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娟
摘 要:一幅優秀的絲網版畫作品,最先吸引觀眾使之感受到色彩魅力的,就是它的色調。因此,分析絲網版畫的色調語言,研究掌握色調的表現形式與技巧,就成為我們創作絲網版畫的理論與實踐的歸結,有著實質性的意義。文章對絲網版畫創作中色調的把握,包括色調的感知、色調的設計、印制中色調的把握等進行了分析研究。
關鍵詞:色調 感知 設計 分版與制版 套版疊印
一幅優秀的絲網版畫作品,最先吸引人的是它的色調,其次才是它的形象和構圖等。色調不僅能提升畫面的美感,還能增強畫面的藝術表現力。我們在絲網版畫的創作中,不僅需要尋覓絲網版畫的語言特點和審美特征,發揮絲網版的特性,還要充分利用色調來表達情感,豐富作品的精神內涵,增強畫面的藝術感染力。這就需要我們感知色調、設計色調、綜合運用色調,以使作品達到形式與內容的完美統一。
一、感知色調
一幅作品給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其色調,色調具有色彩審美心理和思維的特點。色調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色彩疊加、混合所產生的色彩效果,而是對整幅畫面的色彩基調的組織和建構,畫面每一個內在組織部分都必須服務于作品的整體審美效果。當我們能夠用色調語言表現自己的作品時,就形成了自己的真正情感凝聚,這種感知的色調就是作品的靈魂所在,決定了作品的品質。感知色調,要多搜集生活中的色彩語匯,使其與我們內心情感和生活體驗相結合,從生活感受出發,體現現實的生活、情感。我們應主動看和主動尋找,把自己對生活的觀察融入到自己內心的感受,在觀察中找到自己內心所觸動的點,去感受、體驗和表現,應用到自己作品中,形成內心認定的色調,這樣的色調才是感知的本質色調,才能在有限的色域內表達出作品的精神內涵。
二、設計色調
1. 轉換藝術思維
絲網版畫語言是由漏痕的形狀與疊加出的色彩而形成的色調效果,這也正是創作者所構想的畫面效果,它需要創作者不能簡單地敷色與翻版其它畫種,而要具有一定的色彩語匯儲存量來恰當地傳達作品主題。絲網版畫在呈現畫面時,具有直接制版表達的特點,它不需要像其它版種(如木版、銅版等),在版面上作畫稿的反向圖去制作版面印制畫面,而是以畫稿正向面直接制版印制畫面。盡管其具有繪畫的直接正向表達畫面的特點,但存在不能直接用畫筆表現畫面的局限性,它需要通過制版、轉印來呈現作品,所以其減弱了畫面的三維深度感,因此這就需要我們在表現作品時,綜合考慮運用符合絲網版畫語言的用色特點來表達與創作意圖相匹配的色彩語言,充分表現概括性的色調。我們需根據絲網版畫用色的平面性、限制性及在創作前進行草圖繪制時的易修改性的特點,通過收集色彩語匯并主觀運用到作品中,來進行繪畫語言向絲網版畫語言的轉換。
2.把握主觀色調
把握主觀色調,需要明確作品所要表達的主題是什么,借助怎樣的視覺形象來進行表達,需要明確畫面的色調與作品所表達主題是否一致、準確。把握好主觀色調是一幅作品成功的關鍵,對于絲網版畫作品更是如此。絲網版畫的語言特征對色調的把握和設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在創作絲網版畫作品時,要根據絲網版畫的語言特點,考慮好選用怎樣的色調,用哪幾個色塊來準確、有效地表達作品的精神內涵。如上圖,兩幅草圖所表現的色調給人以不同的情緒和感受,所以我們在絲網版畫創作時要把握好主觀色調。
3.構思色稿
色稿是藝術家表達創作構想的試驗草圖,是一種物化的圖式。色稿設計是運用特定的符合于自身語言體系的工具和材料表達創作意圖的過程,是作者表達內心情感語匯的關鍵階段和有效途徑,它需要我們對色調有一個初步設想。構思色稿時既可以采用調整色塊間的分配方式來體現畫面色調,從而估算出大概的版印次數,還可以采用直接勾畫作品的細微色調效果,之后再來設計構思增減版印的數量。一般我們采用后一種方式構思色稿較為穩妥一些。
4. 合理組織色調
畫面色彩的概括性處理是設計絲網版畫的關鍵。絲網版畫一般要求用簡潔、概括的手法對畫面色彩進行歸類和有效的組織安排,因此就需要我們合理組織色調,概括地表現畫面,要將所要表現畫面的色彩加以歸類。對于絲網版畫作品而言,對色調的組織與運用,需要我們對色彩語言及構成規律進行深入研究,恰當運用色彩,從繪畫色彩中提煉出符合創作思想和情感表現的最有說服力的色調,從而表現或暗示作品創作主題。
