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鈺
摘 要:綠色、健康及可持續化的生態發展理念越來越重要,體現在室內設計中也同樣值得關注,尤其在今天新舊房屋更替,商品房大量推出的社會背景下。因此,如何能從具體的措施方法出發而達到室內環境生態化的目的就有重要的研究意義。
關鍵詞:生態化 綠色 健康 室內設計
生態化室內設計就是要從多方面著手,本著適應自然原則、宜人原則以及動態發展原則,從根本上適應居住者的各種需求,在生理上、心理上做到以人為本,給予人足夠的關心。這也是隨時代發展之后,人類對于住宅所提出的更高要求,而實際上在20世紀九十年代的日本便成立專門機構來研究健康住宅,加拿大也在建筑室內裝飾行業提出明確的健康住宅標準,世界衛生組織也在21世紀初期發文提醒人關注這方面的問題。
人們的生活質量逐漸提高,生態化室內設計在業界逐漸受人的關注。將生態化理念引入室內設計行業,從設計到施工,擴大了室內設計專業的內涵,以綠色、生態的觀念貫穿設計項目,把人、室內、自然三者統一協調,有機結合在一起,從而營造出舒適、宜人、自然和諧的綠色生態住宅。而為達到此目的,從目前的實踐看,有以下措施方法可以分析研究。
一、 室內設計與建筑結構的優化結合
生態化室內環境的建立不能離開建筑結構本身,建筑結構是根本,而室內設計只是依附于建筑結構而進行的設計,因此結構的好壞直接影響室內環境是否生態化。誘導式建筑結構的建立能夠合理的與自然通風、采光建立和諧的流通關系,從而滿足室內通風、采光的要求。而設計師將誘導式的建筑結構部件作為設計元素融入室內設計規劃當中,遵循美學原則進行統一設計規劃,進行原貌生態美的創造,這樣既從建筑結構本身出發建立了生態性的基礎,而且室內設計也結合了建筑部件,融合創造出既生態又美觀的作品。
例如在通風問題上,我們經常在廣告宣傳當中看到類似“低密度”、“穿堂風”等的廣告語來標榜自己的生態健康,因此不能忽視“有堂無風”與“有風不凈”的問題,而這一問題大都集中在建筑結構問題當中,如果建筑結構為追求視覺美觀或追逐利益而忽視此類問題,那么室內裝修是很難彌補通風及采光問題的。當前設計行業趨向于改造自然而忽視適應自然,以至于對于當地自然環境的不充分考慮也逐漸的加重,因此室內設計要與建筑結構通力合作,一貫以致和諧生態。
二、 綠化技術的不斷升級
目前室內裝修所使用的材料大都或多或少會有污染氣體的排放,而除了開窗通風之外,室內綠化可以有效地吸收污染氣體、清除甲醛、苯及空氣中的細菌,達到環保的要求。因此在室內適量的擺放、栽植綠色植物景觀就成了室內設計規劃的重要內容,而且隨著現代綠化技術的不斷升級如:腐植土生成技術、防水處理技術、無土栽培技術等的成熟都為室內綠化提供了技術上的支持,使得設計師能夠最理想化的將綠色植物設計于室內空間當中,不受栽植地的限制,使綠色植物可以種植于室內地面、墻面甚至是吊頂,并且能夠與其他裝修材料搭配共同裝飾室內界面或觀景臺等等,而不僅僅是以往在室內角落擺放兩盆綠色植物而已。
三、采用生態型環保材料
裝修施工的基礎是材料,材料的生態環保對于室內設計的健康生態有重要的影響,目前我國裝修材料也正向著清潔生產與產品生態化方向發展,目的在于降低室內裝修所產生的污染。目前裝修市場已經推出可再生壁紙、環保涂料等,都為實現生態化居住環境而努力,但不合格的產品仍然居大多數,因此設計師要首先考慮無放射性、無毒、無刺激氣味、低碳型的材料。室內設計的生態化傾向在20世紀四十年代便在美國提出,當時美國工業設計部主辦了一場設計展覽,獲得第一名的是一組用膠合板模壓成型的椅子,該椅子能夠根據不同的使用場合及人體坐姿的不同而呈現雙向曲面的造型,材料環保生態、造型別致有趣使得該椅子風靡那個年代。在近年來普利茨克獎的獲獎作品當中,生態材料運用明顯作為評審的重要指標,2014年普利茨克獎得出坂茂更是將紙張作為建筑材料而發揮到極致,其設計的新西蘭紙教堂(圖一、圖二),該作品建筑于新西蘭地震之后,紙材料的建設速度與賑災努力同時和宗教撫慰人心的力量相結合,又增加了建筑師用建筑傳遞社會關懷的屬性。坂茂對于紙張作為建筑材料的運用一方面做到了生態環保性,此外迅速的搭建也優越于傳統建筑材料的性能,且通過對于紙張的特殊工藝制作使其堅韌性與耐水性達到了建筑規范的要求,因此使該技術具有了值得推廣的社會意義。
四、常規能源節約技術
