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瑾歷+宋東倢+曹雪
別人問劉玉春是干什么的,他都會笑著說:“我是混黑白兩道的。”意思是說白紙上畫黑道。筆墨亦由人品為高下,這是劉玉春信奉并且一直努力做的事。
上世紀80年代初,劉玉春追隨在著名山水畫家王淮身邊,專注于山水研習和創作。他注重體現中國山水畫傳統的哲學觀念和審美觀,并把小有所成的作品懸掛在家中四壁。
所謂屋中有畫,等于懸掛了一個思想;春夏秋冬四季條幅和中堂,大大小小不一而同,畫案上是景色各異的扇面、小品、斗方,客廳地面展開的是巨幅山水和長卷,駐足觀望,能看得出他筆下多山水,筆出已爐火純青。
山水意境多在劉玉春寫生后有感而畫,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谷,不知地之厚也;意存筆先,有如神工意匠;瀑布從天而降,山耶云耶。遠處觀看仿佛立體,如聞其聲,如見其影,穿插在山林間,橫貫了天地兩極。如此磅礴,仿佛看到了劉玉春心馳神往與豁達的胸襟;又仿佛看到了他不屈于天地的信心與遠大的理想抱負。
劉玉春自小就與同村別的小孩不同,他熱衷于畫畫,但是苦于家里貧窮,父母不同意讓他把時間精力花在興趣愛好上。他父親1914年生,母親1922年生,家里兄弟姐妹6人,劉玉春排行第五。學校老師與父母都覺得,畫畫不能養活人是沒有前途的。可是就算家里人再怎么阻止,也擋不住劉玉春一顆向往畫畫的心。
劉玉春從小最害怕學校召開家長會,平時上課偷著畫的畫早就在老師手里摞得老高,開家長會老師會將它們交給母親。他的母親脾氣特別暴躁,回家就會把劉玉春一頓揍。但是再怎么打,也打不消他畫畫的積極性,在家人的眼皮底下無法畫,上課卻能偷著畫,被告狀了見著母親撒丫子就跑,躲避母親揮起的掃帚。那個年代以學習為第一重要,學習不好將面臨降級。這事鬧得人心惶恐,但是劉玉春還算爭氣,有個聰明的頭腦,雖然占用上課時間偷著畫畫,但學習成績還是不錯的。
1951年父母從雙陽搬到長春,生活極其貧苦。父親是個趕馬車的車夫,母親沒工作,生活上只靠父親上班掙的很少的錢養活6個孩子。“生活上窮得不能再窮,但也都活過來了?!眲⒂翊赫f。其父于2002年去世,享年88歲,現如今老母親已96歲高齡。
1968年文化大革命第三個年頭,劉玉春14歲,在長春六中上學。初中時的美術老師趙國祿老先生,畢業于魯美,是他的啟蒙老師。當時趙老師發現劉玉春有畫畫天賦,不忍埋其才能,于是勸他去學畫畫。劉玉春卻對老師說不敢畫畫,因為父母不支持。老師聽說后要了他家的地址,背著劉玉春登門造訪。老師對他母親說,你讓孩子畫畫吧,他有這方面的特長,畫畫的器具、畫紙的錢學校提供。幾番波折,磨破了嘴皮子,父母妥協了,劉玉春學美術的心徹底得到了綻放。初中這幾年,劉玉春學到了很多東西。1984年后他給人畫牌匾廣告,初中學習到的美術字都得到歸屬,他也為家人賺了錢,補貼了家用。
人的一生好比走路,會遇到很多岔路口,每到一個路口都面臨一次選擇,而每次選擇無不影響著未來。
劉玉春1970年末初中畢業,這一年全國只有吉林省這一屆的初中生畢業不下鄉,被劉玉春趕上了。他被分配到了拖拉機廠做學徒,分配到好幾百人的大車間,進入三班倒的工人生活。一個月17塊錢的工資,倒夜班才多給兩毛錢,生活上很折騰。