意大利吉爾·伯特的絲網版畫風景作品《街道海灘》,描繪的是他生活的地方,斯彼塔菲爾德倫敦古老的街區,即隱蔽又神秘,是一個洋溢著歷史感與現代真實相交匯的最典型的地方。吉爾·伯特借此表達他對于世界一種極端的、主觀的和個人化的感知,將它視為顯示世界面貌的一面鏡子,借此來觀察世界。作者采用的是高純度的,艷麗、強烈而刺激的紅、黃色的對比色調,遠遠看去令人感覺有一種驚異和不安的情緒。這首先是色調的作用。進一步看到畫面中街道兩旁倒立的兩個人物重心要偏離時,觀眾完全懂得了主人公不安的情緒,他思考的是整個人類所要共同面對的問題和魔難。色調烘托出氣氛,物象又補充了色調。人物的情緒和色調的情緒融合成為一體,達到了高度的統一。人們不知不覺地被它征服了,確切地說不是被畫征服了,而是被作者的感情征服了。吉爾·伯特的藝術是關于內在感知而非外表的,他淋漓盡致地運用絲網印刷技術的獨特表達方式,以強烈的色調表達作品,使得絲網版畫的美學價值受到世人的尊重。
三、印制中把握色調
面對設計好的色稿,接下來進入分版、制版和套版印刷的階段。
1.分版與制版
分版與制版過程中,除了要掌握絲網版畫的工具材料外,還要考慮如何將畫面中的顏色進行分版。分版就是將畫面物象轉換成絲網套印的語言。分版的處理直接決定絲網印刷的畫面效果。一般來講,分版應該先將色稿中的色彩進行歸納,除了單色絲網版畫外(特殊需要時也存在分版套印),都需要進行套版印刷。分版有許多方式,可以根據自己選用的顏料性能來決定分版印刷的前后次序,印刷顏料一般有透明(水性)與不透明(油性)兩種。透明色印刷時,兩色疊壓后會產生第三種色彩,因此分版時要對最后的印制效果有較強的預見性。其一是按圖像主次進行分版。主次分版法也是絲網版畫中最基礎的技法之一,是將畫面中的部分圖像確定為主版,其它部分圖像為次要版。主次分版時要注意主次色彩的銜接。其二是無主次分版。也就是無主版,去掉其中任何一版,畫面物像都不可能存在。其特點是可使畫面色彩具有靈活多變、豐富斑斕的特點。但分版處理不當,就會使畫面產生“花、亂、臟”等效果。應盡可能地運用較少數版,以一當十,達到畫面最佳的效果。其三是按深淺層次分版。根據畫面圖像以顏色深淺分出層次,來依次分版。無論是具象或抽象造型,表現物象層次時,運用這種方式是最佳的選擇。此外還有數碼技術分版。數碼技術的出現為絲網版畫分版帶來眾多的可能性。比如電腦四色分版技術主要是運用Adobe Photoshop軟件,進行主次、深淺等方式的分版,變幻出豐富多彩的效果來,體現絲網版畫制版的靈活性。但不可以一味地追求圖片制作的效果,而迷失作品的初衷,技術始終要服務于內容,這樣畫面才具有可讀性。不透明色印刷時,一般不存在像透明色疊壓印刷兩版色之間會產生變化,其覆蓋力強,兩版顏色印制時不存在互相影響的問題,所以在分版時,采用先淺后深或先深后淺的順序都可,對畫面影響不大。
絲網版畫的制版方法很多,無論我們采取哪種制版方法其原理都是相同的,都是設法遮擋網版的部分圖形而保留其余部分使顏色通過。目前手工制版在絲網版畫創作中被我們廣泛采用,其制版的可能性也在創作實踐中不斷被創新,成為我們表達思想的獨特表現語言。由于手繪制版法具有較強的繪畫感,它所選用的工具材料涉及面廣、種類多樣。手繪制版的優點是可以使用不同性能的工具材料,產生不同版印肌理效果。我們在進行手繪制版時不能濫用工具材料,要與所創作的意圖相統一。通常采用的工具材料有墨汁、水粉、丙烯、特種鉛筆和蠟筆等。手繪制版一般采用透明的滌綸片,有帶有肌理的毛面和光面的兩種。另外透明的硫酸紙也常被采用。
2.套版疊印技術的運用
絲網版畫是以孔版印刷的方式漏印,絲網漏印形成的獨特印痕,是區別于其它版種的主要特征,也是絲網版畫印制過程中的難點。絲網版畫的印痕不像其它版種那樣,如木、銅、石版畫是直接一次通過版印就能產生完整畫面的印痕,它需要通過套版印刷才能完成。由于絲網版不能在一個版上制作出深淺不同的兩個版的印痕,所以在表現畫面的深淺漸變色層時,不能通過一個制版完成色層的深淺變化。其在制版時深淺漸變的色層只能通過多次分時曝光、多次套印才能獲得,也就是說,絲網版畫的整個畫面印痕只能通過套版疊印才能夠完成。
