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高校工筆花鳥課的教學實際出發,闡釋了臨摹、寫生和創作三個學習階段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主線的“三段一線”教學方法的具體方式,即提倡“創意臨摹”、“精寫、率寫、默寫”的寫生方式,以及加入獎勵機制的創作方法,是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最優化教學方式。
關鍵詞:工筆花鳥課 臨寫創 創新能力培養
一、關于“三段一線”教學方法
所謂的“三段一線”,“三段”是指中國畫學習過程中“臨摹、寫生和創作”三個不同的學習階段,“一線”是指統一的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主線。工筆花鳥畫“三段一線”教學方法即是指教師在臨摹、寫生和創作三個不同的學習階段,以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為主線,將臨摹、寫生和創作三個不同階段的學習,統一在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核心的整體目標當中,在此核心思想指導下去具體實施的教學方法。而這個具體實施的教學方法也即是我們探索研究的最優化教學方式。
從中國花鳥畫的發展歷史來看,工筆花鳥畫在唐宋時期發展到高峰,元明清時期逐漸式微,及至現代才有進一步的發展。如何使花鳥畫能夠按照正確的藝術規律較好地發展下去,在當今這主要依賴于學院教育的傳承與發揚。比較而言,花鳥畫相對于人物畫、山水畫等中國畫其它畫科來說基礎性強,學院教育中中國畫造型基礎中的勾線、染色等基本技法一般皆通過工筆花鳥畫的學習來領會和掌握。因而,工筆花鳥課是高等院校美術學及繪畫專業中國畫教學的專業基礎課程之一,在人才培養方案中是按專業基礎課程來安排的。而工筆花鳥課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是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改進與完善的,它是中國畫自身發展與演進的主要促進形式,這說明工筆花鳥畫的教學,其課程設置必須具備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與促進中國畫發展與演進的雙重功能,也即是說學院教育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同時,還要承載促進中國畫發展與演進的文化使命,因而,搞好花鳥畫教學,改進教學方式與方法,不論從人才培養,還是從從文化傳承角度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三段一線”教學方法的教學目標與實施過程
1.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是實施“三段一線”教學方法的主要目標
現如今,在新時期人才培養方案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首要問題,而在我們的花鳥畫教學當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一直是教學中的難點,學生創新能力不強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如何進行工筆花鳥畫教學,使學生既能掌握傳統花鳥畫的知識和技能,又能夠學有所長,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這種創新能力在學生今后的專業發展過程中必將發揮重要的作用。因此,運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來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非常重要。而以往我們的教學方法,臨摹、寫生和創作每個教學單元往往孤立地進行,教師上課各自為戰,覺得只要把基本方法交給學生就可以了,往往忽略了教學的實質,淡化了最終的教學目的——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教學的核心問題,核心意識不強是問題的癥結所在,因而,我們有必要仔細研究臨摹、寫生和創作“三段一線”教學方法,進行必要的教學改革,優化教學,從而實現教學目標。
2.“三段一線” 教學方法解決教學問題的具體過程
以臨摹、寫生和創作三個學習階段相結合的中國畫教學形式,是20世紀初期中國畫進入學院教育以來逐步形成的中國畫教學的基本框架,這個教學的基本框架整合了中國畫進入學院教育以來前輩先生們的集體智慧,逐步成為約定俗成的一種學習方式,也是建國初期“思想、生活、創作三位一體”創作原則下的產物,這個基本的教學框架一直在中國畫學院教育中沿用至今?譹?訛。目前,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曹慶暉對“三位一體”教學模式從歷史發展的角度進行了研究,比較具有典型性,其他的關于中國畫臨摹、寫生和創作的具體學習方式的研究多而龐雜,都是針對自身教學環境中的實際情況來完成的,在普遍的現實意義方面缺乏典型性。這是因為不同的時期社會狀況不同,因而會有不同的學習內容與方法的轉換。
