能性,同時也獲得了被他人贊賞甚至獲得經濟收益的可能性。這是UGC平臺開放性特征的最大表現。
四、UGC媒體面臨的困境
(一)開放性較強導致文章內容深度降低
前文中已經提到,UGC媒體作為自媒體的一種形式,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就是為以往無法掌握足夠話語權的人提供表達意見的平臺。因此自媒體平臺上的作者,很多并非領域內的專家,他們本身的專業水平和知識儲備情況在一定程度上會限制其寫作能力,由此,UGC平臺上的文章內容,質量無法得到較高水準的保證。“自媒體作者想要借助平臺擴散影響力,因此會去大量地書寫,給媒體平臺不斷投稿,而不論內容是否專業。”[5]
一般來說,產品質量的好壞是影響一個企業能否長久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在媒體行業(無論是新媒體還是舊媒體)中也是如此。UGC平臺在無法保證文章質量的情況下,平臺本身的專業性和可信度也會大打折扣;專業性和可信度的降低,意味著用戶群體規模的減小,而用戶作為媒體存在和發展的根本動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媒體存在的必要性和持久性。簡而言之,信息內容的不專業成為阻礙平臺存在和發展的重要因素。
(二)活躍作者的匱乏制約了平臺的發展
當前條件下的大部分新媒體,都缺乏穩定的資金流,雖有動輒上千萬上億元的融資規模,但是撤資事件也時常發生。新媒體資金的不確定性導致平臺獎勵機制時好時壞。獎勵機制的運行影響著投稿作者的收入情況,如果獎勵無法得到充分的保證,那么投稿作者的數量勢必會下降,專業領域內具有較高水平知識和能力的作者甚至可能變得不屑于向平臺投稿。
內容的不斷更新是推動媒體持續存在和不斷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沒有內容也就無所謂媒體,內容的創造來源于作者,隨著活躍作者不斷流失,UGC平臺高質量內容的更新也就成了無水之源。失去內容,失去更新能力,也就意味著失去用戶。因此,活躍作者的匱乏制約了平臺的發展。
以上兩種問題導致UGC媒體平臺在發展過程中出現這樣的矛盾:究竟是要數量?還是要質量?如何分別滿足用戶與作者的不同需求?“本來是以為用戶提供高質量內容為宗旨,卻只能接受大量非專業性的投稿。”[6]
五、UGC媒體的出路:共享媒體模式
(一)共享的內涵endprint
并不是所有的資源都可以創造與之對等的價值,在現實生產和生活中,總有一部分資源是被閑置的。共享則是將多余的資源進行分配、再分配,使資源的利用度達到最大化,以此達到資源利用和價值創造的最大化,形成雙贏甚至多贏的局面。
(二)共享媒體模式探究
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生產力水平的提高,行業間的分工變得越來越精細化,行業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和專業能力要求也比以往任何時期都要高出很多,由此,“專業人士”就不再那么可遇而不可求了。
“專業人士”的大量增加,帶來的是更加精確化的知識儲備和業內領域前瞻力,但是由于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專業人士”的思想觀念、所屬領域的創新內容等特殊資源無法得到最大化的利用,由此造成了前文中提到的資源閑置。
而共享媒體模式就是旨在將閑置資源合理化再利用,新聞類信息內容由媒體自行加工和發布,專業性信息由專業人員編輯。分工合作配以用戶互動,推動自媒體平臺的發展。類似于傳統媒體中職業記者、通訊員、評論員以及用戶之間的互動關系。
具體做法可以是:利用UGC媒體平臺的交互性推送專業人士在相關領域內的最新探索和研究,為用戶提供足量的信息以供參考;同時,將用戶與內容作者相聯系,不再將作者與平臺自身捆綁,用戶可以對感興趣的作者、感興趣的內容進行打賞,用戶直接成為作者的經濟來源和內容創作的推動力。
通過這樣的做法,信息資源共享的可能性將會大大提升,共享信息可能獲得經濟收益的模式也可以不斷完善成為共享回報機制。
結語
當前的UGC媒體平臺,資訊內容如果過深過長,就無法滿足用戶“碎片化”閱讀的需求,低流量意味著低廣告收入,導致媒體生存困難;但若資訊淺顯無深度,僅憑標題的夸大其詞引發轟動效應,在短暫的轟動過后勢必也會造成流量的降低。轟動性只是暫時的,資訊的深度以及用戶由此產生的信賴度才是可以延續的。在媒體平臺的盈利模式不健全,收入仍以吸納投資為主的環境下,平臺發展的矛盾狀態是難以避免的。歸根結底,UGC媒體平臺發展模式不健全的根本原因在于:新媒體的資訊大部分都是公開、免費的,信息大都是低經濟價值甚至毫無經濟價值可言的,僅存的傳播價值難以成為維系平臺發展的紐帶。因此,引入共享媒體模式和共享回報機制顯得十分重要,雖然這種模式的建構可能會是一個耗時較長的過程,但筆者相信這將是未來自媒體平臺發展的趨勢之一。
注釋:
[1]王芳莉.精準營銷模式新探索:6R傳播[J].今傳媒(學術版),2013(01).
[2]董平.UGC將是移動互聯網的新熱點[J].通信世界,2008(05).
[3] 李翔.互聯網新聞媒體垂直專業化的轉型探索——以鳳凰網城市頻道為例[D].內蒙古大學,2015.
[4] 劉小華,黃洪.互聯網+新媒體:全方位解讀新媒體運營模式[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6.
[5] 王偉偉.論自媒體時代我國政府形象的塑造[J].山東行政學院學報,2014(06).
[6]馮甘雨.自媒體時代與社會話語權的建構[D].山西大學,2014.
(作者單位:閆娜,新疆財經大學新聞與傳媒學院;李博林,塔里木大學人文學院)
責編:姚少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