套印是絲網版畫作品表現的一個關鍵環節,套印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畫面色調的效果。彩色的絲網版畫套色印制時要分清墨色層次,印刷順序可先印淺色后印深色,或先印深色后印淺色,套印的順序不同所產生的色調效果就會有所不同。我們可以根據作品表達的意圖來靈活的調整套印順序,使畫面的色調最終達到服務于主題的理想效果。例如廣軍先生的《采蓮圖》是運用同一題材,根據畫面不同的表達需求,在套色印刷時選擇了不同的套印順序,從而表現出畫面不同的色調效果。
絲網版畫的色彩疊印可以產生兩種畫面效果:透明的和不透明的。在絲網版畫的創作中,我們要發揮它通透而明快的印痕色調效果。目前,隨著科技的發展,絲網版畫在印制中選用了較為環保的水性顏料-丙烯顏料,由于丙烯顏料易干、易堵網,所以需要使用透明調和劑來進行稀釋。稀釋過的顏色具有透明的特性,從而為色調表現的疊色成為可能,同時也拓寬了絲網版畫技術實現的表現空間。疊色是在絲網版畫創作中經常運用的表現手法之一,是將透明色疊置后得到新色的方法。特點是透明色每重疊一次,透明度就會下降一些,透過的光量也會隨之減少,疊出新色的明度降低,所得新色的色相介于相疊色之間,純度也有所下降。雙方色相差別越大,純度下降就越多。但色相完全相同的色相疊,疊出的色彩純度還有可能提高。兩色相疊,必分前與后,所得新色色相更接近于后面的色,而并非是兩色的中間值。后面色的透明度越差,這種色彩傾向越明顯。疊印時,色彩表現還具有偶然性的特點。比如,將第二版的顏色疊加混合到第一版上,兩個灰色的版疊加套印會產生三種色彩效果,這樣會產生意外的效果,畫面也多了幾種顏色,可使畫面變得更為充實、豐富。我們這里所說的色彩疊加不是簡單地將色彩疊加在一起就能達到所需要的色彩,需要我們把握顏料的厚薄和它的透明性,從而產生特殊的疊色效果,產生絲網版畫不同的色調效果。
疊印技術的熟練運用,能使畫面產生有趣味的色調效果。例如著名的絲網版畫作品《瑪麗蓮·夢露》,波普藝術家安迪·沃霍爾運用了絲網版畫疊印的技術和對比色調,創作了他獨特的藝術語言。作品通過絲網版畫特有的網點形成了印痕效果,利用純色的對比產生了有趣味的色調效果,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畫面通過物像(假發、嘴唇、眼球)來體現夢露失去自我、成為大眾的概念,色彩在反復疊印的過程中消退,流露出傷感的情緒,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色彩與印痕產生的色調效果是形式的設計與內容的表達。安迪·沃霍爾沒有局限于絲網版畫的色調,而是更多的利用了版畫語言自身的豐富內涵,是從文化和社會的角度來運用絲網版畫這個媒介的。作品展現了獨特的色調美感,色調又起到很好的表意作用,從而使畫面形式語言與作品內涵達到有機的統一。
色調設計、分版與制版及套版疊印等問題,是我們在絲網版畫色調表現中經常運用和直接影響的因素。其實,絲網版畫中影響色調表現的因素還有很多,比如制版時曝光時間長短的掌握、印制時紙張的選擇和調和劑的使用等等。我在這里探討了絲網版畫中色調表現的一般規律,我們只有掌握了這些基本的規律,在不斷的實踐中提高對絲網版畫色調表現的認識,使規律滲透在本能中,創造性地運用于自己的畫面當中,成為自己自由表現畫面的潛在動力,才能使絲網版畫作品的色調表現不斷完善和充實,更好地傳達自己的創作理念,才能夠在自身的絲網版畫創作中取得更大的突破。
結語
高新的技術、媒介固然能給版畫創作帶來新的生機,但我們也不能過于將版畫的創新寄托于追求新技術技巧之上,這樣就可能會進入一個誤區,即缺少親和力和生命力,也將不可避免地造成千篇一律的結果。目前國內有一些版畫家盲目的抄襲西方或者故意迎合西方運用先進技術的傾向,使作品片面地追求網版印刷技術,單純追求一些畫面肌理的微妙表達,忽視了色調對于作品主題表達的重要性,忽視了作品主題的融入和有效表達。因此,絲網版畫作品不僅要有技術性的制作,還應該重視色調在作品中的表現,以當代社會的文化形態為思想基礎,要有審美性、有意義的觀點和認識方式,更是要有原汁原味的并且是有創新性的,也只有這樣,絲網版畫作品才更具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