如今,在我們的花鳥畫教學當中,往往使三個階段的學習孤立起來進行,忽略強調學生創新能力培養這一主線。臨摹教學過程中,只注重臨摹作品本身像不像、好不好的問題,而忽略了臨摹過程中就應該進行的創作能力培養的問題;寫生教學過程中,只注重造型能力的問題,學生往往以為寫生就是創作,其實這種寫生更多只是如實地照搬、再現自然物象,而沒有多少創作含量,忽略了寫生與創作的關系處理問題,因而在創作階段學生往往束手無策。這樣看來,臨摹、寫生前兩個學習階段就沒有真正抓到教學實質,體現他們的作用。因而,只有把三個學習階段設立一個統一明確的核心目標,才能把各個階段的學習銜接起來,最終取得較高的教學實效,這是以創新能力培養為主線的教學方法的具體深化。
臨摹階段,應重點研究在臨摹過程中學生創新意識、創作能力的培養問題。通過教師的有效輔導,使學生在臨摹學習階段,就能具備創新意識和基本的創作能力。
寫生階段,要著重研究如何在寫生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寫創意識,使學生掌握將寫生轉化為創作的方法,解決寫生與創作的關系處理問題。
創作階段,主要研究讓學生具備運用臨摹、寫生得來的知識
進行創作的能力,要拓展學生的表現方法,如可將“綜合材料與技法”運用于工筆花鳥畫創作當中,使學生掌握各種承接材料與技法的表現,為學生創作創設各種可能性。要重點解決實踐能力培養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點并開發學生的創造能力。
(1)臨摹教學階段的創新能力培養
我們都知道,工筆花鳥課是高等院校中國畫教學的基礎課程之一,而工筆花鳥課中的臨摹課又是基礎中的基礎。如何通過臨摹課教學使學生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這說明采取什么樣的臨摹方法進行教學非常重要,因此,必須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并進行合理的課程設置。
其一,在臨摹教學階段,正確的教學理念應該是把“臨摹看成是培養學生創新、創作能力形成的一個關鍵的基礎部分”,若要使學生通過工筆花鳥畫課程的學習,具備一定的創新實踐能力,就要將臨摹課與創作課納入一個統一的課程規劃當中,在人才培養方案中,要將二者緊密聯系起來,要有意識地統籌臨摹與創作的關系問題,進行循序漸進的課程安排和設置,最關鍵的是要明確認識到臨摹課教學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作實踐能力的一部分,要將課程的教學目標定位在“使學生既能掌握傳統的繪畫技能、技法,又能使之具備一定的創新實踐能力”這一基本理念上?譺?訛。
其二,合理的課程設置是奉行正確的教學理念的關鍵?譻?訛。
為了繼承中國畫的優良傳統,掌握前人進行花鳥畫創作的方式與方法,花鳥畫進入學院教育以來,一直采用臨摹的教學方式,既是以了解、掌握花鳥畫創作的白描、設色等技能技法、形成花鳥畫的創作實踐能力為目標。現如今,在我們的臨摹課程教學過程中,既要注重培養學生掌握基本的傳統功力,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繪畫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因而合理的課程設置非常重要。
首先臨摹課中必須有關于中國畫繪畫發展方面的史論講解設置,尤其是花鳥畫風格發展的歷史必須讓學生了解,它是臨摹課程繪畫實踐之前必要的教學鋪墊,能使學生提高藝術素養,增強文化底蘊,更有利于創新實踐能力的形成。
教師首先要講解的是花鳥畫的發展過程以及不同時期的風格樣式,注意讓學生了解不同時期花鳥畫的風格樣式是如何形成的,每一個重要畫家的創作特點如何,其風格樣式與其他畫家不一樣的地方在哪里。要從題材選取、表現方法的形成等非常重要的幾個方面,介紹花鳥畫的不同畫風的傳承脈絡,詳細講授歷代大家相對于傳統的創新特點,使學生了解和掌握花鳥畫的歷史,是一個不斷發展創新的歷史,要從不同年代的社會環境去看風格演變、技法形成、流派發展等的形成,因為每一種繪畫風格的形成都是與特定的社會環境分不開的,比方說元代出現的“墨花墨禽”,就是與元代的文人士大夫占據社會主流意識有直接關系,認識到這些,才能掌握藝術發展的規律,從而形成創新意識?譼?訛。
其次,采取“意臨”的方法對于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也即是臨創形式,這是臨摹課的關鍵所在。如何使學生在臨摹的過程中全面掌握工筆花鳥畫的繪畫方法,并學會創造,具體地說,就是讓學生臨摹范本時,可以有意識地有選擇地刪減所臨內容,即留下自己喜歡的經典的部分,然后再加進自己的想法有所創新,也就是臨摹基礎上的再創造。比如宋徽宗的作品《白鵝紅蓼圖》是比較典型的宋畫精品,而明代孫隆所作的《芙蓉游鵝圖》也是花鳥畫中的典范之作。兩幅作品雖然創作年代不同,但其中的兩只大鵝從形態上看明顯是一雄一雌,若臨在同一幅畫上很合適,它們在神態上也能有呼應,其余的環境內容我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重新組織畫面,把兩幅作品中的精髓內容臨進同一幅畫中,既保留了原作最主要的精華,又有臨者自己的發揮和創造。使傳統程式技法和臨者的理想追求重新整合,形成更加豐富的理想畫面,從而使臨摹具有了創新意義,這能為今后的創作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譽?訛。