沒過多久,車間領導發現了他會畫畫,經常將他抽去廠子里畫畫。劉玉春高興得不行,總算不用三班倒了。劉玉春許愿希望能畫一輩子。多年后回想起來,他說,這輩子我最樂意干的事就是畫畫,老天成全了我。
1976年,劉玉春與他的老伴從相識到相戀,愛情美滿,畫畫亦小有所成。劉玉春依舊每天保持畫4-6小時。他認為自己這輩子就倆事:跟你喜歡的人過日子,為你喜歡的工作挨累?!拔耶嫯嫼芾?,但是這個累是我樂意干的,我覺得很幸福?!眲⒂翊赫f。
劉玉春愛極了畫畫,小病小痛都阻擋不了他,上班期間因經常半夜起來燒爐子供暖,趴桌子上畫畫,身體枯瘦又著了涼,攢了一堆病。這使他的身體極差,經常去醫院,在化驗出腎炎后醫生問劉玉春:“你還想不想活了?”讓他趕緊去住院。劉玉春住了兩年院,病情依舊惡劣治不好。大夫勸他母親說,“趕緊辦轉院吧,我們也無能為力。”劉玉春卻對大夫說再住半年,他對自己的病情看得很開,心情也沒想象中那么糟,每天給他的病友們畫肖像。畫到第14個后辦了出院。他自己認為自己戰勝病魔了。然而病終究是沒好,后來托人介紹去了北京301總院住了半年,才慢慢好轉。他的一生道路坎坷,但一直豁達。悲觀的人,先被自己打敗,然后才被病魔打??;而樂觀的人,先戰勝自己,然后才能戰勝病魔。
1981年,廠領導推薦劉玉春去拖拉機廠子弟校當老師。劉玉春當時沒有文憑,但劉玉春的才能被子弟校校長看中,于是他被調到子弟校進修,后又去教育學院美術學院學習了3年,東北師大美術系學習了3年,59歲時在北京清華美院進修,期間一直不間斷地學習。一個人要取得成功,不僅要努力加拼搏,更重要的是不氣餒。那個年代沒文憑不行,劉玉春要畫板報,還得照顧家,孩子需要上學,還要掙錢,真的非常辛苦。
但有一種情,比友誼還厚重,有一種恩,比金錢更寶貴,足以溫暖人生。
1986年他被吉林省著名的山水畫家王淮看中,拜王淮為師開始學畫山水。自此劉玉春開始情系山水中。他特別感恩他的老師,老師不僅在山水畫間熏陶他,更是教他很多人生的真諦。只有腳踏實地的人,才能夠說,路就在我的腳下;不從泥濘不堪的小道上邁步,就踏不上鋪滿鮮花的大路。王淮的諄諄教導,縈繞耳旁,即使后來功有所成,劉玉春也從不驁于虛聲。
人生坎坷,但是晚年劉玉春與老伴回憶起來,卻酸中帶甜,很是欣慰。別人問劉玉春是干什么的,他都會笑著說:“我是混黑白兩道的”。意思是說白紙上畫黑道,我是個畫家,也是在家作畫?!拔腋晌蚁矚g的活,我就會對自己有信心;畫畫是給人看的,做人需要透明一些。我作為一個美術工作者,我要把我的心畫在紙上。但是畫之前需要學會做人,先做人再做學問,這兩者結合后才會變成一種語言,一種繪畫語言。畫出作品,人們才會認可。”筆墨亦由人品為高下,這是劉玉春信奉并且一直努力做的事。對他來說,疾病、困窘、責難、誹謗、冷嘲熱諷,一切壓迫都是前進的動力。他持續保持著奮斗的姿態,為今后的人生潑灑更多的濃墨重彩。個人簡介
劉玉春,1954年3月生于長春,原長春市第五十二中學高級美術教師,本科學歷,吉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吉林省書畫院、長春市書畫院特聘畫家,長春市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
其繪畫以山水畫為主,重點表現關東山水風土人情,作品多次在海內外國家級畫展參展并多次獲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