室內設計的生態化塑造不能忽視對于常規能源的節約、保存與再利用,能源的節約便是生態化的表現,不僅對于單個家庭來說能起到生態綠色的目的,而且擴大使用面后更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目前裝修材料行業已經研究出熱反射玻璃、調光玻璃、吸熱玻璃、墻體保溫技術等眾多具有節約保存常規能源的新型材料,新型材料的功能多樣化呈現使得室內設計當中節省相應的材料浪費,同時也節省了相應的部件配置。此外,照明節能設備、節水設備等的逐漸成熟也為室內生態化的創造提供保障。因此,室內設計師要熟悉此類相關的節約能源材料及設備,緊跟行業技術發展的前沿,為住戶提供優質的設計服務。
五、室內色彩的科學選用
室內設計當中不能脫離色彩的選擇,無論是硬裝修還是軟裝搭配都會涉及到色彩,色彩的使用也屬于室內生態化建設的一部分,因為色彩會用過人類的視知覺而影響心理感受,進而對人類的生理產生作用,科學研究表明,紅色是能見色當中波長最長的色彩,當人們注視之后會由于強烈的波長而反應于人類的神經系統,在增強人類的腎上腺素分泌與血液的循環,能夠給人帶來興奮與愉悅的感受,但長時間關注會產生暴躁、疲勞的反應;再如綠色,其是大自然中的色彩,經過科學家實驗證明,人類長時間在綠色的環境中體表溫度會降低1-2度,能夠起到鎮靜與緩解壓力的作用;而橙色在可見光譜的樣表中居中,其強度要弱于紅色,能夠產生活力,促進胃腸運動有益于身體健康,因此我們經常在快餐店能看到橙色或者紅色。此類關于色彩心理、生理反應的研究還有很多,目的在于提醒人們注意室內設計當中要審慎對于色彩的選擇,不能僅僅從視覺美出發,更要“以人為本”,從科學的研究出發,選擇適宜于住戶生活方式的顏色。而若對于顏色的選擇不當,長期使用后便會影響住戶的心理及生理健康,因此同樣有礙于室內環境生態化建設的目的。
六、與潔凈能源技術結合
室內設計的生態化建設也要注意對于潔凈能源的使用,潔凈能源技術的使用一方面能夠使對能源的使用形成可持續性的方式,而且不會產生資源的浪費與污染,符合生態化室內環境的建立。目前使用最廣泛的相關技術是太陽能技術,其通過特定的技術來收納太陽能資源并進行轉化而利用,而目前潔凈能源技術中最有發展前景的技術有地源熱泵發熱、陽光溫室技術,都會一定程度的對室內生態化環境建設提供有力的技術保障。
七、室內環境心理學與人的行為
室內環境心理學與人的行為的合理構建對于室內環境生態性的建設同樣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室內環境的整體設計要綜合考慮各種情況下各種人之間的心理域,以及由此而產生的不同距離,通過社會學的研究已將此內容劃分為四種距離:親密距離、個人距離、社交距離以及公眾距離,而在一所合理的室內空間當中,應該產生不同的距離導向,例如在舞池當中,舞池區是公共性的,視野開闊,沒有陳設物的阻隔,而舞池周圍的散座卻是半公共性的,即產生了個人距離但又沒有與周圍環境隔斷,而環島形沙發與火車座由于組合空間的形式而劃分出小群體區域,則相對于散座又有了一定的私密性。室內設計生態性的合理構建需要綜合的考慮用戶的行為方式,為用戶構建合理的行動框架。相關研究得出,影響人與人之間交往的主要因素是距離、角度與時間,研究表明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越近,夾角越小,時間越長,則陌生人之間的交流會越多,因此在室內平面布局當中一定要根據室內的功能性而做出區別,對該空間需要引導的傾向(疏散還是聚攏)做出詳細的分析數據,針對分析做進一步的布置,家具設備一旦固定將在無形當中對于人產生行為上的影響。
結語
室內設計的生態性建設是當先室內行業的發展趨向,并且隨著技術措施的不斷完善將更加受人們的重視,作為設計師而言不僅要在裝飾設計方面下功夫,更應該關注室內生態性建設發展方面的動態,掌握最新的生態性技術及設備,為住戶提供更加優質的設計服務。
參考文獻:
[1]李金春.居住色彩對人的心理的影響[J].家具與室內裝飾,2006,(06):135-136.
[2]章利國.現代設計美學[M].河南:河南美術出版社.1999,34-35
[3]宋鐘焱.室內設計原理[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16,13-14.
[4]保羅·貝爾.環境心理學[M].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5]王受之.世界現代設計史[M].北京:中國建筑工作出版社,1999,167-168.