其實,這種“意臨”也就是創意臨摹的關鍵,完全是對所學知識的發揮運用,它對于臨摹過程中的創新意識培養尤為重要?譾?訛。仔細分析我們就會發現,知識它是會遷移的,在發展心理學中有知識“遷移”的原理,學生能夠將該階段之前學到的知識進行組織整合,讓臨摹作品形成新的表現內涵和形式。但是,這種臨摹必須是在最初階段的如實臨摹基礎上進行的,學生也只有在積累了一定的繪畫表現技法和手段基礎才能實施。學生有了一定的如實臨摹基礎,在意臨時才能更好地發揮、表現和創造,這便是發展心理學中所說的知識遷移原理。知識遷移的原理在于,學生的知識基礎越豐富,就越能更好地學習接受新知識,學習也就越有興趣和信心。
其實,“意臨”的學習方法歸根到底就是個知識的遷移過程,這種方法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以及發展學生的個性,這樣就能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充分發展,應該是花鳥畫臨摹教學非常重要的一個授課環節。有了這樣的一個環節設計,學生就能夠根據自己的已有知識,舉一反三,充分運用已有知識在學習新知識中的催化作用,使新知識和舊知識能夠產生更多的生長點,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習效率。
另外,教學過程中的階段討論、小結,也是學生創新能力形成的必要手段。
首先,是在讀畫過程中的學術討論,互相探討、研究所臨范畫的創作年代、創作理念、創作手法,哪些地方最精彩、最值得臨摹等等,使學生能夠更好地認識傳統,明確臨創目標的同時,能夠極大地豐富學生的美學素養。其次,學習經過一段時間后,有必要進行一次階段性小結,即學生和學生之間、學生和教師之間討論學習心得、所臨的技法特色以及經驗體會等等,使學生對古代的黃荃、趙佶、惲南田等名作,當代的江宏偉、賈廣健、莫曉松等名家都能有深入的了解,讓學生對這些名家名作進行賞析、研究,深刻領悟畫家們創作題材選取的點,以及這些畫家在表現技法上的獨特之處,這樣,學生就會不斷地積累經驗,在今后的學習中才會慢慢地找到屬于自己的個性風格、表現方向。對古代、現代畫家作品的臨習,是我們認識傳統、學習傳統的關鍵,只有對歷代名家的風格特點進行深入研究和把握,才能提高學生的眼界,從而容易在掌握前人技法的過程中有所創新。
在課程設置上,臨摹階段要分三步走,首先要選擇技法難度較小的范本進行如實臨摹,要讓學生面面俱到地臨,這樣能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工筆花鳥畫勾線、染色等技法。然后再選擇難度較大一點的作品進行臨摹,掌握一些特殊技法。最后是進行“意臨”的臨創練習,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創意臨摹,這是臨摹課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最關鍵的一步。
(2)寫生教學階段的創作能力轉換
寫生階段,也必須制定切實可行的寫生教學方案,找到適合學生的從寫生到創作的方法。
合理的方法應該是到寫生環境后,讓學生選擇一種要寫生的花或鳥,確定要表現后,一定要先精細描寫,從正面、側面、頂面、底面等不同的角度將花的枝葉蕊萼、鳥的飛鳴食宿等姿態面面俱到地描畫清楚,要多用特寫形式,記錄花或鳥的生態結構、生長規律、生活環境等內容,這些都了解清楚之后,再在此基礎上選擇一些好的動勢簡率記錄,這樣,學生便可全面掌握花鳥的基本情況。寫生回來后,教師可再讓學生根據寫生所記,利用記憶默畫一幅,教師強調注意構圖、注意表現,這樣,寫生也就變成了創作,解決了寫生與創作的轉換問題。
(3)創作教學階段采取的能力培養策略
創作教學階段一定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要留心各類展覽,積極組織輔導學生參展,使學生在各類展覽中,將自己所學的知識進行綜合運用,學會創新,學會創作。因為我們教學的目標,就是要努力提高學生花鳥畫的創新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繪畫創作力,而創新、創作能力的具體體現就是創作的作品,因此,學生創作的作品,能在各級各類展覽中得到展現,是對學生最好的鼓勵。同時,還要設立一個有效的獎勵機制,為學生加創新學分,根據學生參展的不同等級,加不同的創新學分,使學生參加各級各類展覽成為學生修學分的一個內容,利用修學分激勵學生積極踴躍地參加展覽,學生的創新能力、創作水平也就得到了最好的鍛煉。
結語
在中國花鳥畫臨摹、寫生和創作三個學習階段,探尋切實可行的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方式、方法,既能夠使學生較好地掌握前人的創作經驗、創作方法、創作規律等等,又能使學生具備一定的創新能力,從而取得最大的學習實效。這些經驗和方法在中國畫學習領域,尤其是在學院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它深化了中國畫學習的本質,是繼承基礎上的創新,因為中國畫有創新才能有發展。
注釋:
曹慶暉.析“三位一體”與中央美術學院第一代中國畫教學集體[J].美術研究,2010(3).
鄂玉梅.談高校工筆花鳥課臨摹教學方式[J].藝術研究,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